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东南亚奴隶贸易

在西非和印度洋海岸的多文化和多边贸易体系中,英国商人不仅积极参与各方面的商业竞争,还在远程国际贸易中与其他欧洲人。

尤其是与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等一争高下,而且与那些至少在18世纪末以前仍很有影响力的亚洲商人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美独立极大地冲击和影响了重商主义,加速了重商主义的衰落。同时迫使英国反省自己对殖民地的政策,开始执行新的政策。

其加速了大西洋奴隶贸易的衰落,亦冲击了英国重商主义经济的重心,使其开始向新的地带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谈及非洲奴隶贸易时,有一个问题容易被人忽略,即在大西洋奴隶贸易之外,非洲北部的地中海方向和非洲东部的亚洲方向都存在着奴隶贸易现象。

整个非洲的奴隶贸易是朝向多个方向进行的。这些奴隶不仅被卖到中东、波斯和印度地区,甚至还被卖到了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世纪到18世纪之间,非洲奴隶被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在前殖民时代,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TheSikRoute)就已经连接印度洋和南中国海,奴隶贸易发展很快。

有一些奴隶是从非洲北部和东部地区经过海上贸易通道直接被带到中国,也有一些是经过东南亚后被卖到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史料记载,1382年,爪哇将男女共计101名黑人奴隶进贡给明朝。广州的富人们拥有许多“皮肤黑如墨,红嘴唇,卷头发”的黑人奴隶。

与中国相比,印度使用了更多的黑人奴隶。在亚洲从事奴隶贸易的主要是阿拉伯商人,他们活跃在整个亚洲海域,进行各种商业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5 世纪后欧洲人来到亚洲,他们接替阿拉伯商人继续进行这一事业。世界中心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最终带来了边缘地区奴隶制的强化和扩大。

从17世纪中叶起,随着西印度群岛各个岛屿上甘蔗农场的扩大,奴隶的需求急剧增加奴隶贸易的规模逐渐扩大,抓捕和购买奴隶的范围也随之扩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咖啡和白糖给欧洲人带去了幸福,却给美洲和非洲两大洲带去了无边的苦难。虽然东南亚的奴隶根据时间变化有所不同,但并不因为其滨海的优势而变得复杂。

奴隶在东南亚很普遍,但直到欧洲人进入东南亚地区,才发现这里的奴隶并不是通常所谓的“闲聊式”的奴隶,这里的奴隶一样是地位低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南亚的奴隶贸易除了西方殖民主义者贩卖的黑人奴隶,还有从印度、海峡殖民地和中国沿海口岸被强行掠卖到海外从事奴隶劳动的契约华工。

有相关材料表明殖民部特许从英属马六甲殖民地进口华人劳工以出口至西印度群岛。起初,从非洲向美洲输送奴隶这一事业是由英国资本主导的。它是所有全球贸易运转的枢纽。

黑人贸易和由此导致的自然结果,被认为是这个国家的财富和海上力量永不枯竭的源泉。由奴隶驱动的经济在18世纪繁荣昌盛,很少提供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经济动机。

尽管奴隶贸易在经济上很重要,但18世纪新的时代潮流引导人们开始质疑其合法性。福音派教会提倡人人平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启蒙主义思想特别强调个人自由,天赋人权不可剥夺--这些观念是导致 1776-1848年欧美革命浪潮的重要因素。

甚至新兴经济学的科学研究,如亚当"斯密所论证的,也开始质疑奴工的收益率。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就强调了自由贸易和工资劳力的益处,质疑了极力维护帝国奴隶体系的英国经济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8世纪晚期,有影响的人物开始把奴隶制度视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阻碍,或者认为它对新兴的人人平等观念是一个严重挑战,或者认为它从根本就违反基督教义。

广泛发生的奴隶抵抗和逃跑事件预示着东南亚社会的奴隶制度也不再是仁慈的制度。随着东南亚被欧洲政府并被迫融入资本主义大潮,奴隶制度就成为一大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19世纪初,欧洲大国尤其是英国开始限制全球的奴隶贸易。1811年,奴隶贸易在欧洲占领下的印度尼西亚群岛被宣布为非法。

1834年英国正式废除奴隶制度。英国不再需要将其作为一种制度,因为它拥有庞大的帝国,和当地政府的控制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亚当"斯密认为,奴隶制不是那样一个会赚钱的制度,而且自由劳动力市场还允许工厂老板在贸易松弛时期进行裁员。

807年,英国议会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案”(Wiberforce'sBill),禁止大英帝国子民从事奴隶贩运。1833年,英国通过“废除奴隶制法案”,宣布在所有殖民地内逐步废除奴隶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其他一些国家紧随其后,例如美国、俄国、法国、中国。奴隶制由此逐步遭到废除。

英国十九世纪初期废奴运动的高涨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英国于十八世纪末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这时英国发现奴隶制度和机器工业格格不入,因为机器工业需要的是大批自由劳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是英国的基督新教福音组织从道义的角度主张废奴,他们将奴隶制度视为人道主义灾难。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工业化以及逐渐依赖全球自由贸易,废奴运动刚好契合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新经济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资本主义最初是部分通过奴隶制度发展起来的,最后又导致了奴隶制度的解体。西印度学者埃里克·威廉斯认为,西印度群岛经济在18世纪末期其实是衰退的,只是因为英国的市场保护措施才得以勉强维持。

随着英国经济日益工业化以及逐渐依赖全球自由贸易,资本家及其议会代表转而反对维持奴隶制度的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废奴主义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契合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新经济需要虽然工业革命并未为废除奴隶制度和奴隶贸易提供经济动机,但工业革命却创造了使废除奴隶制度深入人心并成为现实的意识形态环境。

在英国和美国北部没有奴隶制度却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开始认识到显然奴隶制度对社会发展并非关键,甚至可能阻碍了经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行新的自由贸易经济政策

自从 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以后,马六甲的贸易中心地位就开始逐步衰落,并最终消失。其主要原因就是早期殖民者以掠夺财富实行垄断贸易政策为主,对过往船只课以重税。

从而导致去往中国的商道自此断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夷市道稍平,既为佛郎机所据,残破之后,售货渐少。而佛郎机与华人酬酢,屡肆张,故贾船稀往者。直诣苏门答刺,必道经彼国。佛郎机见华人不肯驻,辄迎击于海门,略其货以归,数年以来,泼路断绝。”

1641年,马六甲又落入荷兰人势力范围与葡萄牙一样,荷兰人继续推行垄断和贸易强迫政策,使得马六甲日益走向衰落在葡、荷统治之下,马六甲与其说是一个贸易港口不如说是一个军事要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 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大量的殖民地使得英国在世界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雄厚的经济实力也是英国实行自由贸易的前提条件。

一方面需要打破各国的关税壁垒,让其工业品自由地倾销:另一方面则利用海外殖民地,断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它要求新加坡为自由港,为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服务让新加坡把东南亚的原产品汇集起来,转运到英国及其殖民地,又将英国的工业品运至新加坡,然后再转运到东南亚其他地区出售。海峡殖民地亦是自由竞争时期为英国垄断贸易市场服务的。

能快速航行至泰国,印度和中国,位于欧洲和印度去远东的最短贸易航线上,新加坡很快成为欧洲与东方商人交换东印度海岛产品的中心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荷属东南亚众多港口均对过往船只课以重税。1819年莱佛士起初占领新加坡就是看到海峡地区几乎不存在免税港口,而且这一政策很快就被证实非常有远见。

当东印度公司仅对海峡殖民地促进中国的贸易感兴趣时,莱佛士1819年的意图就是打破荷兰在东印度群岛的贸易垄断,一开始东部诸岛的贸易就被这一新港口吸引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莱佛士的指示,新加坡一开始就开放为自由港,来往船只无需缴纳课税,目的在于将更多船只从荷兰控制下的港口吸引过来。

此举成效显著实行自由贸易仅两年,新加坡的贸易额就已经超过英国经营了36年的槟榔屿。马来世界被遥罗、不列颠和荷兰分割,新的边界由国际条约加以固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新加坡是这幅重组地图的中心,从一开始就被设想成一个伟大的贸易港口,这一港口将会促进英国商业的发展。莱佛士希望新加坡成为一片“独立贸易和我们同盟贸易的仙境”。

随着1786-1824年从荷兰手中正式夺取海峡地区,1826年英国正式把三地合并为海峡殖民地。英属海峡殖民地的建立,标志着英国在东南亚势力的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作为海峡殖民地首府的新加坡,从此“不但成为英国在远东海上势力的中心,而且成为沟通中国与不列颠之间的一大停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