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了,你们还是找过来了,我就是当年杀害杨虎城的人!”

2006年的一天上午,正当87岁的杨钦典刚刚从地里忙完农活返回家中的时候,突然一群人出现在了自己的身前。

“您就是杨老先生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声音的传来,杨钦典抬头望去,只见站在他身前的,是一位身着西装、带着眼镜、气质不俗的年轻人。

然而,当杨钦典看清楚那人的面容时,不由得心中大惊地呼道:“杨虎城!你长得好像我当年害死的杨将军!”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位87岁的农村老人,与杨虎城之死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联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救国,实行兵谏

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整个东北都落入到了日寇的手中,日本侵华野心与日俱增。

1935年,又再度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华北事变”,日本“渐进蚕食”中国领域的策略已经是明目张胆地显露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全中国人民,都对日寇抱以万分的愤恨之心,希冀国民政府能够尽快团结一切力量,对抗日本侵略者。

可让人万分失望的是,即便是大敌当前、国难当头的时刻,蒋介石仍旧执着于对权力的把控,继续推行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顾日本频繁的侵略举动,反而将重点放在了打压共产党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10月22日,眼看驻扎在西安的东北军,迟迟不肯对延安发动大规模进攻,蒋介石于是亲自飞来进行“督战”,以“总统”之令,逼迫东北军和西北军总司令张学良、杨虎城实施“剿共”政策。

然而,当时西安城内大批的爱国学生整日游行,反对内战,呼吁一致抗日。

而且在不久之前,东北军和延安红军刚刚达成了《抗日救国协定》的签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顿时让张学良和杨虎城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12月7日,张学良再次前往蒋介石住所,对其进行劝解,希望能够暂时放下国共政治争端,团结力量一致抗日。

结果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怒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天之后,蒋介石还专门召开了内部会议,想要将不愿意执行“剿共”政策的张、杨二人撤换下来,让蒋鼎文、卫立煌等人顶上去,并且将自己的嫡系“中央军”,顶替部署在前线的东北军,势必要利用这次机会,给予延安红军“重创”。

眼看事情已经到了最为紧急的关头,如果再生迟疑,那么还没等日本出手,中国内部的国防力量就要被大幅削弱。

于是,在12月12日当晚,经过张杨二人的缜密思索之后,决定效仿唐朝的魏征,施以“兵谏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事变

11日晚上开完会之后,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了东北军以及西北军的诸多高级将领,随后一同研究了“兵谏”的相关事宜。

在执行行动之前,张学良强调到:“此次我们是为了让委员长同意‘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千万不要伤害到他的安全。”

殊不知,也正是这句话,在日后救了张学良一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日凌晨,当蒋介石处理完公文,正想要躺下休息时,突然听到门外一阵骚乱,紧接着就看到了窗外不远处的阵阵火光。

多年从军经历让他第一时间意识到,肯定是发生“兵变”了。

于是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就立刻在几个护卫的掩护下,向旁边的华清池逃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当时张杨二人早已将周围部署到严丝合缝,蒋介石早已是插翅难逃。

最终,在经过几个小时的搜寻之后,几名士兵在一处假山的石缝里找到了连鞋子都没来得及穿的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将蒋介石成功软禁下来之后,通过多轮交涉和谈判,最终蒋介石终于同意张杨和我党的提议,放弃内战、将红军主力编入国民革命军的队伍,进而联合抗日。

然而,虽然这场“西安事变”所达成的结果很成功,而且也挽救了国家陷入的危局,但是却也彻底改变了张学良和杨虎城此后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的结局

在“兵谏”成功之后,张学良认为,“请神容易送神难”,必须有人为“绑架领袖”的行为负责,于是就不顾我党和东北军、西北军各方的反对,执意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

结果一下飞机,张学良立刻被扣押了起来,从此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软禁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其麾下的东北军也在之后被国民党打散,编入到各个派系的部队当中。

在将张学良控制起来之后,蒋介石一度想要将其处死。

然而宋美龄却站出来对其劝解到:“汉卿当时特意要保护你的安全,你如今却要将别人处死,那以后还怎么担当领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这话,再加上两人之间的“兄弟之谊”,让蒋介石最终放弃了处死张学良的打算。

然而,同样参与兵谏的杨虎城,却没有这么好运了。

在西安事变之后,为了稳住杨虎城和西北军,蒋介石故意将其一家送往海外,以此来降低杨虎城的警惕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蒋介石又利用杨虎城的爱国之心,谎称是要委以其重任,送他上前线抗击日寇,将杨虎城骗了回来。

结果刚一落地,杨虎城一家就如同当年的张学良一样,被软禁了起来,一直被囚禁了12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9月,在国民党全面败退之际,蒋介石又想起了当年的“西安事变”,他认为,如果不是当年的张杨二人,就不会造成如今的结局。

于是,在撤退到台湾之前,专门给毛人凤下达了“灭口”的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在9月6日的当天,杨虎城一家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门前,一代爱国将领就此壮烈牺牲。

而当时,被派往执行这一命令的人,正是当时出任白公馆少尉警卫排长的杨钦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隔半个多世纪的“和解”

当时的杨钦典,虽然负责看管国民党扣押在白公馆内部的“政治犯”,但是时间一长,其内心也逐渐被革命人士的坚定意志所感染,尤其是钦佩于杨虎城将军所展露的民族大义。

所以,在亲眼看到杨虎城将军被杀害之后,杨钦典也逐渐醒悟,偷偷释放了剩余19名被关押的革命志士,选择了一条正义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杨虎城牺牲之后的50多年里,杨钦典一直将那一幕牢牢铭记在心中,始终不敢忘记。

而在2006年,杨虎城的孙子杨瀚在节目组的帮助下,来到了当年这位杀害自己祖父的“凶手”面前。

时隔半个多世纪,再次见到杨虎城将军的家属,已经年近90的杨钦典,心中无比的愧疚,在谈话中不断抒发内心的懊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听到杨钦典的讲述,杨瀚也是惋惜地说道:“不管怎么样,历史都不能重来。所幸您最后还是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您不必愧疚。”

在最后告别的时候,杨瀚还对杨钦典说道:“当年的事情不是您的错,我希望您能活到11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番话语,也代表了杨虎城家属在半个多世纪之后,与杨钦典之间的和解。

而此事过后,杨钦典也彻底了却了内心最后一件憾事。

可惜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并没有活到110岁,在第二年,就因病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