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是家里的独苗。父母辛劳一生,几亩地是我们家唯一的生计。我从小就在田间地头帮忙干活,日子虽然辛苦,但一家人其乐融融。

父母总是叮嘱我,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走出这片土地。然而,高考那年,我发挥失常,距离录取线差了二十多分。这让我心灰意冷,整整在家待了一年,帮父母干农活,思考未来的出路。

就在这时,媒婆上门说亲,对方是一个叫云婷的姑娘,与我同岁。她长相秀丽,家庭条件一般,比我们家还要差一些。见面那天,我们两个都很害羞,简单聊了几句后,我对她有了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婷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帮忙,是个持家的好女人。几天后,我们两家开始频繁走动,没多久便订了婚,在乡下摆了酒,但因为年龄未到,还没有领证。

成婚后,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辈子耕地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我想起了同学的话:去参军,还有机会在部队中考上大学。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父母没有反对,妻子云婷虽然犹豫,但最终也表示支持。

那年春天,我参加了兵检,拿到入伍通知书后,告诉云婷我要去参军。她重重地点头,说会好好照顾自己和父母。带着她的嘱托和家人的期望,我踏上了前往部队的火车,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来到部队的第一天,我还没来得及适应,便开始了紧张的训练。每天都是跑步、拉练、打靶,忙得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训练结束后,我常常感到全身酸痛,但心里却充满了对未来的希往。我知道,只要坚持下去,我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电话费贵,我选择了写信和家人联系。每晚熄灯后,我都会在床上拿出纸笔,给云婷和父母写信。信中,我告诉他们部队的生活,训练的艰苦,也写下对他们的思念。云婷回信总是很快,她在信中告诉我,家里一切都好,父母身体健康,她也每天都在忙活农活。她还说,村里的人都很羡慕我们,说我有出息,参军是光荣的事。

每次读到云婷的信,我都感到心里暖暖的。她在信中总是细心地问我有没有按时吃饭,训练累不累,有没有受伤。她的话让我感到安心和鼓励,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部队好好表现的决心。父母的来信也很简短,他们总是叮嘱我不要挂念家里,要专心训练,注意身体。他们说,家里有云婷帮忙,他们也不觉得辛苦。

有一次,母亲在信中提到,云婷变得更加懂事了,抢着干家务活,还主动帮邻居们解决一些小麻烦。父亲则说,她每次从田里回来,都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给他和母亲做些小菜。这些细节,让我对云婷充满了感激和歉意。我知道,她一个人在家里承担了很多。

每次训练结束,我都会在脑海中回想着云婷和家人的样子,想象着他们在家中的生活。这些思念和牵挂,成为我在艰苦训练中的动力。信件往来虽然不能代替面对面的交流,但每一封信都让我感到家人的爱和支持,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的信中提到云婷的行为变得有些反常,经常往娘家跑。我心里开始隐隐不安,但想着也许是她太过孤单,需要家人陪伴。一次,我在信中小心地问起这事,她回信说只是去看看父母,让我不用担心。

然而,父亲后来信里提到,村里有人看到她和一个陌生男子在一起,还说得有鼻子有眼。我心里咯噔一下,但又不愿相信这些传言。

终于,部队里给了我几天假期,我迫不及待地赶回家。没有提前通知家人,想给他们一个惊喜。当我走进家门,父母的脸上满是惊喜,可云婷的反应却让我心里一沉。她显得有些慌张,甚至不太愿意和我对视。这种反常让我感到莫名的心痛。

晚上,我们终于有机会单独坐下来。我试着和她聊聊,但她明显心不在焉。

“云婷,你最近过得好吗?怎么总是往你娘家跑?”我试探地问。

她低着头,不敢看我:“就是去看看他们,没什么特别的。”

我感觉事情不对劲,但又不知道该怎么继续。突然,云婷抬起头,眼神有些闪烁:“岳明,我们离婚吧。”

我愣住了:“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