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成都有两项代表性的非遗技艺:蜀锦与蜀绣。蜀锦,被称为“天下母锦”,“锦城”的名字便是源自于此。蜀绣,四大名绣之一,与蜀锦并称为“蜀中瑰宝”。

为了更好地传承两项非遗技艺,让其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光彩,6月21日,成都非遗推介会(锦绣专场)在成都举行。活动共邀请到9位相关领域代表,分享各自在蜀锦、蜀绣相关领域的成功经验,并现场发布了合作需求。

“锦绣”行业仍旧存在问题

成都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

推介会在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彭云思所作的《夏至已至 未来已来》主题演讲中正式开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云思(摄影:刘可欣)

彭云思分享到,蜀锦与蜀绣两项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因为技术更替、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等客观原因和其自身制作周期长、效率低,技艺难度高,传承难度高,传承人老龄化严重等多个自身原因,导致其一度陷入了难以维系的困境。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蜀锦行业目前在成都共有8家企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名,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

蜀绣行业在成都共有51家企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名,技能大师工作室12个。即便如此,当前蜀锦蜀绣行业仍然存在产业链条分散、经营主体弱小、流通渠道不畅、品牌影响力小、特色场景不足、应用领域不广泛、人才断档匮乏等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推动蜀锦蜀绣高质量发展,《成都市蜀锦蜀绣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及《成都市促进蜀锦蜀绣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即将出台。

跨界联名已是寻常

借力影视剧、新技术是新趋势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吴金良在主题分享中提出,蜀锦蜀绣行业需要产业化思维、市场化平台、产品生活化、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理念更新。关于传承发展方面,他也提到了要和新文态、新业态、新空间、新IP相结合的四项举措.还未正式播出,电视剧《蜀锦人家》中的蜀锦,就已经惊艳了一波又一波的网友。在这部电视剧中,蜀江锦院全程参与筹备、拍摄制作与宣传,通过影视剧大力推广蜀锦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予立(摄影:刘可欣)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执行馆长、蜀江锦院总经理杜予立在现场讲到,这是蜀江锦院为了推广蜀锦文化所做的努力之一。除了借力于影视剧、明星等的影响,今年6月,蜀锦织绣博物馆完成了第三期的改造,从一个传统的博物馆形态,成为了一个锦绣文化综合体。在博物馆中,不仅能够看到全套的手工织造和9000余件蜀锦、蜀绣作品,还能有互动式的体验,更有蜀锦、蜀绣主题的联名餐厅、循环式播放专场专题的影视作品等的“沉浸式”体验。杜予立还在现场简要介绍了与品牌联名、合作的作品与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超(图据成都市非遗保护中心)

孟德芝大师工作室总经理龙超详细介绍,近年来孟德芝大师工作室在蜀绣跨界应用、创新设计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钟明(图据成都市非遗保护中心)

蜀菁馆馆主钟明作为“AI新锦绣”创始人,分享了利用AI辅助设计、制作锦绣结合创新作品的成功经验。所谓的AI新锦绣,就是用数字图片处理的技术,将照片或者图稿转换成为蜀绣与蜀锦结合的设计稿后,根据设计稿制作出蜀锦、蜀绣结合的作品。蜀锦与蜀绣的直接对比,更能体现两种非遗技艺各自的特色。

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成都非遗推介会首场活动已于2024年3月成功举办,最终形成10余项合作成果。本场推介会在吸取首场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了蜀锦蜀绣的主题,尝试在细分领域深挖合作。未来的每个季度,都会有一场非遗推介会落地,为非遗的发展和产品市场的扩大,提供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