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公共卫生事业的持续进步,职工医保制度也在不断深化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广大职工的医疗需求。其中,在2021年出台改革措施,于2023年正式实施的职工医保共济改革可以说是医保制度建立以来的最大的改革措施了,其改变了医保制度建立以来一直不变的医保个人账户划拨比例,并且增加了门诊的医保报销,是改革的两大亮点,为退休人员带来了大幅利好。

首先,个人账户的下降是医保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过去,个人账户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缴费和单位划入,用于支付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然而,这种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个人账户资金使用不够高效、缺乏共济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保改革逐步降低了个人账户的划入比例,同时增加了统筹基金的规模。这样一来,个人账户的资金虽然减少了,但统筹基金的共济能力得到了增强,能够更好地保障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退休人员来说,个人账户的下降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医疗保障水平会降低。相反,由于统筹基金的规模扩大,退休人员在门诊就医时的报销比例得到了提高。这意味着他们在门诊就医时可以享受更多的报销待遇,减轻了医疗负担。同时,个人账户的下降也有助于引导退休人员更加合理地使用医疗资源,避免过度依赖个人账户资金进行医疗消费。

除了个人账户的下降外,门诊能报销也是医保改革的一项重大利好。在过去,门诊医疗费用主要由个人承担,给参保人员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而现在,随着医保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门诊医疗费用被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这对于退休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他们可以在门诊就医时享受到更多的报销待遇,减轻医疗费用的负担。在基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医的报销比例甚至可以达到70%以上。

改革刚开始的时候,在医保报销的规定上,大部分的地区规定了一些起付线,所以刚开始很多职工在门诊就医的时候并没有享受到医保报销的福利。引起了很多的议论,特别是退休人员,他们的个人账户资金影响较大,少的比较多,意见颇大。但其实这个改革对于退休职工来说是重大利好,从后续的发展和从长远来看,这个改革就是为了应对持续加快的人口老龄化,保障年纪较大的退休职工人员的医疗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革是影响了个人账户,但是影响的不只是退休职工,是包括所有的参保职工,参保职工中在职的职工占据了3/4左右。在职职工的医保个人账户也大幅度减少,从原来工资基数的3.2%降低为了2%,工资基数5000元的话,一个月在职职工的医保个人账户就会减少60元,一年就是720元。对于单个群体来说,可能工资相同的情况下,退休人员减少的个人账户要比在职职工多。但是从全部的参保职工来看,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资金减少的金额远超过退休人员减少的金额。

要知道,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这些减少的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是全部用于资金平移用于职工门诊统筹基金报销的。各地会规定一定的起付线,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医疗机构等级设置不同的报销比例,最后再设置一个封顶线。参保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规定的报销比例报销了,当然了这个报销待遇肯定是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都可以享受。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地方都规定了医保报销待遇向退休职工倾斜,在起付线、报销比例、封顶线的规定上,退休职工都更有优势。

退休职工虽然是人数只占据了全部参保职工的1/4左右,但是在医保基金的使用上,却使用了超过3/4的医保基金,这个也无可厚非,毕竟年纪较大的群体其身体机能较差,患病的概率肯定要比年轻的在职职工更高。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在职职工提供了更多的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用于共济报销,而退休职工则使用了占比更大的统筹基金。使用统筹基金报销意味着可以减少退休职工的现金支出。简单来说,就是个人账户减少金额更多的是在职职工,而减少金额用于门诊统筹基金报销,大部分被退休人员用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这个方面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减少了住院支出。在共济改革之前,门诊的医疗费用需要用职工个人现金支付或者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这种情况下,一些参保职工,在患有一些轻微的疾病,或者需要做一些检查的时候,就会要求医院办理住院,住院之后进行检查和一些简单的治疗,虽然总费用会更高,但是医保统筹基金可以报销一部分,总的花费可能又不会高很多,还能享受到更多的治疗和检查项目。

这样就会导致小病大医的情况,虽然这个对于参保职工来说可能没有多出更多的钱,但是浪费了更多的医疗资源和医保统筹基金。因为住院每天都需要床位费、护理费、诊查费等等,在治疗、用药、检查上也会更多,住院的总费用就会上去,一些时候,可能门诊300元左右就可以搞好的,住院治疗就花费了1千多,虽然参保职工个人用的钱也在300左右,但是多花了统筹基金的钱,也浪费了一定的医疗资源。

现在门诊的医疗技术非常先进,诊疗设备也很好,一些简单的疾病都可以在门诊诊断和治疗。共济改革之后,普通门诊就医也可以用统筹基金报销,这种情况下,不少的参保职工,在患有疾病的时候,会选择在门诊就医并进行报销。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门诊就医能报销就会减少住院的频次,减少住院医保基金的支出。省下来的钱,是可以用于提高医保报销待遇的,包括扩大医保报销范围,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职工医保改革为退休人员带来了大幅利好。个人账户的下降和门诊能报销是改革的两大亮点,不仅提高了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也减轻了他们的医疗负担。同时,医保改革还加强了对退休人员的健康管理和服务,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未来,随着医保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相信会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出台,为广大退休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
从长远来看,职工医保共济改革,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住院医保基金的支出,提高门诊的就医保障,门诊费用经过医保报销后,参保职工,特别是退休职工看病就医的负担就能够大幅度减轻,增强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作为共济保障的作用。以前一些退休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不高,看病就医压力大,一些职工的个人账户仅仅作为储蓄账户使用,未能发挥基本医疗保基本的作用。

而且在此次的改革过程中,还扩大了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一些年轻的在职职工,其患病概率低,医保个人账户使用率很低,账户钱很多,而家里的小孩子和老年人患病概率更高,医疗费用较大,需要自费支付。改革后可以通过共济绑定的方式,将参保职工的个人账户共济给直系亲属使用,在直系亲属看病就医的过程中,经医保统筹基金报销后需要个人自付的费用,可以用参保职工的个人账户支付。一些地区还可以用个人账户支付直系亲属的居民医疗保险缴费,很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医保改革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如何平衡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的关系、如何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如何加强医保基金的监管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改革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特别是药店购药的统筹基金报销方面,要简化开具处方的方式,使得药店购药医保报销更加的方便和流畅。

此外,对于退休人员来说,他们也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医保改革中来。通过了解和学习医保政策,他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医保资源,享受到更多的医疗保障待遇。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建议,为医保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意见。要知道省下的医保基金最终也是用于全体参保职工看病就医报销使用的。

总之,职工医保改革为退休人员带来了大幅利好,提高了他们的医疗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推进医保改革,完善医保制度,为广大退休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彻底解决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