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蒋介石曾被周总理评价为:“拙劣的战术家,合格的战略家”。回顾蒋介石的成名史,得感谢一位贵人。不仅帮助蒋介石就任黄埔军校校长、掌握国民革命军兵权,而且成全蒋介石迎娶宋美龄。试想如果当初他没有将江山和美人拱手相让,会不会是另一个蒋介石?有趣的是,此人最初备受孙中山器重,地位一度高于蒋介石,他便是“没有野心”的谭延闿。

谭延闿(kai)是何人?

1880年,谭延闿出生在浙江杭州。他的父亲作为清末两广总督,在当地颇有威望。天资聪颖的谭延闿在父亲的教诲下博览诗书,是远近闻名的书童。不仅写得一手好看的毛笔字,还时常出口成章,被称为奇才。

1904年,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时,谭延闿填补了湖南200多年没出过状元的空白,中试第一名贡士。4月,谭延闿参加殿试,被列为二甲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以为能进入翰林院深造是一件幸事,不久后谭延闿便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1909年,谭延闿被选为湖南咨议局议长,一身正气的谭延闿积极推行立宪。武昌起义之后,谭延闿被推荐为政府参议长,负责政务工作。

在众人的力捧下,谭延闿成功坐上了湖南督军的宝座。随后,谭延闿一路南下跟随孙中山,担任湘军总司令一职。1923年,谭延闿被调往湖南,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以及湘军总司令一职,随后被调任到广州、南京各地,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

作为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谭延闿和陈三立以及谭嗣同被称为“湖湘三公子”。谭延闿擅长楷书,所写书法变化灵巧、笔锋功夫深厚流畅,有大气磅礴之势。谭延闿是进士出身,在翰林院就学,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想来从前人的书中汲取经验和营养,这也间接地锻炼了他不一般的气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书法外,谭延闿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那便是“湘菜”。这是由谭延闿和他的家族一同创立的,即选取上等的原材料,用精细的刀工对其进行处理,最后烹制出一道道精准的美食,这便是谭延闿对于美食的独特见解。

后来,谭延闿被称为“民国第一吃家”,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谭延闿延续了父亲在美食上的造诣,并将他推上了一个新台阶。直到现在,谭延闿在湘菜方面的发展,对于将粤菜和湘菜融合都起到了极大作用,促进了湖南菜和淮扬菜的发展。

推辞黄埔军校校长

1911年湖南起义后,谭延闿作为当地颇有威望的青年,自然被看好。他被推荐为湖南军政府担任参议长一职,负责独立后的政务工作。后来立宪党人发动兵变,湖南新军被众人推上了湖南督都的宝座。

在这期间,谭延闿决定建立一支听命于自己的军队,他最信任的赵恒惕被任命为师长,并将他扩编到湖南陆军第一师中。然而在谭延闿主政九年期间,赵恒惕并不老实。羽毛丰满后,赵恒惕密谋将谭延闿赶出了湖南。1920年谭延闿一路南下奔赴广州投靠孙中山,担任孙中山大本营秘书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谭延闿同孙中山还有些交情,孙中山又十分看好谭延闿的从政才能,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他对谭延闿更加信任。在追随孙中山的过程中,谭延闿了解了孙中山后,把他当作自己心目中最期望的革命领袖,为了支持孙中山,变卖了自家的田地给孙中山充作军晌。谭延闿还担任了全湘讨贼军总司令等职务,在讨伐叛将陈炯明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4年,孙中山先生意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正逢国共两党合作之际,在广州亲手创办了学堂。因“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学校地址设在广州黄埔岛,便简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创建,孙中山起初是交给谭延闿去办的。

在湖南曾经有过教育办学经验的谭延闿,孙中山十分放心,还有意将他任命为黄埔军校的校长,但谭延闿却辞让了。和普通教育相比,军校对人才的要求更为严格,谭延闿觉得自己难当重任,便推荐了蒋介石。5月,蒋介石辞去军校筹备委员会一职,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这便是谭延闿典型的“不爱江山”。

黄埔军校面临珠江,大门坐南向北,从远处望去一块横匾清晰可见。在牌坊门额上,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映入眼帘。原来,黄埔军校校名“陆军军官学校”六个字,正是谭延闿题写的。除此之外,后来定都南京后,门楼上的“国民政府”也是由他提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拒娶宋美龄

在孙中山落难之际,谭延闿全力帮扶,使孙中山颇为感激。二人关系密切后,孙中山先生想介绍宋美龄给他认识,有意让宋美龄成为谭延闿的正室。谭延闿一开始不明白孙中山先生的好意,尽管和宋美龄有不少单独相处的机会,也只是拿她当朋友看待。

等到谭延闿再省悟过来,便停止了和宋美龄的来往,反而做了一个令孙中山更想不到的举动,那便是为蒋介石牵线搭桥。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谭延闿和蒋介石的来往更加密切,二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1927年,在谭延闿的撮合下,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

拒娶宋美龄,谭延闿有三个原因。

其一,以谭延闿多年的经历以及和蒋介石长时间的接触,他早已看出蒋介石对宋美龄的情意。与其选择与蒋介石成为情敌,不如帮助这位黄埔军校的新星,撮合二人的好事,也不至于私下里断了交往。

后来,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被任命为行政院长,工作上是并肩作战的好同事,私下里是无话不说的好兄弟。谭延闿经常带着自己的小女儿去蒋家玩耍,深得蒋介石夫妇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二,谭延闿的母亲并非是正室,而是谭府的一个丫鬟,后来成为小妾。每次吃饭时,谭延闿的母亲只能在一旁添菜,不能和全家人同桌。后来谭延闿的母亲去世,按照族规不能从正门出殡,彻底激怒了谭延闿。

对母亲在家族中的地位司空见惯后,谭延闿直接躺在母亲的棺材上,这才逼得他人让出一条路。由此可见,受母亲影响的缘故,谭延闿痛恨封建礼教中的娶妻纳妾习俗,自然不愿意让他人步母亲后路。

其三,谭延闿早年是有过妻子的。1895年,谭延闿15岁的年纪时,和方榕卿完婚。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但在妻子的默默坚守和鼓励下,谭延闿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事业,而妻子也从来没有怨言,尽心打理和照顾好一个家。

革命年代的爱情总是聚少离多,谭延闿正在湘南集结兵力,第三次夺回湘督的宝座时,妻子的病情每况愈下,直到在上海病逝,都没有等来最后一面。担心自己的病情会让谭延闿分心,方榕卿嘱托家人不要给丈夫去信,等到谭延闿从湘南地区返回家时,这才知道妻子去世的消息,悲痛难抑。妻子临终前希望谭延闿能照顾好几个孩子,谭延闿也一直坚守承诺,没有再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延闿并非看不上宋美龄,受到了母亲和亡妻的影响,在拒绝孙中山的好意时,他曾说道:“我不能背了亡妻,讨第二个夫人”。另外,谭延闿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他笑着说道:“老夫今年44岁,都可以当美龄的父亲了”,巧借爱女和宋美龄结为姊妹的关系,不乱分寸的化解了这其中的尴尬。

谭延闿的高明自保

1926年,蒋介石发动了中山舰事件后,汪精卫等人威严受损,便找了借口辞去了自己的职务。眼看蒋介石逐渐掌握实权,谭延闿原本对他是最有威胁的人,蒋介石网开一面,还让谭延闿代理了国民政府主席一职。

然而谭延闿手中的军队不足以让他掌控时局,再三思考下国民政府主席这个职位的烂摊子交给了胡汉民收拾。眼看南昌起义调不动军队,胡汉民同蒋介石互相指责,最后国民政府主席这个位置又回到了谭延闿手里。关键时刻,眼看南京政府被讨伐,孙传芳也卷入其中,蒋介石宣布下野,有谭延闿从中化解矛盾,这才促成了“宁汉合流”,蒋介石对他刮目相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延闿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自保。知道自己无法左右国民党兵力和局势,1928年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一职后,谭延闿虽然还是国民政府主席,但每次会议都把主动权交给蒋介石,并以他的意见为准,没有反对的意思。

处处防着谭延闿的蒋介石,还没等自己开口,谭延闿便把职务让了出去,自行降职担任行政院长,配合蒋介石工作。眼光高明的谭延闿,还十分重用蒋介石的亲信,凡是行政院的繁琐事务,都交给宋子文等人打理,一概不过问。

也许是谭延闿的才华过于出众,又或许是蒋介石心思缜密多疑,二人看似关系亲密,中间却始终隔着一道跨越不过的鸿沟。毕竟谭延闿的根基太深,蒋介石也不会甘心自己这么多年打下来的江山,被谭延闿夺走。

好在谭延闿懂得收敛自己的光芒,除了政界也有其他兴趣爱好,比如专注美食。他将自己所有的业务精力都投入到美食中,晚年更是能够利用自己家族的优势,结合诸多名家特色,最终研制和自创出了属于自己的菜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生活过得十分讲究,谭延闿在外人眼中的政治工作自然也没有那么出色。与其说他这种行为看起来毫无志向,倒不如说他本身就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闲来无事的谭延闿后因为专注于美食,身体状况不如从前,被送往医院检查时,谭延闿被诊断为脑溢血。

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赶来看望,已经来不及抢救了。临终前,谭延闿拜托了蒋介石两件事。第一,他生前最放心不下的便是自己的小女儿,若是能为小女儿谭祥在青年军官中寻找一位良婿,那便再合适不过。其二,谭延闿嘱咐蒋介石,在他死后善待第二军将士,替他照看,蒋介石含泪答应了。

1930年9月22日,谭延闿去世,国民政府为其举行了葬礼,谭延闿的遗体就葬在孙中山陵墓旁边,可见谭延闿生前的政治地位非同一般。蒋介石也没有辜负谭延闿对他的信任,谭祥在两年后嫁给了陈诚,也拥有一段幸福的婚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结:回顾谭延闿的一生,他是平庸和传奇的组合,真正做到了与世无争。后人大多都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但在那个世纪和年代,从某个角度去审视的话,他被誉为“完美男人”。能以退为进,活得平和通达,谭延闿在政治派斗争中不为所动,实属难得。

若说谭延闿的一生究竟如何成全了蒋介石,是很难评价的。但在心胸和气量方面,谭延闿胜过大多数政界人士,也难怪他一生地位显赫,受人尊敬与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