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错过又要等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病夏治”就是在夏天自然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通过中医药的方法提升人体的阳气,来治疗或缓解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疾病。三伏贴、三伏灸就是典型的冬病夏治方法,通过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达到治病和养生的目的,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三伏贴”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在夏季“三伏天”期间选用具有“辛温、散寒、通络”等功能的药物,依据不同病情选择相应穴位贴敷,从而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伏灸是指利用夏季“三伏天”气温最高和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刺激人体穴位,并通过艾的作用使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是内病外治、治病求本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伏贴、三伏灸适用于哪些疾病?

1.呼吸疾病:易感冒者、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

2.胃肠疾病: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脾胃虛弱。

3.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属寒证者。

4.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

5.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变。

6.耳鼻喉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7.调理(治未病)阳虚体质、气虛体质、亚健康、免疫力低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进行贴敷治疗。

“三伏贴”是中医学的特色外治疗法,是“春夏养阳”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学理论的成功实践。三伏贴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伏贴、三伏灸的注意事项

1.要避开破损处、感染或过敏处的皮肤。

2.贴敷后局部瘙痒或者不适感明显,则及时揭掉。若局部皮疹明显,则可外涂抗过敏膏药。若皮疹、水泡十分严重,则应到皮肤科及时就诊。

3.妊娠期孕妇不适宜贴三伏贴、三伏灸。

4.灸贴过程中注意保持局部干燥,注意避免进食生冷食物,规律作息。

三伏贴、三伏灸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1.正常皮肤反应及处理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泡,极少数可能出现大水泡。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对于大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止感染。破溃的水泡做消毒处理后,应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2.不良皮肤反应及处理,灸、贴后,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大水泡、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灸、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可外涂湿润烧伤膏等减缓刺激;皮肤局部水泡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皮肤过敏者可外涂抗过敏膏药。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应立即停止用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治疗时所在诊室进行处理。如果水泡体积过大,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应及时回到治疗时所在诊室寻求治疗。出现上述情况时,患者均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过度刺激,也不要使用洗浴产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以防加重局部皮肤不适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伏贴、三伏灸具体时间

初伏:7月15日-7月24日

中伏:7月25日-8月13日

末伏:8月14日-8月23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贴 伏 地 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复一科(住院部9楼)

联系电话:0933-3625757

针灸科(住院部8楼)

联系电话:0933-3625757

儿科(住院部4楼)

联系电话:0933-3625797

中风偏瘫科(针灸康复中心4楼)

联系电话:0933-3625702

来源: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

出品: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熊 瑛

编审:马文军

审核:杨彦东 王小涛

法律顾问:甘肃陇升律师事务所 13830341604

投稿邮箱 ltxrmtzx_bfb@163.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