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的晚上,年仅28岁的毛岸英带着满心的憧憬、还有些许的不舍离开了家乡,跟随彭德怀率领的志愿军先头部队进入了朝鲜半岛。

之所以怀着满心的憧憬,是因为他在不久之前,主动找到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一脸急切地央求道:“彭叔叔,您就让我参加志愿军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毛岸英这个年轻人,彭老总是打心底里喜欢的,但当他听到这个请求的时候,却瞬间收起了原本和蔼的笑容。

“这件事没得商量,只要我还是志愿军司令员,我就不会同意你去朝鲜”。

彭德怀的本意是好的,毕竟志愿军开赴朝鲜之后,面临的将是种种未知数。他们的对手太过强大了,包括美、英、法在内的17个国家的联军,这意味着一场恶战的来临。

僵持不下之际,毛岸英找到了父亲毛主席。

当毛主席得知毛岸英想要去朝鲜的时候,表示出了强烈的支持。

“谁都是爹娘生养的,别人的孩子能上战场,我的儿子也能上战场!”

在毛主席出面之下,彭老总终于点头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对于毛岸英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毕竟当初在苏联的时候,他就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并且因为英勇的表现受到斯大林的专门接见,还亲手送给他一把手枪留作纪念。

但令毛岸英感到些许不舍的、正是他的新婚妻子刘思齐。

两人在一年前刚刚步入婚姻殿堂,可现如今却要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狠心地离她而去,毛岸英的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不舍与亏欠。

当大部队急行军的时候,毛岸英小心翼翼地将两人的结婚照捧在手心看了又看。

然而,不幸最终还是发生了。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

彭德怀悲痛地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了国内,当毛主席得知时,瞬间湿红了眼眶,但伟人依旧强忍着心酸与泪水,迫使自己平静地说道:“打仗哪有不牺牲的道理?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讲落叶归根,但毛主席却豁达地表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就这样,毛岸英永远地沉睡在了异国他乡的那片土地下。

毛岸英墓,就在朝鲜桧仓郡志愿军烈士陵园内,在他牺牲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刘思齐、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等人都曾来到过这里,看望毛岸英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们。

除此之外,每逢清明节、或者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纪念日等特殊的日子里,中朝两国人民便会自发地来到这里,为毛岸英等英烈们添土献花。

1986年时,年仅16岁的毛新宇就跟随青年代表团来到了朝鲜,并且特地抽出时间来到大伯的墓前看望。

然而,正是因为这次行程,毛新宇意外遇到了一位朝鲜大妈。

这位“阿妈妮”见到毛新宇的第一眼,就仿佛认出了他的身份,不仅跑上前去一把将他紧紧抱住,甚至还痛哭流涕起来。

这也让年幼的毛新宇了解到了大伯壮烈牺牲前后、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1930年,毛岸英刚刚8岁,却经历了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光。

他的母亲杨开慧被反动派抓了起来,并在不久之后壮烈牺牲。

亲眼目睹母亲的离开,这成为他幼小心灵永远抹不去的疤痕。

好在那个时候毛岸英年纪太小,再加上家人的不断努力,毛岸英终于获得了保释的机会。

从牢狱中脱困之后,毛岸英带着弟弟毛岸青孤苦伶仃地生活,他们先是在一家由地下党成员创办的幼稚园过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在上海街头流浪了3年之久。

直到1936年,衣衫褴褛的兄弟二人才被地下党的同志找到,组织上出于对他们的保护,决定将毛岸英、毛岸青送到苏联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苏联的十年时间里,毛岸英终于从一个懵懂的孩子、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人。

他不仅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还顺利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获得了苏联红军中尉军衔

1946年初,苏联方面决定送毛岸英回国,临行之际斯大林特意与他见了一面。

斯大林一直以为,这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就像一个“花瓶”,在战场上肯定会被吓得狼狈不堪。

结果前线频频传来的消息,让斯大林不得不重新审视起眼前这个年轻人,他的眼神坚定、思维敏捷、在战场上毫不畏缩,的确是个不错的青年才俊。

刚一见面,斯大林就满面笑容地伸出手,与毛岸英紧紧握住,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年轻人,你和你的父亲一样,都将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斯大林还特意送给毛岸英一把手枪作为纪念。而这把手枪,则被毛岸英小心珍藏,直到牺牲时那把枪还在身边。

当阔别近20年的父子再度重逢时,毛主席的眼中闪烁着泪光,他努力地平复着激动的心情,再三地叮嘱道:“你在苏联住的是洋楼、上的是洋学堂,对于国内的事情陌生,现在需要你去实践摸索了”。

听着父亲的谆谆教诲,毛岸英重重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他扎根在解放区的农村,搞土地改革、搞宣传工作,和当地的穷苦大众们同吃同住。

那段日子虽然艰苦,但对于毛岸英来说却受益匪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新中国成立半个月之后,也就是1949年10月15日,27岁的毛岸英与20岁的刘思齐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刘思齐是烈士刘谦初与老革命家张文秋的女儿,这二位都是毛主席的革命战友。

刘谦初牺牲之后,年幼的刘思齐便跟随红军队伍来到了延安。

1938年春节的时候,8岁的刘思齐为红军战士们演出了一场经典话剧《弃儿》,令毛主席印象深刻。

当毛主席从身边人口中得知,这个小女孩竟然是刘谦初的女儿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小丫头是烈士的后代,我们应该好好培养她”。

就这样,刘思齐成为了毛主席的干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毛岸英回国之后,两人第一次见面便互生好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最终携手面对延绵的荒漠戈壁立下了海誓山盟。

这场婚礼非常简单,甚至可以用“寒酸”来形容。

因为毛主席曾亲自交待过,你们两个能走到一起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婚礼的排场问题,那都是次要的。

正因如此,二人低调举办了婚礼,没有大摆筵席、只是邀请了一些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了顿饭,连礼金都没有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毛岸英憧憬着未来甜蜜的生活时,朝鲜半岛却燃起了战火。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出兵干涉,导致战场蔓延到了我国东北边境鸭绿江边。

除此之外,美国杜鲁门政府甚至直接派遣海军舰队驶入台湾海峡,企图组织我军解放台湾。

面对美帝国主义的挑衅,毛主席当机立断,成立志愿军抗美援朝。

当毛岸英得知这个消息后,瞬间摩拳擦掌起来。

他直接找到刚刚被任命为志愿军总司令的彭老总,直截了当地表示:“彭叔叔,我也想去朝鲜战场”。

对于这个要求,彭德怀并没有答应,毕竟毛岸英太年轻,万一在战场上有什么闪失,自己恐怕会一辈子活在愧疚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了“闭门羹”的毛岸英并不气馁,他又找到了父亲,由他出面替自己说几句话,最终彭老总只好点头同意。

10月19日,毛岸英跟随部队进入了朝鲜,在志愿军司令部担任机要秘书兼俄语翻译

然而,就在志愿军入朝一个多月之后,悲剧还是发生了。

11月25日上午,毛岸英向往常一样在大榆洞的指挥所里处理文件,不料远处却传来了一阵轰鸣声。

毛岸英当即意识到,肯定是敌人的轰炸机来偷袭,于是赶紧召集身边的战友们注意隐蔽。

就在他掩护战友撤离的时候,4架美军轰炸机朝着指挥所的位置投下了几枚汽油弹,炸弹落地的那一刻瞬间燃起熊熊大火。

等到敌机离开后,彭德怀等军队首长指挥战士们抢救伤员的时候,发现了已经牺牲的毛岸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老总是含着热泪将这个情况汇报给国内的,而毛主席看过这份电报后,先是一怔,随后淡淡地说了句:“打仗嘛,总是要死人的,不能因为他是我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虽是那么说,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向来健谈幽默的毛主席变得沉默了,常常一个人眺望着远方、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

后来志司询问毛主席,是否将毛岸英的遗体送回国内时,毛主席淡淡地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道:“不必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就这样,毛岸英与在朝鲜战场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们,被妥善安葬在了桧仓郡的志愿军烈士陵园内。

1958年2月14日,周恩来率领代表团抵达朝鲜平壤,与金日成确定了志愿军撤离朝鲜的事宜。

那个时候的平壤漫天飘雪、寒风刺骨,但周恩来依旧坚持来到了桧仓郡烈士陵园,看望那些长眠于异国他乡的烈士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陵园内漫无目的地走着,看着身旁一个个的坟茔不禁湿红了眼眶。

突然,周恩来停住了脚步,走到一块墓碑前仔细看了看,上面七个大字赫然在目:毛岸英同志之墓。

周总理伸出手小心地抚摸着墓碑,就好像回到多年前,他轻抚着年幼的毛岸英一般。

只是一瞬间,周总理再也克制不住心中悲痛的心情,眼泪划过了脸颊。他悲痛地对随行的陈毅、粟裕等人说道:“岸英吃过苦、打过仗,又在农村锻炼过,在同龄的年轻一代里,有他这样经历和锻炼的人不多。岸英牺牲了,这对于党、尤其是对毛主席,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1986年,中国青年代表团受邀来到朝鲜,其中一名人员的身份十分特殊,他就是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

此时的毛新宇刚刚16岁,但早在多年之前他就从长辈们口中得知,自己的伯父安葬在了朝鲜。

每当他看到伯父的照片时,总会拉着伯母刘思齐的手问道:“我什么时候能去朝鲜,去看看伯父啊?”

而刘思齐则一脸宠溺地看着他说道:“等你长大了,就可以去看望岸英了”。

自那之后,毛新宇心中就埋下了一个“快快长大”的种子。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见到素未谋面的伯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到1986年,16岁的毛新宇终于等来了机会,他作为青年代表团的一员奔赴朝鲜,来到了桧仓郡烈士陵园。

然而,当毛新宇正四处寻找伯父墓碑的时候,一个朝鲜大娘却突然冲过来一把抱住了他。

突如其来的举动把毛新宇吓了一跳,他实在不清楚眼前这个大娘究竟要干什么。好在同伴有人会讲一些朝鲜语,经过一番翻译之后,他才终于明白:这个大娘不是坏人,她认出自己是毛岸英的家人,所以才做出这种举动。

原来,当初朝鲜战争日渐焦灼之时,美军和韩军常常派出战机进行无差别轰炸。不知有多少普通老百姓因此丢掉性命、流离失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位大娘,当初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家人全部在敌人的轰炸下丧生,而她也被废墟掩埋、双腿被砖石砸得血肉模糊。

眼看敌人的下一轮轰炸马上就要开始,而她却被压在废墟下动弹不得,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是毛岸英不顾危险将她救了出来。

听到这位大娘的描述,毛新宇失声痛哭道:“他是我的伯父,是一位大英雄”!

在之后的日子里,毛新宇又两次前往朝鲜,每次都要到烈士陵园,给伯父扫扫墓、陪他待一会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渐渐地,他也在心中立下一个志愿,那就是要把伯父的经历写成一本书,让人们都能了解伯父那伟大无私的一生。

历时多年,直到2000年新旧世纪之交,《我的伯父毛岸英》一书终于出版,也算是了解了毛新宇的一桩心事。

正如彭德怀所说:“国难到头,挺身而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而毛岸英,他作为毛主席的儿子,却主动要求前往朝鲜战场,这份大无畏的精神值得后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