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跟朋友去野生动物园,在看到近在咫尺的老虎时,不由得心生畏惧。

不过就在边上,我看到有工作人员在那边买吃的,凑近一看,

这东西不是给人吃的,是喂老虎的零食。

喂老虎,就意味着老虎会过来,虽然我很清楚面前的玻璃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但还是有些心里不适。

就在我准备走开的时候,有位家长带着孩子过来买投喂零食,买的时候家长说了句,这安全吧?

卖零食的工作人员先是对保护措施进行一番解释,而后又补充了一句,

放心,老虎吃饱了不会伤人的。

我当时心里就想,那老虎都吃饱了,游客买了零食,

老虎还会吃吗?

果不其然是我想多了,因为看着小孩子从投喂口放进零食的那一刻,

园区内那几只老虎就都屁颠屁颠的跑过来,

也许它们确实吃饱了,

但也不妨碍它们再吃几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两个人去森林探险,其中一人说,如果我们遇到猛兽怎么办,另人一说,跑就行了。

提问的人就笑了,我们怎么可能跑过猛兽呢?另一人也笑了,

说,我只要跑过你就行了。

关于这个故事,我听过不同的版本,不过这些版本最终指向的故事核心是一致的,

那就是只要猛兽吃掉一个人,那它就不会吃掉另一个人。

很多人把这个故事理解为“丛林法则”,会把这个故事所描绘的现象,引申为一种社会竞争的残酷现状。

这就比如说两个人在一个行业里赚钱,但是这个行业容不得“第二名”,所以败者淘汰,赢家通吃。

还有一种理解就是,在比如类似职场这种环境中,你可以不用当第一名,但绝对不能当最后一名,所以大家都想方设法的去“锁定最后一名”,比如用排斥,打压,抱团的方式来针对那个“大家公认的弱者”。

诸如此类的理解,也就想不同版本的故事那样,虽然各有说法,但最终的核心就一点,

不要做被猛兽吃掉的人,哪怕做一些卑鄙的事情,故意让身边的人成为猛兽的食物,

这样就可以保全自己,可以“完美上岸”。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那个被猛兽吃掉的人,似乎有着一种极其微妙的共鸣,

这种共鸣,一方面是为其遭遇感到惋惜,另一方面又对其遭遇的淘汰,理解为一种“优胜劣汰”的事实。

但是这里面又出现了一个更为敏感的问题,那就是,

何为优胜劣汰?

在这个故事的不同版本中,有些版本就体现了这个问题的敏感性,比如那个被猛兽吃掉的人,其实是帮助同伴逃跑的人,还有些版本之中提到,这个被野兽吃掉的人之所以“跑输了”,是因为在丛林生存的过程中,他负责很多重要的生存工作,

而那个“赢家”,则是保存体力,没干什么活,而当猛兽袭来时,他的同伴帮他逃跑,他却摆出一副“我只要让你被吃掉,我就安全”的态度侥幸逃生。

所以,何为优胜劣汰?

保护他人,所以没有保护好自己的,是劣吗?

坐享其成,然后关键时刻出卖队友,是优吗?

这个问题,我相信各位朋友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而这个答案所指向的,不仅仅是残酷的竞争法则,

更是能够通过这种法则背后对人性的讽刺,让人们更为清醒的看到,

在森林里,最可怕的不是猛兽,

而是准备害你,希望你完蛋的“同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天我无意中点看了一个关于猛兽伤人的视频,视频里是一群人去深山露营,后来被山里的猛兽袭击。

在视频中,确实有人被猛兽吃掉,但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有些没被吃掉的人。

他们被野兽攻击,肢体遭到破坏,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要躺在病房里。

然后我就想到了“喂饱了猛兽就安全”这个说法,简单查阅了相关资料之后,发现了一个也许我原本就该发现的事实,

猛兽吃饱之后,不会停止攻击,反而在吃饱之后,看到“跑动的食物”会更加刺激其捕猎的欲望,

或者说,玩弄“食物”的欲望。

在猛兽看来,食物就是食物,弱小的东西就会被自己征服,猛兽的规则,没有所谓的“喂饱就停止攻击”这条金科玉律,

猛兽想怎么玩弄食物,就怎么玩弄食物,因为对于猛兽来说,食物存在的价值便是如此:

有些事实,总是会给人一种猝不及防的突兀感,

食物之间的尔虞我诈,在真正的猛兽眼里,

只不过是“饭前助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