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陇南市抢抓政策机遇,精准聚焦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2023年底,陇南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1.13%,较上年增长4.14个百分点,增速甘肃省第一。

一是强支持,深化政策引导。出台《陇南市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推进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严格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2021-2023年陇南市共落实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321.669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24078台(套),受益户20883户;2024年预计落实补贴资金2032万元,撬动社会投资8000万元以上。

二是树样板,强化示范引领。紧盯薄弱环节,创新模式,大力推进农机装备技术集成应用抓点示范,2021年以来,创建区域粮食全程机械化和特色产业示范推广基地44个,示范面积约1.64万亩,举办各类农机化现场演示培训会71场次,演示推广电动新能源机械、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等高新装备2545台次以上。投入资金1182万元在武都区、康县、文县建成山地轨道运输106条68771米。

三是促融合,推动全面发展。聚焦丘陵山区机械化短板,深入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积极推进甘肃省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急需急用农机装备熟化定型,大力推广高适应性农机装备和集成技术。目前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已建立4个应用场景、17个示范点,投放机具85(套),示范面积1620.5亩;创建农机农艺信息化融合示范基地5个;2023年,陇南市机械化耕种收面积达到766.38万亩。

四是强主体,健全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健全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农机服务组织提档升级。截至目前,累计争取省级扶持资金1390万元、协调县区投入资金4622.57万元,农机服务体系得到较快发展,陇南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了111个,比2020年增加了53个,文县、徽县积极探索,率先组建了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

(来源:陇南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