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宿州市数学学科“小初衔接”专题教学研讨会在灵璧实验学校举行,旨在落实新课程方案的“学段衔接”理念,推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的深入实施,加强数学学科一体化教学发展,提升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探索数学学科小学与初中课程上下贯通式的有机衔接,提升数学教师小初教学衔接的教学能力。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数学教研员王锋、灵璧县教育工委委员、教体局副局长崔凤仙、灵璧县教体局教研室主任方少杰及全市所辖各县区小学、初中数学教研员、骨干教师300余人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选取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和七年级教材中的《三角形内角和》两节相同课题课例,分别由灵璧县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师刘倩玉和中学部教师笪圣艳执教。课堂上,刘倩玉从复习三角形内角和相关知识入手,回顾测量、撕拼、折拼等验证方法,借助泰勒斯、画板、帕斯卡推算等活动逐层深入,从小学阶段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合情推理逐步向初中阶段推理证明过渡。笪圣艳以数学家泰勒斯的讲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练习设计呈阶梯状,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而不研则浅。课后,灵璧县第九小学副校长李严、中学数学教研员戚飞分别就两节观摩课作观点报告。李严立足新课标与小初数学教材,从“为什么要做小初衔接?”、“小学老师如何做?”等方面展开详细全面的阐述。戚飞从“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内容处理”和“教学效果预期”三方面为如何做好数学教学小初衔接指明了方向,带给老师们新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讲座环节,方少杰作《循需 循径 循联—小初衔接的教学策略探究》专题讲座。她在讲座中指出小初衔接不仅仅是内容的衔接,更是学生思维方法的衔接,建议老师们要从“纵向串联,横向并联,纵横关联”中探寻小初知识的内在联系,探得知识根源,以有结构地教促进学生有关联地学。崔凤仙立足小初高一体化教学,提出小初衔接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形成“上下贯通、凸显体验、有机融合、互相协同”的义务教育发展生态,要求教师吃透新课标、熟悉新教材、具备深度教研能力,全面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最后,王锋作总结发言。他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希望两个学段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互相借鉴,做好有机融合和衔接,在基础数学之上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研促教,更好地促进小初衔接数学教学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例观摩启新知,小初街接促质量。此次联合教研为小学、初中学段的顺利衔接搭建了有效的交流与展示平台,实现了教以共进、研以致远,合作交流,双效双赢。与会老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联合区域内兄弟学校,在知识传递、学习习惯、心理变化、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探讨,找到小初学段衔接的壁垒,找准小初学段衔接的契合点,探求小初学段衔接的最佳抓手,形成小初一体化教学合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让新课标精神和要求在课堂上落地生根。(张美灵 赵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