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大学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航空航天、桥梁工程、大模型应用、信息安全、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等关键核心领域,联动头部企业,加快技术攻关。线面对构齿轮、不停电智能融冰装置、高效空气源热泵技术……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刻下属于重庆大学的荣光。

这是该校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侧影。重庆大学充分发挥重庆地缘、产业、体制等优势和学校以工见长的学科、平台、团队等优势,从2021年起启动实施“头部企业”工程,推进与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引领创新型企业的战略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俯瞰重庆大学。重庆大学供图

三年来,重庆大学已与兵装集团、国家电网、中国商飞、国家能源集团等28家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联合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高端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探索建立了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形成了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格局,着力打造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引擎。

聚焦攻克前沿核心技术

加快科研组织模式变革

2024年3月21日,中国商飞与重庆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大飞机研究院。大飞机研究院依托重庆大学在材料、机械、电气等领域的科研条件和人才优势,聚焦国产商用飞机技术攻关和未来新技术探索,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合作项目等方式,聚集区域产学研力量开展协同创新。

近年来,重庆大学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性科技、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的核心需求。在企业深度参与下,凝练并实施“20个关键科学问题”“20个核心关键技术”研究计划,联合头部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打造“人工智能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智慧输配电研究院”“智能装备研究院”“未来芯片研究院”“大飞机研究院”等近20个新型高端研究平台,在核心技术自主攻关、重大项目策划实施、平台资源开放共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2023年,重庆大学依托头部企业到账项目经费超2亿元,占全年横向经费约4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介绍重庆大学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重庆大学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陈兵奎正介绍梦天实验舱阿尔法对日定向驱动机构对构齿轮传动。重庆大学供图

在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陈兵奎与航天八院紧密合作,发明了线面对构齿轮,成功应用在我国空间站问天和梦天实验舱对日指向传动系统,实现了太空高低温交变下高精度和高可靠传动。“目前已在轨运行近两年,运行状态良好。”陈兵奎介绍,接下来,该项成果还将应用于新能源车、超大型风力发电设备中。

覆冰被认为是极具挑战性的世界级科研难题。在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业务科学观测研究站,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国家电网等头部企业深入合作,自主研发了不停电智能融冰装置,能够自行监测到冰的存在,根据线路的状态自动调节输电线路分裂导线电流,把线路上的冰融掉。“再不需要停电融冰,也不需要人工操作除冰。”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胡建林介绍,该项成果目前已在重庆、贵州等地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校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兴良坚守野外37年,“死磕”电网覆冰绝缘技术(资料图)。重庆大学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大学野外覆冰试验基地,位于湖南怀化雪峰山。重庆大学供图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头部企业在重大基础设施领域深度合作。院士周绪红团队、田村幸雄团队与中国船舶集团、中国建筑集团成立联合研发团队,完成了全球首台165米级轮毂高度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样机工程示范,研发了智能建造技术和风敏感结构抗风防灾技术,牵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在桥梁工程领域,院士杨永斌团队与中国铁建集团合作开展公路和铁路车桥动力耦合分析理论研究,研发了面向全覆盖式的桥梁移动快速感知技术,牵头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在岩土工程领域,院士刘汉龙团队与中国电建集团、重庆城投集团合作,提出了山区松散堆积岩土体强度和本构理论,研制了滑坡早期识别与中长期监测系列设备,牵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在建筑热环境领域,教授李百战团队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美的集团联合研发了适宜冬夏宽温域变化下压比适应、变容调节的高效空气源热泵技术和冷暖分送、智慧感应的系列舒适送风技术体系,牵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供图

与此同时,重庆大学大力推进成果转移转化。依托“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组建技术转移研究院,打造从培育、孵化到产业化全链条的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在国内率先推行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探索将成果所有权全部赋予科研人员,畅通作价入股通道,优化成果转化审批程序、调整收益分配比例,提高转移转化积极性。近两年,全校转化科技成果150余项,转化合同金额2亿元,吸引投资超10亿元。

聚焦培养“卓越工程师”

探索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改革

近日,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毕业设计展在重庆大学两江校区举行。2024届毕业生包括首届明月科创实验班28人,卓越工程师班124人。

“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深化推进新工科教育改革,以学科交叉、高挑战度、探究式教学和项目驱动、学业创业同步为特色,建立了数学、科学、工程、设计和通识深度融合的跨学科课程体系,采取项目制学习模式,完成课程理论知识学习。”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罗远新介绍,学院立足重庆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以“智能化+新能源”的共性关键技术为基石,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应用创新两大特色方向,高效融合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产教融合、多学科交叉的工程本硕博培养教学新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学典礼(资料图)。重庆大学供图

截至目前,卓越工程师学院共与长安汽车、赛力斯、中国汽研、西部智联、地平线、德州TI、东软睿驰等10余家头部/领军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企业需求为主,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关合作。目前,学院已建立800余名校内外专业人士为导师的创新创业导师库,形成了“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校企联合攻关”的良好局面。

明月科创实验班是重庆大学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的一块“试验田”,依托明月湖—重庆大学新工科教育科创平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学科分类界限,重构课程体系,实施以项目为驱动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促进学生跨界思考以产生新的知识和创意,并能够在学习、思考和实践中突破现有学科领域边界,形成设计思维、工程思维和系统思维等创新核心能力,成为适应“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的未来产业创新领军人才。

明月班自2020年9月开班以来,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首届明月班28人,共5个团队获得50万元探索期投资,其中“无界启航”团队研发的盲文阅读器和“起源未来”团队研发的智能制冰机分别获得300万元天使轮投资。

聚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助力成渝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扎根巴渝大地、服务重庆发展”是重庆大学建设的重大战略,长期以来,重庆大学和重庆市的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针对重庆发展壮大“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庆大学聚焦“先进制造”“智慧能源”“低碳技术”“先进材料”“电子器件”“人工智能”等现代制造业重点领域,与重庆高新区、沙坪坝区共同打造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与重庆高新区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重庆两江新区联合共建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等,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企业提质增效,打造支撑重庆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创新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大学校园一角。重庆大学供图

针对重庆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构建“1+1+5”产教融合平台,与长安汽车、赛力斯集团、西部智联、中国汽研和Csoft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汽车碳中和等领域联合攻关,共同培养卓越工程师。

针对重庆数智科技产业发展,与华为公司深化全面战略合作,成立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深度推进开源理念传播、开源人才培养以及技术难题攻克;与百度公司成立智能云联合创新中心,聚焦自动驾驶、大模型应用、信息安全等前沿关键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以数字化赋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重庆大学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优势,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打造引领和支撑重庆及西部地区发展的创新高地。

重庆大学材料学院与宝武集团、中国商飞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河钢集团、鞍钢集团、中铝集团等头部企业围绕镁基储氢材料、高性能镁合金、航空航天铝合金、钒钛资源利用和先进钢铁材料等方向构建“头部企业+研发平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解决先进材料产业发展的难点和痛点。2023年,院士潘复生团队成功开发镁合金一体化超大压铸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镁合金汽车压铸结构件。该项研发成果与长安、赛力斯、奇瑞、比亚迪、广汽等企业合作,推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大规模应用,成果获得2023重庆“十大科技进展”和2024年国际镁协颁发的“镁未来技术奖”。

近日,重庆大学科学中心实验大楼EPC项目钢结构连梁合龙,标志该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完成,预计今年底建成完工。与此同时,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超瞬态实验装置预研项目建设成果显著,科学研究楼主体工程通过验收,预计今年8月竣工。超瞬态实验装置建成后将重点结合成渝地区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核工业技术等重点产业需求,开展高温燃烧机理、新燃料电池、癌症早期诊断和放疗等基础前沿研究,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融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大学科学中心效果图。重庆大学供图

此外,重庆大学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及川渝两地30余个市县区和重点企业持续深化合作,依托相关优势学科,共建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德阳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广安玄武岩纤维材料创新中心、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綦江中心、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和产业化平台22个,有效支撑成渝地区储能、能源装备、机器人与传感器、齿轮、锂电池、健康等产业升级,带动地方产业经济增值超过百亿元。(周小平、晏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