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15日,毛主席刚刚吃过午饭,准备起身回卧房小憩的时候,却不合时宜地响起了敲门声。

听到外面熟悉的脚步,毛主席对于门外人的身份早已明了,他又缓缓坐回了椅子上,并冲着门口说了一句:“门又没锁,直接进来嘛”。

话音刚落,房门便“吱呀”一声被推开。紧接着,李银桥便探进来一个脑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在毛主席身边多年的卫士长,李银桥对于主席的作息规律十分了解。在赶来之前,他就在心里默默估算,这个时间毛主席应该吃过午饭、准备午睡了。

所以,李银桥走到门口的时候、试探性地敲了几下房门。他是这么打算的,如果屋子里有回应,那自己再进去,要是没有回应,那就等主席醒后再来一趟。

待看清来者之后,毛主席倒有些哭笑不得,他幽默地说道:“李银桥啊李银桥,你什么时候养成了敲门的这个好习惯呦,莫不是要‘投石问路’,先看看我在不在?”

李银桥一边朝着屋内走着,一边不好意思地笑道:“主席,我怕您已经休息了”。

随后,他给毛主席倒了杯热水,紧接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放在了桌子上。

“主席,这是湖南寄来的一封信,好像还挺急的”。

闻听此言,毛主席也顾不得休息,当即拿起信封拆开来看。

这封信很短,是一个名叫刘策成的60多岁老者寄来的,但毛主席的目光却盯在上面久久不能移开视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待在一旁的李银桥看着毛主席思绪万千的样子,连忙上前一步准备询问,而毛主席则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他先回去休息。

原来,这位名叫刘策成的老者,竟是毛主席的救命恩人,曾先后两次帮助他化险为夷。

现如今,他之所以要不远万里寄来信件,除了刚开头的几句追忆往昔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请求,那就是希望毛主席能给自己安排一个工作。

而毛主席,则给刘策成一连回信三封:这件事情,你不要来北京找我。

那么,这位刘策成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又是如何做到两次帮助毛主席脱险的呢?

而毛主席收到这封信之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呢?刘策成如愿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想了解这段历史,还要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开始说起,并且还要提到一个重要人物:赵恒惕。

1

1921年7月底至8月初,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当时年仅28岁的毛泽东当选为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地区的农民、工人运动。

而与此同时,军阀赵恒惕夺得湖南军政大权,自封为湖南省省长,企图在湖南境内建立自己的独裁统治。为了稳固自己手中的权力,赵恒惕多次派遣军队破坏工农运动,导致当地的老百姓们怨声载道。

对于赵恒惕的恶行,年轻时期的毛泽东早有耳闻,于是在1922年底,他以湖南工团联合会总干事的身份找到了赵恒惕,希望对方能够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这一要求,赵恒惕起初的态度非常强硬,然而当他看到数以千计的工人联合起来,堵在自己办公政府门外时,也不由得胆怯起来。

迫于无奈之下,赵恒惕只好向毛泽东保证,一定会按照约定、保护工人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工人们散去后,赵恒惕才露出本来面目,他恶狠狠地对着身旁的几名军官说道:“只要我赵恒惕手里还有部队,就一定不会放过他(指毛主席)!”

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赵恒惕不断派特务四处搜寻,查找毛泽东的下落,但均无功而返。

直到1923年4月,一名特务急匆匆地闯进赵恒惕家中,伏在耳边小声说道:“找到了”。

原来,这名特务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最近几天毛主席要在文化书社开会,认为这是个伺机抓捕的绝佳机会,于是火速汇报给了赵恒惕。

赵恒惕得知后,便给湖南省会警察厅打去电话,要他们立即召集人马、准备抓捕毛主席。

而当时,担任湖南省会警察厅厅长的、正是已经40岁的刘策成

刘策成年轻时,曾远渡重洋前往日本留学,机缘巧合下加入了同盟会,与孙中山等革命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国之后,刘策成因为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而被捕入狱。当他的好友蔡锷得知后,当即给袁世凯写信求情,这才使得刘策成幸免于难,只是受了些皮肉之苦后便被放了出来。

刘策成出狱之时,蔡锷亲自赶来迎接,并且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身陷囹圄,而心系风云,时刻思念反帝斗争,有临死不屈之志,爱国热情,溢于言表。”

后来经人介绍,刘策成来到湖南省第一师范担任担任历史教员,而毛主席进入湖南一师学习就读时,刘策成就曾做过他的历史代课老师。

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当刘策成挂断赵恒惕的电话之后,嘴中反复念叨着“毛泽东”这个名字,最终他恍然大悟道:“这个毛泽东,就是当初在一师读书的毛润之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策成是赵恒惕的远亲,当初赵恒惕为了稳固自己的独裁统治,便打算找一些“信得过的人”到政府中任职。于是,刘策成便被安排为湖南省会警察厅厅长。

对于毛主席,刘策成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他也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学生身陷囹圄,于是赶紧派心腹王建屏,要他赶紧找到毛泽东劝说他避一避,等到确认对方已经离开后,自己再派军警前去搜捕。如此一来,就算抓不住人,赵恒惕也不会起疑心。

就这样,在刘策成的暗中帮助下,毛主席带着家人提前转移,才得以躲过一劫。

2

由于湖南省会警察厅没有抓住毛主席,惹得赵恒惕震怒,他已经对刘策成起了疑心。

转眼间来到1924年的冬天,由于当时天气转冷、再加上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毛主席患上了一场大病,无奈之下只好跟随杨开慧回到长沙板仓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特务再次发现了毛主席的踪迹,赵恒惕则绕过警察厅,直接派遣手下一个连的部队奔赴板仓。

当时,刘策成正巧身在长沙开会,会议结束后他觉得肚子有些饿,便带着随从在大街上四处转悠,准备找个馆子吃点东西。

然而,饭店还没有找到,刘策成便迎头遇见了赵恒惕派出的那支部队。

见他们行色匆匆,刘策成心中十分疑惑,而这支部队的连长恰巧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要知道,刘策成省会警察厅长的地位可不低,而且又是赵恒惕的亲戚,所到之处自然少不了有人巴结。

这名连长认出了他的身份,赶忙走上前去递烟套近乎。

“刘厅长,您这是要干嘛去?”

见对方主动搭话,刘策成也笑脸相迎道:“没什么,就是找个地方吃饭”。

随后,他又话锋一转问道:“看老弟你们走的这么匆忙,是有任务?”

那名连长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长官让我们火速赶到板仓,说是要抓一个十分重要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闻听此言,刘策成心中一惊,他事先了解过,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老家就在板仓,莫非是奔着他们去的?

刘策成一边想着,但还是不露声色地与对方寒暄了几句,等到部队走远后,他才迫不及待地对几名随从说道:“我突然想起来有几份文件落下了,回去一趟,你们先去吃,饭钱算我的”。

说完之后,刘策成便匆匆离开,找到了与自己有过联络的长沙地下党的同志,并且一再嘱咐他们情况危机,一定要尽快告知毛主席离开长沙。

担心他们一家人没有盘缠,刘策成还特意交给地下党的同志们一摞银元,托他们一并送给毛主席。

1949年,赵恒惕跟随国民党部队逃往台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记者问道他当时费尽周折,为什么每次都没能抓住毛主席时,赵恒惕无奈地摇头答道:“这个问题我也奇怪,或许是我的身边有人透露了消息,或许是他真的吉人自有天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恒惕自始至终都没有想到,暗地里给毛主席通风报信的,竟然是自己信赖有加的刘策成。

因为刘策成是湖南一带有名的文学大家,自然成为蒋介石极力拉拢的对象,但他对于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极为不满,只是表面上参加了一些国民党的会议,并不打算与他们成为一丘之貉。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蒋介石悍然挑起内战,这一举动让刘策成大为失望,他当即给蒋介石写信,希望国共能够继续合作、建立联合政府

写封信被蒋介石束之高阁,刘策成苦等了许久都没见有答复,痛心疾首地说道:“执迷不悟,实在是执迷不悟啊!”

“我不怕他砍我的头,湖南人民是不会同意的!挑动内战、建立腐败政府,全国人民是不会同意的!”

为了不让蒋介石的阴谋得逞,他开始四处奔走,向底层的劳苦大众们宣扬共产主义思想,抨击国民政府的肮脏与黑暗,为中国革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1950年,已经67岁高龄的刘策成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最终提起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写封信很短,但他却逐字斟酌了整整一个晚上。因为在信中他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毛主席能够念在往日的情份上,给自己安排一个文史研究的工作。

当毛主席看过信后,思绪不自觉地回到了20多年前,要是没有他的鼎力相助,自己恐怕早已身陷囹圄。

于是,毛主席怀着万分感激的心情,一连回信三封

1950年8月16日,也就是收到来信的第二天,毛主席回复道:

“策成先生,来信收阅,甚悉。至于你的工作,不要来北京找我,我跟湖南的有关同志打个招呼,你去找程潜省长即可”。

当刘策成收到回信后,便按照毛主席的嘱咐,赶赴长沙,在程潜的安排下进入湖南省政府担任一名参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之后,毛主席就接到了程潜的汇报,表示刘策成的工作已经安排妥当。

这让毛主席十分高兴,便于8月29日再次给刘策成写了一封信。

“先生欲为人民事业做贡献,极为钦佩,地点拟以长沙为宜。那里熟悉先生的人多,商筹较为便利”。

后来,毛主席还是认为让刘策成在政府担任参议有所不妥,毕竟他是文化出身,擅长的应该是文学创作。

毛主席便找到时任统战部长李维汉,将刘策成安排到了中央文史研究馆工作。

于是,便有了1951年2月7日的第三封回信。

“工作一事,已告知统一战线部李维汉部长,请与之接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年7月,中央文史研究馆下发了聘书,刘策成也带着家人来到了北京。

得知当年的这位救命恩人终于来到北京,毛主席欣喜万分,当即派人发出请帖,邀请刘策成赴宴叙旧。为了不让他感到寂寞,又特意请来徐特立、王季范等人作陪。

当天傍晚,刘策成被接到了丰泽园内的菊香书屋,毛主席快步迎了上去,激动地呢喃道:“欢迎您,多年不见,您还好吗?”

主席如此深切的问候,令刘策成大为感动,他赶忙点头表示自己一切都好,随后对着一旁的徐特立等人自嘲道:“还是你们二位有眼力,参加了革命,流芳千古。我就不行喽,跟在蒋介石后边,成了受人唾弃的旧官僚”。

未等徐特立开口,毛主席抢先说道:“您不仅对我有恩、对中国革命也是有功的,您绝对是世人的楷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那以后,毛主席会时常邀请刘策成到菊香书屋做客,在文学方面遇到了什么难题,也会主动找到他寻求解惑。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刘策成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虽然毛主席多次派医生为他检查身体、配药治疗,但终究也是无力回天。

1957年夏天,刘策成在北京的家中病逝,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