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辉煌一时,然而经天京事变,天国便就此走向衰落。杨秀清被韦昌辉所杀,韦昌辉又被洪秀全所杀,最后受到排挤的却是石达开。

对于天京变乱,要说最后的赢家,看上去似乎是洪秀全,但实质上这是他最大的败笔,带头搞分裂,离作死也就不远了。

可惜了的,除了杨秀清,就是石达开了。

天京内讧后,石达开最终没有留下,选择了出走,他有何底气如此做,我们先看下他的个人能力有多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石达开的个人才能

石达开,小名亚德,字子祥,广西农民,十岁父亲去世,母亲病故,长大后以耕种为生,兼做一些小本生意。

道光晚年,洪秀全、冯云山到广西宣传他们的拜上帝教,石达开接触后便加入其中,成为宣传教义的积极分子。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洪秀全与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六人结成异姓兄弟,由此形成拜上帝的领导层。

石达开最初负责太平军的军事训练,兼管财政,早早展示出他的军事才能和管理才能,以及他扭转乾坤的能力。

金田起义后,石达开担任前锋,率领所部转战于武宣、象州、桂平、平南等地,在诸多战役中屡建奇功。

咸丰元年(1851年)二月下旬,洪秀全称天王,建立五军主将制度,石达开被任命为左军主将。

同年十月下旬,洪秀全又在永安分封五王,石达开被封为翼王,寓意“羽翼天朝”之意,那年,他才20岁。

咸丰二年,太平军永安突围北上,史载,在进入湖南后,石达开曾提出“先行入川,再图四扰”的建议,未被采纳。

之后太平军执行了杨秀清战略方针,“专意金陵,据为根本”,攻长沙、破岳州、汉阳、武昌,后沿江而下,克黄州、九江、安庆、铜陵、芜湖,于咸丰三年攻占南京。

在一路进攻中,石达开一直担任前锋部队的统帅,先后历经大小百战,未受大挫折,并威震清军,因此有了“石敢当”的绰号。

太平军定都天京后,石达开与韦昌辉协助杨秀清共同管理天国军政事务,并负责全军的司法与后勤工作。

太平军实行“圣库”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把所有东西都上交,这一制度在安徽实行时,民众对此十分抵触,拒绝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达开奉命前往安庆巡查,在了解民情后,他果断停止了“圣库”制度,照旧实行交粮纳税的政策。这一改制也得到了杨秀清的认同,并于咸丰四年,在江西、安徽等地推广石达开的安庆改制。

咸丰四年,太平天国西征军在进军湖南时遭遇了湘军顽强抵抗,首败湘潭、复败于武昌,再败于田家镇,西线战事吃紧。

在此情况下,石达开受命开赴西线,主持军务。在他进抵湖口时,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水师已越过九江来犯。石达开登高一番观察后,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湘军以快蟹、长龙大船居中指挥,舢板轻舟往来作战,船上还配有西洋铁炮,湘军阵仗令太平军胆怯。

但石达开发现,湘军虽船坚炮利,但快蟹、长龙大船笨重,要想发挥其主要功能,就需要有舢板轻舟护卫,如果切断大船和舢板之间的联系,再采取火攻,就不难战胜他们。

再加之,湘军出长沙后连续征战,疲态已现,且连续的胜利难免不骄傲轻敌。只要诱敌深入,就有机会。

战略确定之后,石达开率军驻湖口,另以两军分驻九江和小池口,他们与湘军正面相持却不战。到了晚上,出动小股部队袭扰敌营,使其彻夜戒备,不得安宁。

这样相持一个月后,石达开见敌军锐气已失,又求战心切,就主动撤出湖口守军。湘军中计,马上派出一百多艘轻舟驶入鄱阳湖,这样一来,大船就被单独留在了外江,湘军水师由此切成内湖和外江两段。

石达开的计划已实施了一半,之后乘夜派人火攻敌船,一举取了湖口大捷。接着又以轻舟百余号从九江、小池口进入大江,对湘军水师一顿摧残,大船尽毁十余艘。

他们甚至围攻了曾国藩的座船,曾国藩在慌乱中弃船而逃,羞愧难当。

此战后,曾国藩引以为傲的湘军水师溃不成军,而太平军则一举扭转了自湘潭之战后连续败退的局面。

咸丰五年二月中,太平军重新克复武昌,控制了天京上游。

曾国藩在湖口受挫后,后来又进行了大反扑,攻武昌、扰九江,不久,武昌告急,石达开再次率师赴援。

石达开就战场形势作出分析,曾国藩全力反攻武昌、九江,他坐镇的南昌必然空虚,与其在武昌、九江与湘军正面对决,不如奔袭江西,这样武昌、九江的敌军必然回师救援,不战自退。

如果一旦江西得手,就能将东南各省联成一片,江西南接广东、北界苏皖。所以不论怎样,对太平军都是有利的。

石达开亲率大军攻入江西,很快便控制了江西十三府中的八府五十余州县,进而包围了南昌。

如先前所料,曾国藩急撤九江、武昌大军回援。而就在此时,石达开又收到了回京攻打江南大营的命令,此后又顺利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

之后,石达开再奉命督师北上,主持湖北军务,然而到达武昌不久,就发生了天京变乱。

从上述石达开的个人简史,不难看出,石达开的军事才能突出,有着扭转乾坤的能力,同时,他思想开明,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深得民心也就不意外了。

如果没有天京变乱,清军想要攻破太平天国还真没那么容易,那么这一场变乱的真相究竟又是什么呢?石达开又为何自负出走,兵败大渡河?三个孤字或许就是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三个“孤”字背后

石达开从武昌赶回天京时,韦昌辉已经把杨秀清及家人杀了个精光,石达开对此十分愤怒,甚至怒斥了韦昌辉。

石达开此举是在为杨秀清鸣不平,还是在主持所谓的公道,更或者说是在收割人心。在《李秀成自述》中有言,“翼王与主不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带去。”

石达开与洪秀全不睦,这是否说明他的确站在杨秀清一边,而事后韦昌辉一番滥杀,对石达开也想下黑手,幸亏石达开跑得快,逃出了天京。他的一家老小就可惜了,悉数被韦昌辉杀尽。这也说明,石达开与韦昌辉更不睦。

石达开逃至武昌前线后,调集了四万人从安庆渡江讨伐韦昌辉,并上书天王,要求诛杀韦昌辉以正国法。

石达开此举是在公开逼迫洪秀全做决定,二选一,你选谁?

洪秀全权衡利弊,还是选择了石达开。洪秀全在天京军民的协助下,诛杀了韦昌辉,并将首级送至宁国府,请石达开领军入城。

石达开回到天京受到满朝文武的拥戴,都提仪让他总理政务,洪秀全加封他为“圣神电通军主将义王”,但他谦辞不受“义王”的称号。

此后,石达开总理军政小半年,重新调整了战略部署,分派各部在东线坚守句容、溧水,西线坚守九江以下的长江水道,西南坚守江西,北线则在皖鄂边境适时发动攻势,很快稳定了战场形势。

在天国危难之际,石达开的存在无疑是太平天国的定海神针。但洪秀全作为天王,帝王之术作祟,他提拔自己的亲信,重用同姓两位哥哥,实际也是符合常理的,他也需要权力制衡。

洪秀全加封大哥洪仁发为安王,二哥洪仁达为福王,也让他们主持军政。但石达开又不乐意了,史料记载说安王、福王昏庸无能,无法与石达开共处。

明知这两人就是来监视你的,又怎么可能和平共处呢?

从石达开归京后的一系列动作,不难看出,他本身就是洪秀全的一大威胁,而且他的言行及人气指数,都已经站在了洪秀全的对立面,他有底气也有这个自信与洪秀全对着干。

那么洪秀全有没有诛杀石达开的想法呢?从后续事件发展来看,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在众人劝谏下,削去了安、福二王的王号,并铸“义王”军牌派人送到石达开的军中,希望他能重返天京。

这一举动说明,洪秀全没有杀石达开的想法,只是对他有猜忌,所以必须要制衡他。而且依照石达开的人气,要杀他也没那么容易,杀了他还要考虑后果,毕竟诛杀杨秀清已经给他上了一课。

但石达开也有自己的想法,随着杨秀清、韦昌辉被杀,他就成为帝国中最有实力的一员,所以当有风声传出天五要加害石达开时,他的亲信张遂就曾劝他“废天王于深宫,诛诸洪于朝列”,“请旨上帝,南面称制”,也就是取天王而代之。

石达开完全有实力这么做,但他没有这么做,经反复思量后,他选择了离京出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石达开的出走,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石达开不顾大局,一意孤行,率军出走,据李秀成在《自述》中说:“那里朝中无将,国内无人,翼王将天朝之兵尽行带去。”

在“天朝十误”中,李秀成更是指出,石达开将朝中文武精英皆带走,此误至大。

因此有学者认为,石达开利用众人对他的爱戴和推崇,确有擅权的个人野心,自负于他军事上的成就,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所以,他的出走,对于天国来说,这是继杨韦内讧之后的又一次大分裂。

另一种观点认为,石达开如此做,也是洪秀全逼的,如果不走,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杨秀清。

而且两人在军事战略上分歧也很大,洪秀全要保天京,但石达开认为,只保京城,等于画地为牢,必然走向失败,后来证明石达开是对的。

因此有人认为,石达开执意带兵出走,也有践行他军事战略的目的。

但不论怎样,石达开的出走,不仅将自己推向一条孤军奋战之路,也在天国的心脏上插了一把刀,这是双输的局面,这也是他的第一个“孤”字。

第二个“孤”字在于他的孤军深入, 孤军深入也成为他的最大败笔。

石达开出走天京时带走了不少精兵,具体多少人,有说三四万,有说十万,还有说二十万,但兵败大渡河时,人员不过数千人,那么手下的兵员都哪里去了呢?

一批人员选择了主动离开,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咸丰九年春,石达开兵分两路从江西进军湖南、广东,四月抵达湘西宝庆府,打算从这里的间道进入四川,但因受阻于湖南巡抚骆秉章部,不得已只好南返广西。

九月中,石达开攻占了庆远府城,改城名为龙兴,改旧府署为翼王府,试图在此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但此时的广西早已不复当年,太平军远去天京后,这里的反清斗争早已陷入低潮。而且当地的地主官绅集结团练,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时不时对太平军发起攻击,太平军的粮草很快陷入困境。

而当初追随石达开出走的人,大多来自江浙和两淮,在战事不利屡遭挫折的情况下,产生了不满和思归情绪,时不时还发生哗变事件。

在内部不稳的情况下,石达开只好于咸丰十年四月放弃庆远城,继续流动作战。然而在两个月后,像彭大顺、朱衣点等六七十名将领集体反水,率领数万人离开了石达开,踏上了回归天京之路。

像这样的脱离发生了数次,石达开后来回到家乡贵县时,其实手上没多少人,所以,他一度产生了隐居山林的想法。

但清廷悬赏捉拿他,不得已再次出山。咸丰十一年八月,石达开聚众数万,从贵县北上,出广西入两湖,于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从湖北利川进入四川,沿途招兵买马,部队才又得到补充,扩展到四五万人。

但这部分人后来基本都战死了,石达开兵分三路进军四川,但三路人马都不顺利。赖裕新和李复猷两路兵败,石达开一路于三月进抵紫打地,受阻于大渡河,又陷入清军重重包围。

虽然石达开组织了三次抢渡,但都劳而无功,血战二十多日,也未能突出重围。最后他“舍命以全三军”,以牺牲自己来保全部下,投降了清军,但换来的还是全军被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孤”字,在于清军对石达开所采取的孤立战术。

在他进入大渡河后,清军抢先在当地对太平军进行了妖魔化宣传,导致当地群众把所有食物都收起,搞得太平军连食物都找不到,没有后勤保障,等于死路一条。

清军还给当地土司洗脑,利用高官厚禄来诱惑他们。所以,当地自上而下都对太平军实行了孤立政策,导致石达开孤立无援。

如果石达开没有出走,或许太平天国还有救,但他一意孤行,选择了孤军奋战,最后陷入清军的孤立战术,最终导致兵败被清军残忍杀害。

有学者这样说,“时也,运也,命也,老天要灭亡他,谁也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