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求同存异的对话,让资深美术馆长再辟创新之路;一场漫无天日的洗礼,它经历过多少不为人知的磨炼?一座精美的天坛作品,还有怎样蔚然大观的实用方式?欢迎收看本期节目——《梦中的天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期嘉宾:

袁秋来,九十年代赴日本学习经济管理,曾在新闻单位工作多年,后自主创业,先后成立浩学文化中心和北京东岳美术馆。2005年以来,袁秋来主要从事创意设计、文创产品研制开发、展览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业务,致力于设计研发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独一无二的文创产品,如以中国经典的古代建筑天坛祈年殿为原型的艺术餐具,作为中心代表作之一,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文化艺术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节目伊始,演播台上一座典雅庄重的天坛造型陶瓷艺术作品引发了主持人的关注:“刚才我一进演播室就觉得特别惊艳,看我们的主播台上放了一件艺术品,您给大家介绍介绍”。

“这是以天坛为原型,既具有艺术性也有实用性的一套艺术组合餐具”袁秋来的回答既解答了主持人的疑问,又带来了新的困惑,这样一座艺术作品是如何变为一套餐具的呢?

袁秋来站起身来,信手拈来地一阵腾挪,只见“天坛”摇身一变,成为了整套的陶瓷餐具,他如数家珍地将各个板块逐一介绍,从逐级雕刻龙、凤、祥云的筷子架,到标准八寸、十寸、十二寸的盘子,到餐盘、汤盆、调料瓶……从小到大一一罗列出的各类餐具点兵点将一般,成为能承担一桌人餐食的系列实用餐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番演绎过后,主持人被作品精妙的结构所打动,不由问及作品创作的契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去景德镇去采风,跟一些艺术家在聊天当中,激发了我创作的想法。”袁秋来说,“在当时我是对陶瓷一无所知的,我在提一些问题的时候,那些陶瓷大师给我讲了一个他们的观点:‘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艺术瓷,什么是实用瓷。’我听了这句话以后,感觉有点诧异。我脑子当中想到的是——实用的为什么不可以艺术呢?艺术的为什么不能实用呢——谁在给这两个分野了呢?传统的人觉得餐具就是器皿,就是盛菜饭的东西,我觉得它完全可以美起来。”就这样,他将目光投向了一座中外知名度颇高,具备独特文化属性和历史蕴藉的建筑——天坛。“天坛,始建于永乐十八年,是中国皇家园林建筑当中最经典的一个部分,也是我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筑。天坛作为古代皇帝祭天,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场所,在当今,作为文创的衍生产品,是对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突出成就、对新时代的献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的成品虽然精巧万般,令人眼前一亮,然而,创作的过程实则困难重重,甚至有时苦不堪言。“我们给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厂家,分别做了几年,加起来有四年的时间,这个产品仍然没有出来。厂家没有办法执行或者落实不下去,很多工艺的难点解决不了。”袁秋来说,“很多厂家在看不到你的效益的时候,工艺难度又这么高,基本上他不愿意陪着你走这条路。没办法,在2023年春节我们自己建厂。”

“把这两个功能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提高了它的制作工艺的难度,要是它简单的话,早就有人突破了。肯定是有很多人碰到这个壁垒就退回去了,但是您不想退回去,您要打破这个壁垒。”主持人评价道。

的确如此,无论是代工还是自己购置设备,建厂、招人,袁秋来实现“梦中的天坛”的道路始终遭遇波折。再次回望前路,袁秋来心中的信念昭显:“最初我对陶瓷了解很少,只是从设计的角度从美学的角度去做这件事。但当我深入到陶瓷的这个产业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好像我有点责任。去国外考察的时候,我们接触到了很多优质的,非常精美的陶瓷,我们觉得作为中国人,有几千年历史的这个产业,到今天,我们也希望在发扬光大我们自己的这些传统产业优势时,做一点事,就是这样的一个信念。”

今天,这个信念逾越了挫折的挑战,创造了精美的成果,来到了更大的舞台之上。不仅是国内,在国际上,袁秋来、袁梦瑶共同设计的《天坛陶瓷艺术餐具》也获得了高度的评价和广泛的喜爱。在2024年5月12日结束的第123届法国巴黎国际列宾设计发明比赛中,由北京东岳美术馆袁秋来申报参赛的《天坛陶瓷艺术餐具》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获得本届比赛的特别奖和金奖两项殊荣。

这是国际列宾比赛自创立以来,中国人首次获得创意设计比赛的最高荣誉。这一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创意设计,赢得了评委和世界各地的参观者的广泛赞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