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全球影迷来说,丹尼尔·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 ) 永远是那个戴眼镜、脑门上有闪电疤痕的巫师。雷德克里夫曾对《大西洋月刊》开玩笑说,他知道有些事是改变不了的,“比如当我去世时,出现在讣告第一句的一定是《哈利·波特》。”2011年系列电影宣告完结后,雷德克里夫全力在小众电影、舞台剧中转型。今年6月,34岁的他第一次凭百老汇作品《我们快乐向前》(Merrily We Roll Along)获得托尼奖最佳音乐剧男主角奖。这是雷德克里夫作为演员获得的第一个专业表演奖项。他对媒体承认,《哈利·波特》的光环也许永远无法消除,但他依然努力选择不同的作品,“希望让大家知道,我还能胜任别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命运有瞬间的转折点,那应该是雷德克里夫第一次踏进试镜棚的时候。时间是1998年,雷德克里夫的父亲是文学经纪人,母亲是演员选角经纪人。两人都认为带儿子参加试镜可以增强他的自信心,让孩子在学校能更好地与同学相处。出演《哈利·波特》前,雷德克里夫唯一的拍摄经历是在电视剧《大卫·科波菲尔》中扮演幼年科波菲尔,还客串了电影《巴拿马裁缝》。为“哈利·波特”试镜时他非常紧张,认为自己和波特的唯一共同点是“我也想要一只猫头鹰”。1999年,《哈利·波特》剧组公布演员阵容,第二天的《每日邮报》(Daily Mail)上用大字印了一篇文章:《哈利·波特,当心!》。文章作者杰克·怀尔德(Jack Wild)也是童星出身,成年后因酗酒自毁前程。《大西洋月刊》在雷德克里夫的专访中特意提到了怀尔德这篇文章的最后几句话:“最重要的是,趁名利还在,好好享受,因为它们转瞬即逝。这一点我太了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后,雷德克里夫一夜之间变身全世界最著名的童星。他到日本参加宣传活动,机场被5000名粉丝包围至几乎停摆。英国小报记者每天跟随他出入片场和家中。还没上高中,雷德克里夫已经登上《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富豪榜。直到2022年,采访雷德克里夫的记者还在文章中写道,哪怕是在对名人见怪不怪的纽约,雷德克里夫依然“每27秒就要婉拒一次拍照要求”

《哈利·波特》系列完结时,他是好莱坞收入最高的明星之一,但也“因为怀着对未来的恐惧”染上酗酒问题。“那时候我觉得最快忘记自己被全世界注视的方法就是喝醉。”雷德克里夫在朋友和父母的帮助下成功戒酒,“突然有一刻,我意识到喝醉也许不是最好的办法”。他说自己非常明白为何许多童星成名后都遇到巨大的问题,这些生活在聚光灯下的孩子“没有成功榜样可以效仿”:“他们从10岁就开始做某些事,当他们长大,当他们不再享受其中时,他们的家庭、他们身边的许多人已经非常依赖这份工作生活。酒精、麻醉品看似触手可及,而且童星的身边没有人会诚实地告诉他们后果有多可怕。”雷德克里夫2020年在英国BBC新闻网的采访中说,他的父母始终帮助自己保持“正确的视角”,“他们让我充分了解自己的人生该去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早开始,雷德克里夫就意识到两种互相竞争的声音在自己的脑海中——两种不可避免的命运。”《大西洋月刊》写道,“一边是‘你一团糟’,另一边是‘你也许能做出一番事业’。”《哈利·波特》完结后,雷德克里夫迫切地希望转型。他搬到纽约,半裸参演舞台剧,在电影《瑞士军刀男》中演一具尸体,在《角》(Horns)中扮演谋杀嫌疑犯。他公开批评自己在《哈利·波特》中的演技不够好:“我不太愿意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因为我的表现实在不怎么样。”雷德克里夫说。在这部电影中,波特目睹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长辈之一被背叛、被杀死。“可是我的表演非常单调。我意识到当时的自己过于自满,我没有表达出我想要的东西。自我批评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在我成长的环境里,每个人都对我太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很幸运,我知道自己喜欢表演,喜欢在片场工作。即便一切都不复存在——失去金钱和名利,我仍然喜欢在片场工作,而且愿意以某种方式继续留在这里。”雷德克里夫对BBC新闻网说。当被记者问到34岁的雷德克里夫是否已经成功摆脱“哈利·波特”的形象时,雷德克里夫笑笑:“人们还是会走上前询问我,但无论我承认还是否认自己就是那个演员,他们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我学会了不再争辩。”2014年,雷德克里夫出演爱情片《假如》(If)。他对记者提到自己青少年时阅读济慈、拜伦和雪莱等大诗人的经历。“我认为他们写作的方式、对万物的感知值得所有人借鉴。”

为了进一步拓宽演艺路线,雷德克里夫长居纽约,每天在纽约剧院工作室排练音乐剧大师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的音乐剧。哪怕是“哈利·波特”,依然对登台感到紧张。“每晚都有一些事让我害怕,但我会勇敢面对。与观众互动很棒,置身于满是人的房间里,感受他们对故事的反响,我很幸运能出演这样的作品。”《我们快乐向前》是他的第五部百老汇剧作,他在剧中扮演的作词人查理与作曲家好友友谊破碎,之后互相寻找弥补的办法。2008年,雷德克里夫在第一部舞台剧《Equus》中全裸上台17分钟,让许多粉丝大呼震惊。“我真的希望颠覆人们对我的看法,让大家知道我还能胜任别的角色。”2024年,雷德克里夫的明星效应让《我们快乐向前》票房突破历史纪录,这部剧曾在1981年首演时票房失利。许多影评人认为,雷德克里夫为这部剧注入了更能拉近与观众距离的表演。在获颁托尼奖时,雷德克里夫感谢了剧组伙伴、女友和儿子。“只要看着你们,就能感受到我想要的一切,我永远不会再有如此美好的体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34岁这个相对较晚的年龄获得首个重要奖项,雷德克里夫打破了好莱坞童星在成名后迅速陨落的负面刻板印象。”《财富》杂志写道,“无论是林赛·罗韩(Lindsay Lohan)、麦考利·卡尔金(Macaulay Culkin)还是海利·乔·奥斯蒙(Haley Joel Osment),他们在成功出演儿童角色后,都在好莱坞苦苦寻找自己的位置。他们每个人都曾因滥用药物或酗酒而挣扎。童星出身的布兰妮有精神疾病,朱迪·加兰(Judy Garland)结过五次婚,47岁就因吸毒过量去世。而雷德克里夫,他不仅摆脱了童星在个人生活中的魔咒,还在演艺事业上取得了成功。”

雷德克里夫有令人愉悦的自我意识、谦逊和一般意义上老派的善良,”《好莱坞报道》写道,“对于一个如此年轻就名利双收的人来说,这种品质尤其令人钦佩。十五年前,人们希望他跳出哈利·波特的身份。如今,雷德克里夫已经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虽然他永远都会因为扮演那个额头上有闪电疤痕的男孩而闻名,但正如他希望的,他现在也因总是出演新奇角色而著名。”“我拥有任何演员梦寐以求的自由,如果不好好利用它,我会觉得自己很愚蠢。”雷德克里夫对杂志说。2009年,《哈利·波特》系列中担任雷德克里夫替身的演员大卫·霍姆斯(David Holmes)在拍摄动作戏时意外摔伤,腰部以下瘫痪。2023年,雷德克里夫参与制作的霍姆斯纪录片《大卫·霍姆斯:大难不死的男孩》(The Boy Who Lived)上映。“大难不死的男孩”,这本是《哈利·波特》原著中描述幸免于死亡魔咒的波特。雷德克里夫在许多采访中说,霍姆斯的经历永远提醒着他,“我审视着自己拥有的所有东西”。

内容来源于《周末画报》

撰文—奥利瓦

编辑— Y

图片— GETTY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