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岸政治局势在520后陷入僵局,民间文化交流则开始热络。大陆一线男星胡歌主演的电视剧《繁花》在两岸火红,日前来台与台湾地区青年创作者交流。

41岁的胡歌此行应“台北市影音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之邀来台,距2018年他参加金马奖典礼,已相隔六年,为冰封 许久的两岸关系吹来一丝暖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2日,大陆演员胡歌在台北 与台湾青年对话。

(图源:新华社)

01

民间交流可以演绎出很多想象空间

今年初《繁花》爆火,胡歌饰演“宝总”,风流倜傥,深沉不失温柔。但回归原作,金宇澄藉人物书写的,是上海的性情与质地。这次胡歌来台,受到粉丝与媒体热情包围的场景,除说明“宝总”魅力无法挡,也意外向两岸民众揭示一幅不同于“冷冰冰”的两岸关系图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间交流可以在两岸关系中演绎出很多想像空间,更不用说两岸关系的“样貌”本来就很多元,甚至是充满“暖流”。台湾地区的海基会、中国国台办都对胡歌来台表达乐见的态度,此一两岸出现的少有默契,可否转化为缓和紧张的契机?

据悉,台湾地区新任的海基会董事长郑文灿在胡歌来台事宜上“穿针引线”,疏通民进党当局各单位,获陆方评价“非常友善”。虽然海基会澄清未参与申请案,但外界都认为郑文灿曾以个人身分协助。而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响应相关提问时,除了表示两岸文化交流“得民心,受欢迎”,还用“这位先生” 代指郑文灿“客客气气”,说明大陆也认同民进党当局做了件顺民心的好事。

《繁花》是风靡台湾地区的陆剧,胡歌在台湾地区拥有大量的粉丝,“宝总到宝岛”必然会在台湾地区掀起一阵旋风。不仅如此,《繁花》和胡歌之所以在 台湾地区备受欢迎,也和上海与台北之间的历史感情 联结有密切相关。

两岸共有的记忆不少,上海不只是“宝总”的上海,更是尹雪艳、白流苏的上海。两岸若皆愿去找共通点,而非执着于歧异,就能解开战争与和平的魔咒。因而,胡歌此行从广义上讲,也是为7月间举行的双城论坛,献上一幕精彩的 “开场戏”,让上海派出更高层级的官员来台、两岸官方互动破冰,带来比较乐观的想象。此乃两岸民间交 流的可贵之处。

02

质疑是“统战”之行的说法十分荒谬

难得的是,海基会董事长郑文灿一再重申遵守《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赖清德当局协助四川老人来台祭父,并在与大陆台商联谊时,罕见表示“台企联和 台协是海基会的对话窗口”,一改过去民进党抹红大 陆台商组织的夙习。

再加上此次胡歌来台,事实上是以软性的民间文化交流,为双城论坛、两岸的县市政府互动打前站,更能看出海基会在赖清德当局中摆出相当柔软的身段。换言之,郑文灿强调,台企联、大陆各地台协都是海基会的对话窗口,是颇具新意、善意的论述。大陆台商协会本身就是两岸融合的产物,也是大陆官方默许可以直接与台湾地区当局直接沟通、互动的组织。

在当前两岸的政治情势严峻之下,若能加强台企联、台协在两岸急难救助、紧急状况授权沟通的窗口角色,就能让两岸先确立“稳下来”的趋势、再创造“好起来”的条件。

再进一步言,大陆一线男星胡歌应邀来台,与台湾地区青年创作者实地对话,这原本是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好事,不料有某位台北市议员竟然质疑,中共统战手法多样化,还会用文化交流掩饰背后的统战阴谋,上海市台办主任钟晓敏也来台,甚至还与胡歌同时下飞机,参加同个青年对话活动,显然胡歌来台只是障眼法。前述这位议员的说法,不但不可理谕而且扭曲已到十分荒谬的地步。胡歌是因为陆剧《繁花》在两岸爆火而受邀来台;而且此行系应“台北市影音节目商业同业公会”之邀来 台,公会也是大陆官方承认的窗口之一,此次完全依照标准流程申请胡歌来台,也经台湾地区的陆委 会审核通过,并无发表任何不当的政治性言论,怎么会变成“统战”之行?

台湾地区的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日前在例行记 者会表示,乐见陆籍艺人来台,目前赖当局正在盘点 和思考开放大陆专业人士入台的类别,大陆艺人若是 来台商演,属商务履约,可以直接向移民署申请,不须 特别经过审批,属于开放的项目,而此次胡歌来台是依项目申请的方式。

03

台当局后续操作值得观察

两岸关系就像万花筒一样,观看的角度也可以很多面向;亦即若能翻转“观看”的视角,瞬间就可发现两岸关系充满诸多可能性与样貌,例如胡歌在台湾地区掀起的热潮。

也就是,胡歌来台的意义,绝不仅止于其个人的明星光环,更重要的是,其撬动了照看两岸关系的视角,即一种民间交流的存在:唤醒两岸民众,不管是在场的台湾地区粉丝,或是远在千里的大陆民众,都意识到民间交流更像是两岸关系的基石,甚至 若欠缺“民间交流”,两岸这座大厦也就无从立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言之,不同两岸关系的面貌取决于“观看”角度的不同,是一种重新思考两岸关系框架的组成;一种是冰冷生硬的政治结构组成,而另一种则是试图重新挖掘出,潜藏在政治结构下的回归到最基层的人与人互动关系层面。

后者可能才是两岸关系历经多年冰霜后,却在胡歌抵达台北松山机场当下能一瞬雪融的真正理由所在。俗话说,“民间交流在哪里,两岸关系就在那里”。如此一来,不只是胡歌访台,只要民间能够持续保持交流的热度、两岸关系就得以用一种蓬勃生长的姿态,呈现在两岸民众的心领神会中。

当然,“观看”角度的不同,并不能真的解决政治视域下的 两岸僵局的一面,但这种对两岸关系的“再发现”,也绝非是阿Q胜利法;这种由两岸民众点滴互动,“由下而上”,不断堆栈出来的两岸关系,无疑展示了一种可能性,一种渡尽劫波之后,两岸关系仍可能保有“春 暖花开、柳暗花明”的契机,依然会期待下一个“冬去春来、繁花似锦”。

总之,胡歌来台只能视为两岸缓解紧张的小小一 步,关键要看赖当局有无进一步的诚意,为大陆人士来台和两岸民间交流,创造安全自如的环境。

记得上一次胡歌来台时,正值金马奖典礼出现台独感言,事后他在 网上表态反独促统以示立场。赖清德当局能否避免两 岸交流被政治干扰,是观察善意能否延续的指标。

文 ︱ 潘锡堂

台湾辅仁大学两岸关系学暨国际关系学教授、

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本文将于6月24日

刊登在香港《经济导报》总3570期

敬请期待

香港经济导报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