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历史题材拍摄的国产电视剧有很多,然而能让我百看不厌的依旧还是《琅琊榜》。一卷风云琅琊榜,囊尽天下奇英才!这是一部在架空世界中发生的故事,因其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考究而常常被人当作历史剧品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电视剧开播以来,关于《琅琊榜》的画质渲染、构图比例、服饰礼仪等考究的描述,已经有许多文章做了着重分析。今天我们就从故事中的情节,聊一聊与之相关联的历史典故有哪些吧!

卧龙凤雏、孔子见麒麟VS麒麟才子

在《琅琊榜》中,一句关于梅长苏的流言,引得太子和誉王从一开始便争相邀请其出山辅助自己。“琅琊榜首,江左梅郎,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这或许是江左盟和琅琊阁刻意传播出去的口碑,然而却也有所寄凭。林殊自幼饱读诗书,是鸿儒黎崇最得意的门生。他十三岁即上战场,成为奇兵绝谋,纵横往来而有不败之威名,堪称文武双全的金陵帝都之新星。梅岭一战后,自地狱归来,浴火重生。获救之后的林殊改名梅长苏,虽一身武功尽毁,却也得以潜心修学十二载,成为大梁境内江湖巨头江左盟宗主。

然而关于“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的典故,却有两个来源。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北人南迁,其中富庶安宁的益州和荆州就成为了众多世家子弟所青睐的居所,这其中就包括了徐州琅琊人诸葛亮、豫州颍川人司马徽等。在流落荆州之后,许多士子与襄阳本地世家结识交往,其中就包括了庞德公。作为汉末知名的名士和隐士,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自己的侄子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故此,当刘备败于曹操,南遁荆州之后,在徐庶、司马徽的引荐下,三顾茅庐,促使诸葛亮出山相助。而那句“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便是出自水镜先生司马徽之口。

那么为何到了《琅琊榜》中,卧龙凤雏就变成了麒麟才子了呢?这其实于春秋时期的一件往事有关。公元前477年,即鲁哀公十四年的春天,鲁国卿家贵族叔孙氏(当时执掌鲁国实权三桓之一,凌驾公室之上)的家臣曾在野外抓捕到一头野兽,因觉得长相下手,怀疑有不祥之兆,于是被叔孙氏派人将其丢弃。回头叔孙氏便去请教孔子,询问此物来历。孔子前去观看,见到野兽在抓捕中腿已经折断,此刻奄奄一息。于是就哭着说此物便是麒麟,并借题发挥,指出麒麟才子只有在贤明君主之时才会出现,现在出现的不是时候,才会被人抓住打断了腿,以此来隐射当时鲁国昏暗的朝局现状。而《琅琊榜》显然引鉴了孔子在《春秋》中的这段记载,凸显主人公梅长苏的贤明形象。

商山四皓、大礼仪之争VS朝廷论礼

在《琅琊榜》的剧情之中,越贵妃因试图伤害霓凰郡主,被梁帝一怒之下从贵妃降为嫔妃。如此以来,太子阵营就显出颓势。太子与党羽谢玉商量,试图让越嫔复位。所以在谢玉的献策下,让礼部尚书陈元直利用年终祭礼奏请梁帝让越嫔复位为贵妃。陈元直在朝堂之上,从祭天礼仪议程出发,提出太子圣母品级太低,无法执掌祭礼,故而应当促其复位以顺畅祭礼流程。此举引发了誉王、穆王等人的不满,一场朝廷论礼随之展开。誉王一方主张按年终祭礼的正常规程应该是太子祭酒之后,扶皇上和皇后的衣角,而非是太子圣母。为此梅长苏亲身出马,请动了鸿儒周玄清到场,为誉王一方壮势。

此事在历史上,有两个典故。其一便是西汉初年张良帮助吕后请动“商山四皓”辅助太子,以稳固吕后和太子的地位。其二则是明朝嘉靖年间爆发的“大礼仪之争”。剧中当周玄清步入皇宫大殿的时候,即便是贵为天子的梁帝也要站立起来已示敬重。能被梁帝所敬重的显然并不是周玄清个人,而是其身后的礼教法统和天下士子人心。西汉初年,当刘备欲废除刘盈的太子之位时,也正式“商山四皓”同意出山辅政,促使刘邦觉察太子羽翼已丰,此后便不再提及太子废立之事了。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15岁时以藩王身份继皇帝之位,因而围绕当时“继统”与“继嗣”的礼仪形式进行了大礼仪之争。嘉靖皇帝究竟是只祭祀明朝历代先皇,还是需要将自己的亲生父母也纳入其中,这就产生了极为强烈的纠葛。在大礼仪之争的背后,不仅有以杨廷和为首的旧阁权集团同张璁等新进士大夫群体的冲突。还有正统程朱道学(理学)与新兴王阳明心学的冲突和较量。更有嘉靖皇帝自身,处于巩固皇权和确立威望的考虑。这与《琅琊榜》中太子、誉王乃至梅长苏三方的相互交织颇为相似。

巫蛊之祸、石苞受诬回朝VS祁王谋反案、赤焰逆案

在《琅琊榜》中,林燮率领的赤焰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大梁境内最精锐的军队,常年驻扎边关威慑大渝。只是后来梁帝出于忌惮,曾对赤焰军进行过大规模裁撤,只余下七万部众。然而尽管如此,赤焰军在被裁撤和整编之后,依旧骁勇善战,堪称大梁首屈一指的雄师。正因如此,赤焰统帅林燮遭到了梁帝萧选的忌惮,并被屈居其下的谢玉妒忌。同时悬境司首尊夏江因与祁王存在政见和利益上的纠纷而结怨,意欲除之而后快。正巧林燮与祁王关系甚笃,最终谢玉与夏江同谋制造了赤焰军和祁王意图造反的伪证,促使梁帝对祁王、林燮等人举起了屠刀。

关于剧情中的这段记载,遍览史书同样可以发现与之类似的情节典故。其中西汉武帝晚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并曾与阳石公主通奸,导致公孙下狱而亡。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等皆遭连坐而伏诛。随后汉武帝让宠臣江充调查巫蛊案,酷刑之下迫使许多人随意指证栽赃,导致数万人因此而死。其中太子刘据也因与江充素来不睦,被其趁机构陷。太子恐惧而起兵,意图诛杀江充以清君侧,奈何兵败被杀。随后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等人相继自杀。武帝后来因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屈而醒悟,夷江充三族,并修建“思子宫”以志哀思。这场前后牵连多大数万人的政治动荡,史称巫蛊之祸。太子身死之后,皇后卫子夫在宫中自尽的情节在《琅琊榜》中同样有所演绎,宫中宸妃林乐瑶难以接受兄长林燮与亲子祁王萧景禹惨遭构陷的现实,自缢而亡。

如果说祁王谋反案源于西汉巫蛊之祸,那么赤焰逆案则源于西晋石苞受诬回朝一事,只是石苞最终得以保全自身,从结局来说要好于林燮。当初司马炎篡魏称帝,建立了晋朝之后,天下尚未统一,孙吴依旧盘踞江东与西晋王朝对峙。作为晋武帝朝的大司马,石苞在淮南的权势极盛,威望甚至超越了晋武帝司马炎。这招致了淮北监军王琛的妒忌,并上奏密报,诬陷石苞暗中与吴国勾结,阴谋要勾结外敌推翻朝廷。由于魏晋之时,不论是曹氏还是司马氏当政期间,淮南和雍凉两地的前线统帅都有起兵造反的先例,故而晋武帝不顾众臣劝阻,执意要剥夺石苞的兵权,并已经派人带兵前去剿灭石苞。只是比林燮幸运的一点是,石苞先前曾有一位副官叫做孙铄,他在朝中听闻此事之后就急忙来到石苞所在的寿春,并建议他主动放弃兵权,同时前往京城承认自己的罪责。见石苞态度诚恳且已经没有了威胁,晋武帝将其贬黜回家,保住了一条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