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燕聊城报道

近年来,聊城市围绕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提升依法处突能力,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不断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工作机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较大以上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规范》,有效规范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不断优化应急指挥工作流程,有序有效开展行业领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2023年,高效开展平原地震应急处置,有力应对8轮强降雨过程,成功防御第5号台风“杜苏芮”和漳卫河洪水过程。

不断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演练成效进一步提升。全市持续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不断推进应急预案编修工作。目前,全市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印发30个,县级专项应急预案印发207个。近三年来,承办省级综合应急演练3次,统筹组织市级应急演练20次,全市各级组织开展应急演练7.62万余次,有效推动了各类应急预案向实用性和科学性发展。

不断建立健全专业应急队伍,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强化。聊城市先后申报创建2支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完成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18支、共计900余人;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137支、共计3900余人。同时常态化抓好骨干队伍备战备赛,2023年聊城市在省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紧急拉练暨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取得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

不断推进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制定了《聊城市市级应急物资调拨制度(试行)》,构建与“全灾种、大应急”应对处置需求相适应的市级应急物资调用机制,不断提升市级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代储总价值1500余万元的省级大流量排水车5辆和强排泵站10台套,先后争取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870万元和4400余万元国债资金用于补充全市物资装备。推动建设14个防汛物资库和11个救灾储备库,储备各类物资138万件,总价值1.78亿元。全市新增地震应急避难场所36处,现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25处,面积约466万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1日,市政府召开政策吹风会,介绍《聊城市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相关情况,市应急局党委书记、局长赵松俭介绍,下一步,聊城市将紧紧围绕“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工作主线,坚持强化应急处置机制协同、应急预案管理、应急力量建设,有序有力推动应急能力提升,不断提高依法处突能力水平,着重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持续推动应急处置机制协同化建设。紧紧围绕灾害事故风险特点,建立应急救援协调机制,不定期组织开展现场指挥部搭建紧急拉练或桌面推演,着力提升应急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科学制订年度演练计划,结合季节、地域等特点,持续推动应急演练“全覆盖”工作,有效提升全市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强力推动应急预案体系规范化建设。深化市级应急预案管理,进一步完善全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同时推动县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市应急预案管理规范化水平。督促指导乡镇(街道)推动完成基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形成全市上下“横到边、纵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一张网。

全面推动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建设。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单位),进一步完善充实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不断提升专业救援技能,持续加强市、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水平。同时统筹指导做好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有效提升基层自救互救能力和先期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