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爷今年62岁,自打退休在家后,每天的活动就是在家看看电视,陪陪孙子,出门和邻居们打打麻将,周末的时候再和儿孙们去下个馆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现在的状态就是“人生圆满,幸福至极”。

生活好了,体重自然也就跟着上去了,大家都说赵大爷有福气,这是“幸福肥”。可赵大爷的老伴却不这么认为,老伴觉得“千金难买老来瘦”,他现在这样吃得多,又运动得少,时间久了肯定有问题。

赵大爷觉得老伴这是歪理,明明饭量大、吃得多说明肠胃功能越好,这种时候能吃就是福,饭量越好越长寿。

那么,多吃一点好,还是少吃一点好?究竟哪一种更有利于长寿?

美国研究:饭量减少1/3,或可延寿20年?

民间有个说法,叫“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无独有偶,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通过一项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这项研究也被发表在世界顶级期刊《科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家在4年时间中观察分析了几百只实验小鼠,并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小鼠不限量进食,另一组则在正常进食基础上减少30-40%的卡路里,这就相当于饭量减少了三分之一。

结果发现不限量进食组的平均寿命为792天,限量进食组的平均寿命为875天。

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少吃点能够将动物寿命延长10%,在合适的时候少吃,能将动物寿命延长35%。

与此同时,诸多动物实验都证实了这一点。

NIA研究发现,每天进食量减少30%的猴子,最长寿命可达43岁,超过该猴群平均寿命20岁,并且在30岁后外貌和行为没有明显衰老痕迹。

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则发现,减少进食量的恒河猴外表更加年轻,同时身体也更加健康,癌症与心脏病发病率降低50%以上,糖尿病发病率更是为0。

当然,以上实验全部局限于动物身上,无法直接延伸到人类。而《科学》杂志的另一篇研究,则直接指向了人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该实验招募了218名年龄在21-50岁的健康成年人,并将其分成2组。一组正常进食,另一组每日降低14%的热量摄入。

结果显示,降低热量的那一组受试者,不仅在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上得到了很大提高,体内的炎症水平与氧化应激水平等同时也下降了。

也就是说,平时吃到“七八分饱、少吃点”,对人体健康确实有好处。

吃得太少,比想象中更危险

虽说吃得少有利于长寿,但并不是说吃得越少越好,过度节食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

早前,湖北武汉一名年轻女子在两个月内通过节食和液断等方式狂瘦20斤,为了保持身材又用暴食后催吐等极端方式控制热量摄入,结果月经半年没来。在就医检查后,被查出“下丘脑性闭经”,并且已经持续了一年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度节食,女性容易出现月经紊乱,男性则容易降低睾酮水平,甚至可能会诱发多种恶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病与恶性肿瘤等。

吃得太撑,或要面临这些结果

①导致老年痴呆

日本的研究人员发现,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患者,在青壮年时期曾有长期暴食的习惯。

②导致胃病

人体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比较短,每2-3天就应该修复一次。要是上顿还没有消化,下顿又填满了胃部,胃部始终处于一个饱胀状态,这时胃黏膜就很难得到修复的机会,胃会分泌大量胃液,会破坏胃黏膜,导致胃部炎症,并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胃糜烂和胃溃疡等胃病。

③导致肥胖

如果人体摄取了超过一日所需的能量和卡路里后,因为新陈代谢的不完全,最后转化成脂肪,进而引起肥胖。需要注意的是,肥胖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的“导火索”。

④增加患癌几率

日本科学家曾指出,长期吃得太饱会导致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从而增加患癌几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⑤肾病

饮食过量会导致过多的非蛋白氮从肾脏排出,加重肾脏负担,因此长期过量饮食会伤害人体的泌尿系统,甚至导致肾病。

想要长寿,应该这样吃

①吃得杂一点

这里的杂不是说什么都吃一点,而是指食物多样,合理的前提下多样化。建议每日摄取超过12种不同的食物,每周摄取不低于25种食物,同时要做到荤素组合、粗细粮交替食用。

②吃得慢一点

吃饭时,只有细嚼慢咽,我们才能感受到自己对食物热情的变化,饥饿感的消退,吃饭速度的减慢,胃里才会有逐渐充实的感觉。只有吃得慢一点,我们才能体会到不同饱感程度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细化一点,就是建议吃早餐用时控制在15-20分钟,午餐和晚餐则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③吃得“白”一点

这里的白其实是指肉类尽量选择白肉,也就是鸡肉、鱼肉和虾等,尽量少吃猪肉、牛羊肉等红肉。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畜肉的脂肪含量较高,其中猪肉最高,其次是牛羊肉,鱼肉脂肪含量较低。

④吃得“淡”一点

很多人都是重口味,尤其喜欢高盐饮食,殊不知食盐摄入太多,对人体的肾脏和心脑血管都会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此外,在很多人喜欢的腌制食物中,还包含了臭名远扬的致癌物质——亚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