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要接班啊,有没有这个信心?”

“中国梦要靠你们来实现!”

“做最好的自己,在最好的方面。”

殷殷嘱托,深切厚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了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聆听孩子们诵读古诗文、观看书法临摹,还与孩子们亲切沟通,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参加爱心义卖活动。他殷切希望“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并向全国少年儿童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六字”要求——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牢记嘱托 砥砺前行

海淀区民族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由来自18个民族的近3000名师生共同组成。10年前的那个时刻,成为铭刻在全体师生心中最深刻的记忆。

明媚的五月,绿树成荫,芳华灼灼。美丽的校园,弦歌悠悠,书声琅琅。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如五月的阳光,温暖了每位师生的心灵,为学校发展指明方向,明确思路,提供遵循。

此后,在总书记“十六字”要求的指引下,学校积极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聚焦“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 的教育根本问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以“和而不同快乐成长,融以共进全面发展”为教育愿景,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总书记“十六字”要求的指引下,丁凤良校长提出“整体把握、系统思考、问题导向、变革实践、资源整合、追求卓越”的基本思路,依托“目标与价值系统、育人模式系统、制度管理系统、办学资源与条件系统”,深入开展“和·融”教育变革与创新实践;创新“领跑先锋”党建品牌建设,贯通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构建“四三二一”工作模式,坚持党、团、队组织共同策划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党员、团员、少先队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推进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汇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大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朝烟夕岚,春华秋实。一代又一代新人茁壮成长,时刻准备着!

发现更好 成就最好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指出:“做最好的我,在我最好的方面。”海淀区民族小学以“发现更好,成就最好”为办学使命,在落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情怀理想、培建新时代新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五项任务上深化创新与实践。

学校积极构建“一心、三气、五育、七树、九能”的育人目标体系,以“爱中国、怀天下、当自强”为成长目标,鼓励学生在“勇尝试、善合作、乐分享”的氛围中,成长为“懂礼、儒雅、乐观”的“和·融”少年,激励学生“今日做好小主人,未来成为接班人”。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教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学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通过构建“学、研、享、论、进”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教师做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大先生,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融以共进 更胜一筹

五月榴花繁星点点,枝间榴子时隐时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希望民族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中国的民族特色文化方面,特别是在正确的民族观上,能更胜一筹”。

在风景如画的校园里,有一处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这就是孩子最喜欢的石榴园。学校以石榴为载体,开展多学科融合的“石榴课程”,通过种石榴、颂石榴、研石榴,让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奏响各族师生相亲相爱、团结奋进的校园交响曲。

十年来,在海淀区民族小学这座民族教育的百花园里,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立德树人全过程,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各族师生在文化浸润、理想信念中获得情感体验,将共同体理念融入生命成长,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这是人生开始的地方,这是梦想升起的地方……”乘着歌声的翅膀,海淀区民族小学全体师生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风破浪,直挂云帆!

策划:南丽

编辑:张秋颖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