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创二十四年新低,是钱少了导致不买房,还是不买房导致钱少了?

五月份的经济数据一出来,市场一片哀鸿。新增社融2.07万亿元,市场预期1.95万亿元;M2同比增速7.0%,前值7.2%;M1同比增速-4.2%,前值-1.4%。主要是M1和M2数据太差太惨,创造了2000年以来24年的新低,岂是一个惨字了得。

到处找原因,M1这是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禁止手工补息带来的企业活期存款短期快速流失。这导致居民、企业的存款流向理财,货币派生能力也在减弱。

二是,优化金融业增加值核算,导致地方政府动力不足。但也有企业预期较弱的原因。

综合贷款和存款数据,可以得到两个结论:房地产销售偏弱,居民投资、消费意愿偏弱,居民存款向企业回流不畅;企业资金活化程度较低,存款在定期里沉淀。

说人话,翻译一下就是,五月份的数据弱是因为,房地产销售持续下滑,老百姓的存款无法转化为企业的收入,又不让银行手工补利息差额了,于是钱就在银行的定期和理财里趴着了。

这说明,老百姓光存钱,不花钱了。咋刺激,都不花了。主打一个,躺平。

“通缩负螺旋”的阴影更加严重了,这也让#517楼市新政#成了笑话。

也就是,让全国中介们欢呼雀跃的“一成五首付”新政之后,“虽然成交量略微涨了涨,但是房价是继续下滑的,而且城市分化严重。”

对此,有一个网友说的特别有代表性:“我买房,只看M1上来了”,“如果M1上不来,我肯定不买房”。理由是,因为M1代表市场中的活钱嘛,没有活钱活水,#股市##楼市#啊凭啥能涨?#买房#是不可能的,必须买涨不买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就是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是我今天要谈的重点。

到底是因为“钱少了”导致“不买房”,还是“不买房”导致“钱少了”?

这个因果逻辑,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以前的舆论宣传告诉所有人,高房价导致了“百姓没钱去消费”,是因为“买房多了”而导致“兜里没钱了”,因此结论是,要打倒高房价和房地产,让一鲸落、让万物生。

记住它,记住这个“有大害”的坏逻辑。

幸亏,理论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不一检验,实践了证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房价被打落了,房地产总销售额也被降下来了”,这意味着“老百姓因为买房花的钱比以前少了”,但因此,“老百姓的消费就多了起来了吗?!”

并没有,并不是,消费反而少了、降了,市面上的钱也少了,万物也没生。

答案很显然,上面的逻辑错了嘛,而且是正好错的相反。

因为经济学上有一个简单的“理论和事实”,“一个人的收入是另外一个人的支出”;或者“一个人的支出是另外一个人的收入”,二者相通。

也就是,你花的钱,必定是另外一个人赚了这份钱;同理,你赚了钱,必定是因为某个人花了这份钱。

(呦,有的杠精马上会怼我,“不对,我赚的是政府的钱不是哪个人的钱”,再想想,政府的钱从哪儿来的?)

因此,回到房地产这的逻辑和事实就是,因为“买房人”先愿意掏“未来30年的钱”去买房,所以这份钱就支付给了“开发商”,开发商再拿着这份钱支付给“国土局、总包方等各个上下游”,然后各个上下游行业再支付给员工工资。员工们最后拿着这份钱,再去消费或买房。如此这般,经济就循环了起来。

也就是说,“买房人”由于先有“买房的消费或投资需求”,他因此透支了30年的房贷用在了“当下”。因此,在这个“当下”就显得“活钱多了起来”,也就是M1充足。而有了这个当下充足的M1,另外一个人就有了工作和收入,他也因此对未来产生了憧憬,也想买房。。。

如此循环往复,就造就了蒸蒸日上的经济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读者们,看明白了这个逻辑链条了吗?里面的关键是,“买房人”先透支了30年的未来,拿到了当下,给“那些不买房的人”去挣了这份钱。

(最诡异的是,不买房的人反而天天骂那些买房人,这就是现实的魔幻。)

时至今日,大家终于明白了一个朴素的事实,#买房也是消费#,而且是“很重要极其重要的内需”。

如果把买房这个需求打断了,其实是意味着,把“货币的生成机制”给打断了,把M1给打断了,把“经济循环”给打断了,把“实体经济的产业升级”打断了。

这一系列的打断,可不就是表现为“通缩负螺旋”嘛。

这,才是真正的因果规律~“是买房让M1增多,而不是M1增多而买房。”如果,百姓们永远不买房,那么M1会降低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这也意味着,横扫一切的大萧条就降临了,那些不买房的人就更没工作和收入了,何谈大国崛起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开头的两个理由只是短期现象,真正的底层根源逻辑是,

“老百姓不买房了,所以经济数据越来越差了”!

咦,不是因为经济差,所以百姓不买房吗?你看又饶了一圈回来了,这就是通缩负螺旋的可怕之处。

让我们再增加一个变量来谈论,就是“出口”赚钱。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可以做文章的空间,就是“赚外汇”,俗称“出口”赚的是外国人的钱。

当年我们的经济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或者,全世界的农业社会是怎么在“没有房地产前”一步步升级到工业社会的?答:先出口换汇。

假设不要房地产拉动,只靠出口挣外国钱来增加M1或增强国力行不行?嗯,也不是不行,我们也很乐意,但你得先看看欧美答不答应。

当年它们答应,而现在呢?你说他们答不答应?

想啥好事呢,出口数据也说明了一切。我就不展开了,详情请参见我的这篇文章:房价上涨是支撑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老美打压的解药

因此,在“出口、投资、内需”三驾马车,都面临巨大困难的当下,你说哪件事是我们能控制的住的?

答:1、投资?房地产投资吗?2、出口?外面让我们高速增长吗?3、内需?买房算内需吗?

于是你就明白了,我们其实三件事都在努力做。

一是,中央开始加大投资,因为其他投资主体不行了。二是,出口继续努力产业升级和加大出海;三是,开始重新认识房地产的人民性和政治性,刺激地产投资和消费。

房价必涨的政治性,老美做空的阳谋以及对策

结语是,危机倒逼改革,数据越差,愈能让我们明白该做点什么

市场已经开始期待“继续加大降息和刺激的力度”。有的人相信,有的人不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债务危机,当“前恒大首席”说“还得刺激”,而“周期大神”说“美国要内战”时

但不管怎样,517新政其实是有效果的,绝知此事要躬行,你得亲自到一线和卖家聊聊。上海和深圳的二手楼市已经开始做出反应,敏感资金已经下手抄底房价。

只要有上涨的确定性,头顶上天量的资金就会冲进来,拥抱这个“确定性的收益”,因为它无处可去。

用#贾亮论房#的名言来收尾,“钓鱼要到有鱼的地方钓”,因为你在鹤岗看到的“永远不是房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