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本次陆家嘴论坛,关于利率框架,淡化7天逆回购之外的政策利率,重提利率走廊。关于买卖国债,明确了“流动性管理工具”的职能,落地可期。关于长债利率:提到硅谷银行事件和保持正常向上的收益率曲线,未提及具体点位,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M1口径或将调整。
  2. 预计财政发力重启将进一步支撑市场流动性与实体经济,降息的紧迫性和幅度可能削弱,即“宽财政紧货币”的政策组合拳可能延续更久。但在高度不确定的大选年,今年内甚至大选前降息仍有必要。
  3. 亚洲正遭受着世界上生育率最低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双重打击,该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在2033年下降,这可能会使2034年的GDP增长率下降1个百分点,另一个重大影响是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财政支出,到2030年可能会增加至GDP的2.4%。

一、M1口径或将调整

2024年6月19日,陆家嘴论坛开幕。陆家嘴论坛作为“半官方”会议,市场重视程度高,今年央行对不少热点问题做出了重要表态,且大多数与长期改革相关,值得重视。

M1口径或将调整(华泰)

华泰指出,本次陆家嘴论坛,关于利率框架,淡化7天逆回购之外的政策利率,重提利率走廊。关于买卖国债,明确了“流动性管理工具”的职能,落地可期。关于长债利率:提到硅谷银行事件和保持正常向上的收益率曲线,未提及具体点位,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M1口径或将调整。

  1. 关于利率框架,淡化7天逆回购之外的政策利率,重提利率走廊。
    • MLF目前存量余额还不少,如果弱化其价格意义,保留其数量性作用,那就需要将MLF利率向市场利率贴近,或者直接市场化定价。
    • 利率走廊管理将重启,但近两年DR007实际上已经在逆回购利率上下较窄区间内波动。
  2. 关于买卖国债,明确了“流动性管理工具”的职能,落地可期。
    • 相关工具在年内大概率会落地,那么对市场影响的核心取决于央行买卖国债的用意。如果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补充,那规模大概率不会很大,总体影响有限。
      • 如果是卖出国债调节债市利率,短期显然是利空,但更多可能是以“敲打”为主,利率长期下行的大趋势仍未变化。
    • 目前我国准备金率尚有7%,整体还在“结构性短缺”的流动性框架之下,现有的工具已其实足够满足流动性需求,所以即使央行进行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的操作,大概率规模不会很大,收益率控制的信号意图会更明显。
  3. 关于长债利率:提到硅谷银行事件和保持正常向上的收益率曲线,未提及具体点位。
    • 鉴于短期货币政策降息面临内外部双重约束,降低短端利率难度较大,故央行更倾向于直接影响长期利率水平。
    • 考虑到市场对央行喊话长债反应逐渐钝化,未来央行可能的调节长期利率的手段包括,公开市场买卖债券、加强对中小行的窗口指导和监管等。
    • 理财等环节仍是脆弱点。存款手工补息取消推动理财等规模扩张,但新增资金风险偏好极低,一旦市场赚钱效应消退,就可能引发资金回流出现,届时容易引发市场负反馈扰动。
  4. 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 “把握和处理好短期长期、稳增长防风险、内部外部三方面关系”属于旧提法,但本次特别提到“保持金融机构自身健康性”,大概率是指银行净息差问题。

  • 目前银行息差压力依然较大(24Q1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后续预计贷款挤水分,存款防空转还会继续,也意味着LPR不会很快下调。
    • 对于外部平衡,央行提到今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逐渐转向,美元升值动能减弱,国内外的货币政策周期差趋于收敛。
      •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和跨境资本流动平衡,扩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说明汇率是央行的主要制约,美联储降息节奏是影响国内政策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M1口径或将调整。
    • 本次论坛则明确表示“我国M1统计口径是在30年前确立的,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
      • 口径不重要,真实的经济活力才重要。现行M1反映的是企业主体的资金活化程度,如居民消费、购房、企业扩产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目前不少现金管理产品还是能拿到利率不低的同业存款,因此其本质是理财而不是真“活期”。一些中小银行的存款定价还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因此在修改M1口径之前,需要先全面规范存款定价等问题。

二、美财政发力继续支撑实体经济

当地时间6月18日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公布了新一期的预算估计,赤字规模较2月份的估计增加了4080亿美元,对应赤字率由5.6%升至7%,远高于市场中位数预期5.8%。

美财政发力继续支撑实体经济(中金)

中金指出,预计财政发力重启将进一步支撑市场流动性与实体经济,降息的紧迫性和幅度可能削弱,即“宽财政紧货币”的政策组合拳可能延续更久。但在高度不确定的大选年,今年内甚至大选前降息仍有必要。

  1. 调升赤字预期,强化大财政理念。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选压力,拜登政府有做大财政的倾向。
    • CBO大幅度调高赤字预期背后体现了财政托举经济的意图。
    • 学生贷减免、Medicaid支出、保费税收抵免计划和个税企业税的下调,均指向财政向企业与家庭的“纾困”。

  • 在收入增速触底反弹,且税基于去年底大幅调升的情况下,不能排除财政通过减缓收税速度来变相纾困的可能性。
  1. 宽货币门槛较高,宽财政接力托举。
    • 受益于稳健的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和金融地产周期上半场,美国经济内生动能仍有韧性。通胀自高点以来虽显著放缓,但仍面临“最后一英里”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在下半年经济不出现显著衰退的情况下,由于基数效应,通胀同比有再次走高的风险,尤其是在预防式降息往往加剧通胀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重启降息仍面临较高门槛。与此同时,过去两个月,趋紧的财政正在对流动性和经济带来一定压力。
  • 随着大选临近,特朗普在民调中优势明显的情况下,拜登政府可能并不希望在这个时候看到经济持续降温。
    • 预计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小企业破产潮在大选前到来,预防性的“浅降息”将仍是必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预计财政趋势性做大的前景将是相对确定的,CBO“意外”上调赤字预测,从重回大财政的背景下来看,实则情理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老龄化严重制约亚洲增长

亚洲的老龄化速度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都要快,生育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