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景桥 著有“乡愁系列”书籍《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有故乡》每周一文温暖同行全文1141字,阅读约需5分钟
以下正文:
花开半夏,时近半载。过年短暂的相聚,恍然如昨。
此身异乡孤旅,又逢一年中最短的夜、最长的天。
这一天,时光清浅,谈不上漫漫长夜。心境上,却忍不住念起那句:“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岁月易把流年抛,总是这么悄然磨人。
漂泊的日子,就这么日复一复,节复一节,年复一年。
乡愁无处解,觅向诗词处;寻得共情句,足可慰风尘。
以夏至为题的思乡诗,不多也不少。
其中,中唐的两位诗人,各出一首,并列第一。
一首,是令狐楚的《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七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阁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这一年,诗人到偏远的江城戍守,已七载未回故乡了。
他是有报国抱负的,曾多次奉命镇守一方,正如他壮年时的诗: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很有一种“不破楼兰终不还”“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气概。
如今,垂垂老矣,年迈之身,远离故乡三千里,归途无计。
人事皆非,自然无心去游玩,只躲在幽暗的阁楼里,或许还能梦回故乡吧。
醒来,又是一年夏至已至,故友旧交,也一个个离去了。
真想飞到那重霄之上的天宫,向那高高在上的老天爷倾述衷肠。
说尽这,远离故土的愁绪、别离亲友的寂寥、抱负成空的慨叹、人生易老的悲凉。
另一首,是大名鼎鼎的白居易所作——《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黾勉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这一天,也是恰逢夏至。
诗人还特别写了题注,说自己刚当上了秘书省的校书郎。
这个官,虽不大,但衙门大啊,前途还是光明的。
然而,夏至这天的炽热,也牵动了诗人对故乡无限的思念。
他述说自己离乡别井的初衷,是因归隐在家,没有半点收入,无法孝敬父母“晨昏膳”,更没有祭祀先祖的资财(“伏腊资”)。
只好背起行囊、远走故乡,为了那点“及亲禄”,努力踏上京师拼搏的漫漫征途。
自此,微薄的收入尚没到手,自己却再也无法在父母身边侍奉了,冬不能温席侍寝,春无法采兰尽孝。
这种无奈和遗憾,和今天我们这群“打工人”,是何其相似啊!
夏至一阴生,此后夜幕,渐渐拉长。
孤独如己,乡愁来袭,诗人自然是最先察觉这长夜漫漫、孤枕难眠的寂寥。
最后四句,令人尤其惊叹。
那遥远的回乡之路,悠悠不可及,梦回故里多少次,醒来才发现,此身犹似客。
独坐庭院,不由得感叹岁月荏苒、时光易老,只有那夏日的蝉,不解风情,兀自在槐树枝头欢腾地鸣叫。
有时,是“蝉噪夏更幽”,带来清凉意。
有时,那蝉鸣,却仿佛拨动着一根根离愁的弦,让人心烦意乱。
故乡也有蝉。
倘是在故乡,安倚院中槐树,摇一把大蒲扇,煮茶听蝉观云,那该是多么惬意啊!
全文完。图片源自互联网。
作者:景桥,工作之余写温暖人间,写家国天下。多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网、中国之声转载。著有书籍《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有故乡》,收录全网阅读量过亿、人民日报两次转载爆文《清明为什么要回乡扫墓,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原创核心内容又名《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阅读量10万+暖文20余篇,乡愁系列暖文55篇。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