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峰湖位于滇黔桂三省结合部,水域面积达到816平方公里,蓄水量高达108亿立方米,这么宽阔的水面,鱼类资源自然十分丰富,鲢鱼、草鱼、青鱼、鳊鱼、翘嘴、红尾及鲶鱼等本地鱼类,构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鱼类宝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峰湖,一度被誉为“野钓者的乐园”,成为垂钓爱好者们十分向往的野钓胜地。《游钓中国》这档垂钓节目,也多次前往万峰湖作钓,让钓友们都记住了这里。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到万峰湖垂钓、游玩,这里的鱼情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1、外来鱼种——罗非鱼泛滥,垂钓者都钓麻了

近期,一位垂钓者(@胡松钓鱼)在万峰湖作钓,发现鱼情超好,几乎有竿竿中鱼的感觉,让钓友找到了久违的一次“爆护”。不过尽管钓了这么多鱼,但这位垂钓者似乎并不高兴,原因是他钓到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罗非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钓鱼人心里都十分清楚,垂钓的时候遇到了罗非鱼,到底意味着什么!这种鱼堪称“水中蝗虫”,以数量多、抢食凶猛著称。钓鱼的时候遇到它们,其它鱼几乎很难钓获,因为有它们在,别的鱼根本抢不过它们,饵料一下水,就会被抢食一空。

还有一点让钓鱼人崩溃,就是大个体的罗非鱼数量并不多,反而是“指甲非”“麻将非”数不胜数,这对钓友们来说,无疑是鸡肋,好不容易出来钓一次鱼,全给罗非给搅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当地钓友讲,5-6月份以后,只要气温一升高,万峰湖就是罗非鱼的天下了,因为这些来自遥远非洲的鲫鱼,在骨子里仍旧喜欢高温天气,随着水温的上升,它们会越来越活跃。以至于一些地方的农家乐,都开始提供钓罗非服务,原因无他,其它鱼钓不到了!

2、万峰湖罗非鱼“泛滥”,是一个什么信号?

万峰湖罗非鱼数量越来越多,这可不算是一个好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在2019年夏季的时候,有幸去了一次位于贵州兴义的大学同学家里,他家距离万峰湖大约3公里的样子,没事就喜欢去湖里垂钓。

有朋自远方来,又恰逢我也喜欢钓鱼,自然就少不了去万峰湖垂钓,印象中当时主钓的鱼是翘嘴鱼,万峰湖的翘嘴非常漂亮,力道十足,无论是使用手竿挂玉米,还是抛竿路亚,“亚米级”的翘嘴鱼不少钓,虽然没有遇到“米级”的大货,但当时的翘嘴鱼算是钓过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眼5年时间过去了,前段时间又和这位老同学沟通万峰湖的情况,他告诉我翘嘴鱼明显很难钓了。

一是因为“泥鳅党”多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是钓到小罗非,有时候用路亚饵,都能挂到罗非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这只是一个人的说法,但我相信很多钓友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万峰湖的罗非鱼一天比一天多了,而湖里面的原生鱼,一天比一天少了。

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如果在时间上加以累计,几十年过后,万峰湖会变成什么样子,会不会全是罗非鱼的天下?细思极恐啊!

3、若再不管控,鱼类宝库万峰湖,将被会外来鱼类毁灭?

罗非鱼属于外来鱼类,原本是作为一种经济鱼类被引入国内,但没想到它们到了自然水域之后会“反客为主”,大大侵占土著鱼类的生存空间,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这种外来鱼类“泛滥成灾”已不是什么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罗非鱼侵入到万峰湖水域,这是让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它们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慢慢侵占万峰湖的呢?

我想,这大概率是人为放生的结果。很多人可能被罗非鱼那柔弱的外表欺骗了,殊不知它们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罗非鱼一年可以繁殖两到三次,这个次数甚至比不上本土的鲫鱼,但为何它们却能所向披靡,反客为主呢?

原因之一就是罗非鱼的繁殖效率很高,它们有口孵的习性,会把鱼卵和幼鱼吞进嘴巴里去细心呵护,这种来自非洲大陆的基因,让罗非鱼变得十分强大,本土鲫鱼也不是它们的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万峰湖的天气也比较适合罗非鱼生长。贵州万峰湖镇多年平均气温19℃,1月平均气温10℃,虽然罗非鱼不耐低温,但万峰湖最低气温低于0度的天气很少,就算气温低于零度,湖水的温度往往高于气温,这些外来鱼类也可能在深水区安全越冬。

对于外来鱼类入侵这个问题,还需要重视起来才行。如果放任不管,万峰湖被这些外来物种毁灭的风险很大。谁也不想看到我们的鱼类宝库万峰湖,被这样一个繁殖能力超强的外来鱼类给搅成一锅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除了垂钓爱好者们积极行动起来,钓获这些鱼类后要及时“无害化处理”之外,当地也应组织力量,定期捕捞这些外来鱼种,并加强对放生行为的监督,一步步将外来鱼种慢慢剿灭,确保万峰湖的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