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珠江大桥慢行道开通,成为荔湾滘口附近片区市民电动自行车过江的主要通道。开通后早晚两段出行高峰便出现拥堵情况。有市民打趣道:“恢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海珠桥、人民桥拥挤自行车过桥的场景”。

由于珠江大桥西桥“保西”方案实施,目前原钢结构下的火车路轨拆除,改成慢行道,可通过行人和非机动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1日18时,珠江大桥西桥东往西方向电动自行车流量较大。南都、N视频记者 吴博斌 摄

根据《广湛高铁所涉珠江大桥历史建筑保护方案》,珠江大桥西桥原桥将保持原貌,广湛高铁新桥则位于原桥两侧,立面延用原有的钢桁架形式。原桥延续人行与非机动车通道功能,铁路功能移至新桥。原本的铁路通行空间内或将增添漫步、展示、零售等休闲功能,打造串联西起芳村、经大坦沙、延伸至中山八路的慢行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都、N视频记者 吴博斌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摄

横跨珠江东西两条水道的珠江大桥在广州人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双桥烟雨”是旧羊城八景之一,珠江大桥是广州第一批历史建筑,也是现在大坦沙岛内居民出行的重要通道。珠江大桥1960年建成,原为公铁两用桥。2005年,珠江大桥两侧放射线开通,机动车道改为非机动车道。

摄影报道:南都、N视频记者 张志韬 吴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