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交通将有一系列新变化。6月17日至21日,北京举办交通综合治理专题研讨班,为首都交通综合治理出谋划策。记者了解到,今年北京“一点一策”推进111个重点点位治理,同时将推动16号线西北旺站、大兴线新宫站等多个地铁站新开出入口,增强轨道车站与周边建筑联通。

111个点位“一点一策”疏堵

交通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市民出行的方方面面。今年,本市明确提出坚持以“便捷、顺畅、绿色、智慧、安全”为目标,把发展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引导土地要素向轨道交通站点及沿线集聚发展,提升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用地连通水平,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互补融合,引导形成‘鱼骨状’交通结构,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撑、多种出行方式为补充,结构合理、衔接顺畅、便捷有序的综合交通体系。”市交通委交通综合治理处处长董路加介绍。

根据年初发布的“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今年全市要完成交通领域200项具体任务。研讨班上,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各项任务进展顺利,比如重点工程方面,丰台站和朝阳站综合交通枢纽、国道109新线高速、东六环入地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地铁3号线一期、昌平线南延完成车站主体结构,1号线支线实现了开工。备受关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明年开通运营,届时北京将形成“八站两场”综合交通枢纽格局。

“解决医院停车难需要综合发力”“超大路口治理要做好‘加减法’”……研讨班上,百余人分组讨论,为交通综合治理“支招”。董路加介绍,在堵点治理方面,今年本市“一点一策”推进111个重点点位治理。开展72所学校、73所医院、28个景区、23个商场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学校、医院、景区、商圈交通综合治理模式。

建通勤快线缩短长距离通勤时间

轨道、公交如何实现“两网融合”,也是研讨的焦点。

加速融合,首先要缩短公交和地铁的换乘距离。按照计划,今年地面公交和地铁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站点覆盖率要增加到88%。为了让市民更快捷地乘车、换乘,本市今年将推动部分地铁站新开出入口,比如,力争开通昌平线南延学院路站D2口、地铁4号线-大兴线新宫站D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铁无缝衔接商场、写字楼,也在成为常态。今年,本市加强轨道车站出入口与周边建筑联通,比如,16号线西北旺站与万象汇商场联通,4号线-大兴线新宫站与丰台大悦春风里商场联通,进一步便利市民出行。

为了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本市还提出“构建全域快速轨道网”,通过建设通勤快线、增加越行线、开行大站快车等方式缩短长距离通勤时间。加快推进自行车与轨道公交融合,优化轨道、公交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放设施布局和停车秩序,更好服务“最后一公里”接驳。

推动信号灯智慧信控系统建设

智慧赋能,让交通设备更“聪明”,驾车出行更顺畅。

今年,本市将推动信号灯智慧信控系统建设,对信号灯进行联网升级改造,加装智能化感知设备,最终实现车路协同,避免出现“绿灯空放、红灯空等”的现象,信号灯可根据路口实际车流量调整灯控时长、自动变灯。

此外,以交通行业大数据中心为基础,融合公安交管、自动驾驶车路感知数据,建设统一的数据和地图服务引擎。积极探索自动驾驶在公交、出租、货运等交通运输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扫码进群看看邻居都团什么?

↑点击关注兄弟号:家住望京

说明:本文由家住朝阳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封面图片和内容无关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关注家住朝阳

看朝阳大事小情,搜帝都吃喝玩乐

咨询客服: jiasupao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