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辖区某住宅小区管理处巡查人员发现一住户正在拆除客厅阳台的铁栏杆,为避免发生阳台乱搭建等情形导致业主产生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沙头街道综合执法队立即联系业主。经沟通,业主承认有搭建和封窗的想法。最终在执法员的普法及劝说下,业主表示知晓了相关法规,并更换了装修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执法员对业主进行沟通劝说

据了解,近年来,沙头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锐意进取,逐步完成了一系列违建“去存量”工作,查违的工作重心从“拆”逐渐转变为“防”。如何防止小型违建频发,维护城市良性发展和公共安全?沙头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坚持落实查违共同责任制,坚持“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从法治预防、监管预防、科技预防、社会预防四个方面入手,将末端执法变为源头治理。

首先是做到关口前移、分级管理,部分早年设计建成的住宅小区有着较大的“违建空间”,如只能由某户进入的公共平台、实际由某户使用的天井等。当出现二手房交易时,为防止新业主装修时利用上述公共区域进行违法建设,由执法员提前向业主释法宣传,作案例警示,避免产生新增违建,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其次是实施督导,充分利用好社区挂点执法员、社区城管专干的牵头作用,以点带面联动城中村股份公司、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处、小散工程巡查队等单位,制定落实装修材料入场清单、每日施工巡查清单、施工撤场前验收清单的“三张清单”制度,实现施工全过程日报告、零报告,切实预防新增违建。

再者,利用制高点安装监控探头,借助无人机航拍等方式,结合传统路面巡查,加大巡查力度和覆盖面,实时监控物业小区、高层楼宇及部分城中村重点区域,紧盯违法建设行为,严防严控违建“苗头”。

最后,延伸监管触角,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各类塔式微信专项群,让社区网格员、物业管理人员参与到监督工作中,协助发现、反映辖区内新增违法建设行为,做到管理为主、执法为辅,不断深化违建预防,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沙头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强化日常巡查和监管力度,以辖区新增违建“零”增长为目标,严控辖区内违法建设行为,坚持严格执法,发现一起、整治一起,始终保持控违拆违的高压态势,为实现“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的美好愿景贡献力量。

文、图|记者 郑明达 通讯员 张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