正值盛夏,万物并秀,由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与沪上收藏界、陈佩秋公益基金会携手,以“砂器墨影”为主题,共同举办的紫砂名壶全形拓题跋展6月21日精彩开展,邀您一起赏大师题跋,品非遗传拓,领略历代名壶的别样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指导单位

上海市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上海市收藏协会

上海陈佩秋公益基金会

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

上海粲雅轩茶具文化艺术馆

协办单位

深圳市龙岗区禾花美术馆

展览地点

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

展厅四

展览时间

2024年6月21日—9月1日

本次展览汇集了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的特藏馆——上海粲雅轩茶具文化艺术馆的精品馆藏。展品包括明代、清代、民国、近现代大师级别的紫砂名壶24把,每一把紫砂名壶对应一幅名家拓墨题跋作品,每件均由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刘鸿罡精心拓制全形拓片,并由著名书画大师陈佩秋先生一一精彩题跋,壶、拓、跋三者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熠熠生辉。书、画、传拓的结合,也使得紫砂在实用功能之外又增加了特殊的艺术审美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策展方民博馆馆长田青表示,本次展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命题,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旨在传承非遗技艺,弘扬中华文明。展览作品的含金量很高,除了二十余把紫砂名壶之外,由书画名家一一题跋,一壶一拓一一对应的展出形式,在国内尚属首次。这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结合与实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匠心巧思、东方美学、民族韵味和中国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粲雅轩茶具文化艺术馆馆长黄福弟介绍,此次展出的24把紫砂名壶都异常珍贵。其中有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鹏之子——时大彬创作的竹节提梁壶。时大彬亦是紫砂鼻祖供春之后知名度最高和影响力最大的一代巨匠。其所制作品朴雅坚致,被世人誉为“明代良陶让一时”“千奇万状信出手”“宫中艳说大彬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晚期 时大彬 竹节提梁壶

高:20cm 宽:20cm

容量:1500cc

款识:二月吴山草 三友居 大彬

此壶包浆盈润,式度敦朴,古穆大方。胎身调泥精炼,黄褐砂粒相间,暗然生光。壶嘴、提梁、壶盖皆以竹为饰,竹节疏朗俊挺,清癯有度。壶盖嵌入,盖面鼓起,壶钮六方镂空,环印如意云纹,犹见明季锡壶遗韵。腹身浑圆饱满,壶颈稍高,饰有数道浅弦纹,壶口以一圈竹节收束,颇得清趣。壶身刻草书“二月吴山草,三友居,大彬”,刀工恣纵,入泥三分。

此外,传世罕见的“却月壶”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此壶式为曼生壶中曰“却月壶”。“却月”,半月形即却月,取自然景象却月为壶形,自励并告诫他人,处事谦虚谨慎,凡事留有余地。“却月壶”仅见此样实物,十分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嘉庆 云月山房 泥绘却月壶

高:10cm 宽:15.5cm

容量:350cc

盖印:义昌

底铭:云月山房

流下铭:梅林道人雅玩

此壶身似圆月,唯底部尚缺,收足凌空,两角点地,如穹横。在功能上置于平稳,而在形制上又切构思题意,三弯嘴,曲折上扬,把圈略耸而环,呼之对应,壶顶圆腰嵌盖,与整体融切。钮为半圈,与壶身相仿,钮中空以补壶之实,虚实映照,互有呼应,使之不失灵动。壶身一面压花“延年”瓦当文;另一面以堆泥手法绘饰,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图现江山远眺,渔舟唱晚,倦鸟归巢,长亭相立之景,有明月初生之生动。盖内刻有“义昌”长方章,流下刻:“梅林道人雅玩”,底刻“云月山房”款。整壶形制蓄意深远,拙而空,沉而巧,红泥深艳,黑泥浓郁,对比鲜明却相得益彰,大方古朴,从壶的制式及铭文来看,应属文人雅玩之佳器。

在展览中还有一把被后世誉为“世博第一壶”的“掇球壶”尤为特殊。此壶为1915年程寿珍所制,因线条流畅、稳健丰润,荣获巴拿马国际赛会金奖,程寿珍也成为紫砂艺术史上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紫砂艺人。此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紫壶锦艺术展》展出,主办方为了纪念它,将它誉为“世博第一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末民初 程寿珍 掇球壶

高:12cm 宽:15.2cm

容量:650cc

盖印:寿珍

把印:真记

壶内印:寿珍

底印:八十二老人作此茗壶巴拿马

和国货物品展览会曾得优奖

此寿珍掇球壶壶身似球,壶盖呈半球状,盖钮亦呈球形,犹如三球重叠。整壶造型线条圆润、丰满,气势宏伟,神韵高昂,显得浑厚稳重、高雅不俗。壶底钤阳文印:“八十二老人作此茗壶,巴拿马和国货物品展览会曾得优奖。”壶把手下有楷书“真记”印,壶盖和壶底内各印一方“寿珍”篆书印。

据黄福弟介绍,展览中的“一壶一拓”源自由来已久的“全形拓”技艺,至今依然活跃于考古、文博等领域,记录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与艺术。由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刘鸿罡精心拓制的全形拓片,细腻真切地反映了原紫砂器上的书画篆刻,且在渐变的斑驳处理中真切的还原器物的立体形态,端正匀称,气度饱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乾隆 御制款泥绘椭圆瓜式壶”

全形拓题跋作品

而更为难得的是,此次展览展出的紫砂名壶拓印作品均由著名书画大师陈佩秋先生一一“点墨题跋”。一件器物、一幅书画从设计到题跋,自宋代以来,每一步都有严格的分工,更有顶级的艺术家介入其中。陈老先生的精彩题跋,集品评赏析,融点墨雅韵,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佩秋先生为“清晚期 黄玉麟 供春壶”题跋

砂器墨影——紫砂名壶全形拓题跋展通过不同形态、不同观念和不同技艺的作品并置,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表达相融合,呈现形式独特且又精而美。一壶一文一图,让作品更加神形兼备,意趣盎然,各自独立又相互映衬,共同呈现了紫砂创作的丰富与多元、广大与精微,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学术价值。观众不仅可以在现场领略到大师们的独特匠心,赞叹每一件作品的韵味与意境,还能在这其中真实地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中国古老的文化精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9月1日。

欢迎广大市民朋友走进民博馆

共同来品味紫砂器、印、文

三者交相辉映的多维视觉语言

近距离感受中华美学的韵味

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

汤伊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