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三教融合,协同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会议围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三教”深度融合合作深入探讨,共话协同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议现场。重庆市继续教育学会供图

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指导,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和重庆市继续教育学会主办,重庆邮电大学、好老师教育集团承办。会议设置“开幕式”“主旨报告”“专题报告”“专题分享”“总结评价”五个阶段。会议还举行了“三教融合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优秀论文颁奖活动,本次论文评选活动共计收到255篇论文,经评审,评选出优秀论文128篇。其中,一等奖25篇,二等奖39篇,三等奖64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新波致辞。重庆市继续教育学会供图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新波在致辞中表示,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正进入到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的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高科技、高效率、高质量的特点日益丰富,因此迫切需要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重庆邮电大学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加强与各类高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与专家学者的交流互鉴,携手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共同构建开放共享、协同的教育生态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老师教育集团董事长徐进程致辞。重庆市继续教育学会供图

好老师教育集团董事长徐进程介绍,好老师教育集团作为一家大型综合性科技教育公司,足迹已遍布全国23个省份,与1200余所职业院校建立了紧密合作,拥有700余个线下教学点,每年线下服务学员超过20万人。好老师教育集团将坚持以“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均衡职业教育资源、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战略,积极推动产教融合,通过赋能院校专业建设、提升师资技能及优化学生职业规划,携手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共育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会长张荣讲话。重庆市继续教育学会供图

“要加强横向的融合,纵向的贯通,要探索相互融合、协同创新的育人模式,整体去推进新质生产力。”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会长张荣在致辞中提出三教创新协同的四个发力方向:一是要同产业发展相融合,二是要与科技创新相融合,三是要与行业、企业相融合,四是要推动自身融合,加强内在协同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潘勇讲话。重庆市继续教育学会供图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必须把握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潘勇在开幕式上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从产业角度、空间角度以及生产要素的角度全面详细地向与会嘉宾做了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蒋云芳讲话。重庆市继续教育学会供图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蒋云芳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她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的供给,离不开各类高校的科技创新,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实现三教融合协同创新,需要各类教育共同努力,协同推进,在凝聚共识中寻找新思想,在交流过程中找到新办法。蒋云芳对如何做好三教融合提出三点思考:一是各教育主体要摒弃界限意识,打破领域条框;二是加强载体上的融合;三是加强模式上的融合。

会议当天,还进行了“主旨报告”“专题报告”“专题分享”等多个议程。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孙善学以《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目标与任务》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表示,要推进职普融通,深化产教融合,畅通科教融合以及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才能达成优化国家资历框架、制定新的学习制度、创新教育类型和培养模式等预期成果。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所长、教育学博士董秀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黄炎培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二级研究员谭绍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九龙坡分校校长杜才友分别作专题报告。振兴大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仁民,重庆市继续教育学会职成教专委会主任、重庆昭明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沙昭明,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教授汤飚分别作专题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首席专家窦瑞华讲话。重庆市继续教育学会供图

“本次会议是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重庆市继续教育学会联袂举办的首次学术研讨会,聚焦助推新质生产力,内容丰富、认知深刻、效果显著,也为以后各教育学会的进一步联合融汇开创了先河。”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首席专家窦瑞华在总结讲话时表示,创新协同应需具备“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基础、创新精神”四个特质,期待教育各界能同心协力,并肩前行,共同为“三教”融合、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