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流动的水道,更是一条流动的文脉。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当时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2024年6月22日,正值中国大运河申遗十周年,《每日新报》与潮新闻等全国多个运河沿岸媒体共同关注大运河与城市的血脉互动,一起沿着大运河,感受十年蝶变,共襄一场“流动的盛宴”。

运河文化是天津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文化、艺术,还是民俗、美食,大都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千年大运河与天津到底有着怎样的缘分?流淌的运河魅力与津沽大地的发展又是如何血脉相连的呢?本报特邀著名大运河研究专家、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任云兰为读者解读天津与大运河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河之力丰富天津城市文化

“运河文化丰富了天津的城市文化,留下丰厚的城市文化遗产。”任云兰详细解读了天津与运河文化的渊源。说到城市文化遗产,任主任举例,如世界文化遗产“北、南运河天津三岔口段”,全长71公里,涵盖了老城厢、估衣街、古文化街、海河等四片最具天津特色与符号的历史文化街区,现有谦祥益绸缎庄旧址、望海楼教堂、天后宫、天津广东会馆、北洋大学堂旧址5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等25处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有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妈祖祭典(天津皇会)、泥塑(天津泥人张)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耳朵眼”炸糕制作技艺、大福来锅巴菜制作技艺等为代表的4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运河不仅孕育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天津,也孕育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杨柳青和其他运河名镇名村如唐官屯、陈官屯、静海镇、独流镇、北仓、天穆镇、杨村、河西务、老米店村、东西仓村等聚落,留下了运河水工遗存九宣闸、屈家店水利枢纽、筐儿港水利枢纽和独流木桥,天下皇仓北仓廒、十四仓遗址,工业文化遗产三条石博物馆,建筑精美、设计独特的石家大院等,还有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的天后宫,国家级非遗项目杨柳青年画,形式多样的运河沿岸民俗和其他非遗传承项目,歌咏大运河漕运盛景、两岸风光、运河生活、河畔爱情的诗词歌赋,以及富于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大运河是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讲好天津故事的重要源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柳青古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河岸边古镇里的非遗项目玉成号年画坊

顶层设计绘就运河发展新蓝图

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十年间,也是天津为运河文化大做文章的黄金时期。顶层设计精心布局,从通航、建设、文化、文物保护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维度地传承并发扬运河文化。

“十年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天津市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任云兰从多方面解析了天津十年来的运河主题规划发展。“在规划引领方面,天津市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大运河相关规划,构建了2+4+1的规划体系。文物保护方面,组织实施了独流木桥等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程。完成涉及运河考古项目61项、涉及运河基建考古项目59项。项目工程方面,围绕重要文物和遗址遗迹保护修缮、水资源保障、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谋划并推动加快实施5大类70个重点工程。

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主题方面,出版了一系列与大运河相关的图书,推出话剧《运河1935》《俗世奇人》、评剧《杨柳青传奇》、天津时调《春风杨柳运河情》等大运河题材文艺作品,京津冀三地民族乐团合作演出民族交响诗《大运河》等。”

此外,在通航实施方面,本市计划到2025年,北运河基本实现正常来水年份全线通水,实现分时、分段、分区域旅游通航的目标。同时,南运河旅游通航区规划也在稳步推进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运河西青流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运河西青流段游船

区域流段因地制宜规划发展

在全市运河发展规划之下,本市运河流段区域也积极配合,并根据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以大运河西青流段为例。近年来,西青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基本方针,研究制定《西青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大运河文化带(遗产西青段)专项规划》,同时持续开展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和整理工作,梳理发现重要文史资源1000余项、古诗词1300余首,出版了“寻根大运河”系列丛书等文史书籍。

另外,西青区还全力推进国家标志性工程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元宝岛)工程建设,工程一期已于2023年4月28日开园迎客。下一步,西青区还将持续完善运河文化旅游整体策划,推动文旅融合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开展运河沿岸非遗项目交流等宣传展示活动,更好地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促进大运河文化焕发新生机。

天津,这座与“河”有着不解之缘的城市,正在利用运河文化积淀,结合现代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与趋势,规划出与运河更加血脉相连、与时代同步前进的国际大都市发展蓝图,绽放出生生不息的发展之力。

新报记者 安元 李文博

责任编辑 / 翟玉静

值班编辑 / 王妍

审校 / 窦怀国

责校 /王永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