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节选自

《扶轮问路:今天如何读史铁生》

乔宇 著

刘勇 李春雨 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奶奶:海棠与星星

童年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坦桑尼亚诗人夏巴尼·罗伯特曾经说过:“童年乃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人的品性在童年开始形成。我们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童年时的所学与所为。”史铁生的童年几乎都是和奶奶一起度过的。跟奶奶在一起的日子是他一生中不可多得的欢乐时光,“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童年最亲近的人要数奶奶了,对生与死最初的感受都是从奶奶那里开始的。他在文章中多次描述道,对于世界的最初印象,便是从奶奶怀里开始的。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

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剩落了一块灰皮,形状像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奶奶温暖的怀抱和轻柔的催眠曲便是史铁生对生命最初的认识,是奶奶给予了他甜美的梦乡。那个时候的史铁生,还不懂什么是生、什么是死,安心地享受着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对于死,他明显地感受到恐惧也是因为奶奶。史铁生是个早慧的孩子,记事比较早。他清楚地记得,有一天,父亲突然将一个黑色镜框挂在墙上,奶奶当时正抱着他,从她浓重的涿州口音中,史铁生知道了一个消息——“斯大林死了”。那时候,史铁生还不知何为“死”,只是觉得奶奶的口音很有趣——把“斯”读成了三声。他不断模仿着奶奶的口音,笑得很开心。那一年,是1953年,史铁生才两岁多一点。

史铁生的父母工作很忙,常常一整天都回不了家,是奶奶一手将他带大,他对奶奶也十分依恋。在奶奶的精心呵护下,他学会了走路,开始接触到更多有趣的事物。奶奶带着蹒跚学步的他逛街,给他买各种小吃:炒肝、油条、炸灌肠、芝麻饼、山楂糕、烂糊芸豆、煎饼果子……那条挤满了人的小吃街成了幼年的史铁生最向往的地方。奶奶爱干净,讲卫生,因为担心芸豆摊儿上用来捏饼的布不干净,自己找来干净布给史铁生做芸豆饼。

幼时的史铁生常常跟着奶奶去听戏、看电影,可以说,奶奶是他的影视启蒙老师。奶奶年轻时候什么戏都没看过,每次看戏都邀请比自己懂戏的人来讲戏。从那些老戏中,奶奶多多少少弥补了年轻时候的遗憾。她什么事情都要强,不愿意落后。跟着奶奶,史铁生看了不少老戏,从梅兰芳、姜妙香到张君秋……也懵懵懂懂地了解到一些过去的事情。尤其有一次,奶奶看完电影《祝福》之后哭成了泪人,仿佛触及了内心的痛处,剧中的人物引起了她强烈的共鸣——“那时候可不就是那么样儿”。史铁生无疑是有影视情结的,他一生钟爱戏剧,家里收藏了许多录像带,自己还专门创作了不少剧本,有的还拍成了电影,获得了大奖。或许,正是儿时那些听戏的经历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奶奶是位善良、慈祥的老太太。史铁生和小伙伴一起崩猫的时候,总遭到奶奶阻拦。一只黑色的大野猫成了孩子们的假想敌,奶奶不允许伤害它,“好好的猫,你们别害巴它!” 院子里的八子是铁生最好的玩伴,奶奶也最喜欢八子,说他厚道。她总是喜欢把铁生和八子聚在一起,听她说谜语,尽管她的谜语就那么几个。八子家孩子多,家境贫寒,他排行第八,一直都是捡哥哥姐姐的衣裳穿。

上小学的时候,快入队了,八子还穿不起一件白衬衫。奶奶看着可怜,便把铁生的一件白衬衫送给了八子。举办入队仪式的当天,奶奶把八子叫来,给了他一块蛋糕、两个鸡蛋。还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个收破烂儿的女人,奶奶讨价还价了半天,本来已经讲好了价钱,但看到那女人后背上的小姑娘衣衫褴褛却讨人喜欢,便逗了逗。得知那女人丧夫,独自带着三个女儿时,奶奶于心不忍,竟然将史铁生的两件穿小的衣物送给了收旧衣裳的女人,分文不取。

再大一点,史铁生便像小尾巴一样整天缠在奶奶身边。史铁生是个捣蛋的孩子,好奇心很强,常常吵闹着要这要那,要么就不睡午觉,奶奶哄他的方法可谓万变不离其宗。“不听话就得去磨刀”,“那个修理雨伞的就是因为不听话,才那么没出息”,“再不听话,你长大了也去卖芸豆!”奶奶也常常拉着他的手站在家附近的北小街边上,看穿着破烂的马夫赶车, 说道:“看你听话不听话,那些赶大车的就是从小不听话,长大了就得去给人家赶大车。”在史铁生还不那么懂事的时候,他一度以为奶奶是看不起劳动人民。其实,正是因为看到了劳苦大众的不易,奶奶才希望自己的后辈有出息。这些吓唬小孩的招数中最管用的还是奶奶的杀手锏——“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那个时候,史铁生还不懂什么是死。奶奶告诉他,死了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那是世界给他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有一次,奶奶去了姨奶奶家,史铁生午睡之后起来发现找不到奶奶了,整整哭了一下午,任谁也劝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好端端地回来,他才破涕为笑,没有人知道他想过些什么。被奶奶带大的孩子,自然与奶奶感情深厚。从奶奶那里,他第一次知道了恐惧,也懂得了心疼。

奶奶生在旧社会,是个裹过脚的小脚老太太。每次洗脚时,奶奶总是躲着人,铁生不知奶奶为何躲起来,每次奶奶洗脚,他总要缠着看,赶都赶不走。“那双脚真是难看,好像只有一个大脚趾和一个脚后跟”。

每次看奶奶洗脚,铁生就不住地心疼,心里充满了恐惧。奶奶说过,她曾经也有一双能蹦能跳的脚,后来被自己母亲裹了脚,才得以进了老史家。为此,史铁生还一度认为奶奶的母亲是个蓝脸鹰钩鼻的老妖婆。奶奶平生最羡慕那些“能吃食堂”的人,羡慕自己的儿媳妇,羡慕她赶上了好时候,没裹脚,上过学,能工作。奶奶自己成分不好,也没什么文化,总是念错字、读错音,史铁生没少笑话过她。“奶奶每天晚上都抱着那本扫盲课本念,有一课是《国歌》,她老是把‘吼声’念成‘孔声’。‘又是孔声!’ 连我都能提醒她了。她挺难为情,声音变小,慢慢又大起来, 念到‘吼声’的时候声音又变小,停好一阵,大概是在心里重复……”

奶奶出生在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社会,由于生得漂亮,17岁便嫁到了还是地主的爷爷家,在婆家没什么地位,还要照顾一大家子人。生第一个女儿的时候,婆家舍不得花钱请大夫,孩子夭折了。奶奶没有女儿,也是她一大遗憾。丈夫早逝,奶奶在婆家无依无靠,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三个儿子。她没什么文化,却一定要三个儿子都读书,不惜和婆家闹翻。她一生都没有机会出去工作,也没享成清福。每当母亲的同事来家中做客,奶奶总爱抱着史铁生听她们聊天,尽管她未必听得懂。“妈妈她们大声笑起来。奶奶脸上现出迷茫的笑容,并不太清楚她们笑的是什么。”她一生勤俭持家,虽然嘴上说到了老史家没过过一天好日子,但还是会恭恭敬敬地供奉爷爷的照片。

由于做了地主家的媳妇,奶奶也受牵连被扣上了地主的帽子,这对于那时还不能分清事理的史铁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他无法相信自己深爱的奶奶竟然是地主。在他的字典里,地主就是恶霸,是要压榨劳苦大众的,是需要被打倒的。奶奶是地主这一事实仿佛阴霾一般萦绕在他心头,他不敢和任何人透露,更害怕别人知道,这个秘密是他童年最大的阴影。

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具体描绘了小时候看到奶奶接受教育的场景:“我看见奶奶坐在最后排,两只手放在膝盖上,样子就像个小学生。我冲她招招手。没看见,她听得可真用心……她直了直腰,两只手也没敢离开膝头。”在得知奶奶是地主之后,史铁生陷入了惶恐不安和纠结之中,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和奶奶亲近了。奶奶并不知道孙子已经知道了她的身份,还是一如既往地疼他。许多年后,铁生饱含悔恨地写道:“奶奶的观察力实在是末流的,她难道没有注意到,我有好几年没有把头扎在她脖子下了吗?”

这种哀伤的情绪也一直延续到他的作品当中,他始终忘不掉自己当年拼命不想让人知道奶奶是地主的懦弱,也恨自己竟然因此而和她有所生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已经写作了四五年,却仍然停滞在原地,没有一部完整的作品;写了几十万字,但是怎么写都写不好;开头总是很难,不会找写作选题和亮点?......如果你还有其他的写作问题,想要得到反馈和建议,欢迎你加入——

创意写作坊征文活动

【第一期】相亲的故事

相信很多人都有相亲的经历。你是怎么走上相亲这条路的?被逼无奈还是主动脱单?相亲时遇到的人形形色色,遇到的事光怪陆离,有没有某个瞬间让你感到或心动或厌恶?你是否已经邂逅了心中那个完美的他/她?期待你用文字记录下这独特的经历与感受,分享那些难忘的瞬间。

在这里,让故事诞生……

征文要求:

5000-15000字的小短篇,内容真实、原创。稿件发送邮件至crup2012@163.com,标题注明“相亲的故事征文”。优秀稿件将有机会在创意写作坊和合作平台上发布,让你的故事被更多人看到!更有机会经过专业评审后推荐到微信读书,开发成电子书产品上架赚收益。

工作人员微信:HL-hulumm。咨询电话:62516085(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