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上海,热闹非凡

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如约而至

多家电影院都排起了长队

美琪大戏院、艺海剧院等
给影迷准备了满满的仪式感

每场电影放映前45分钟,开始发放的独家限量纪念票根,许多影迷提前排队领取这份“心头好”。电影节的周边文创,还有影迷专为热门电影制作的印章,都是大家缺一不可的打卡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糖糖排在队伍的最前面,这部《红辣椒》是学生时代与好友一起看的,后来朋友走了……这次电影回顾展,让她想起和好朋友一起看电影的时光,怀念一下以前美好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快到放映时间
美琪大戏院礼宾领班韩钰
举着铃边摇边喊


大家抓紧时间进场
下一场电影还有5分钟就开始了!
这个熟悉的动作是属于电影放映的仪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糖糖一样,许多年轻人走完敲章、集透卡、逛周边的流程,找一个喜欢的背景留影,在摇铃的提醒声中进场观影。韩钰说,“别看它传统,年轻人很需要!”他们在影院里流连忘返,比如喜欢的导演,如果当天有这位导演的几部影片放映,他们会“忙”得忘了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迷领到《红辣椒》的透卡对着背景墙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影迷专为热门电影制作的印章,供大家敲章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影节周边文创热度高。

影迷从天南海北赶往“电影之城”
不少人都拖着行李箱

大光明电影院、美琪大戏院等
34家展映影院专门开设了行李寄存服务
在细节处传递上海的城市温度

开场已经10分钟,一个拖着行李箱的男孩匆匆进来,把它推到李倩身旁。这样的事情她碰到不止一次,一看就是熟面孔,喊他拿手牌已经来不及。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志愿者,李倩处理这类事驾轻就熟,她会把服务重点放在两场电影交接的时候。虽然进场和散场的客流分成两条路线,但碰到开、散场时间接近的,饮料和物品的寄存和领取变得集中频繁,这时韩钰会多派人手,加快速度,让进场的通道畅通高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每件寄存的物品贴上标识,有序摆放,按号领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次观影总有“马大哈”,工作人员要在标签上记下日期、场次、座位号、影片名,以及物品名,分门别类,等候失主。

韩钰表示,电影节期间人流量大、场次多,提供这些贴心服务,让观众有更好的观影氛围,成为大家来上影节的一个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众在上海影城的展览区域等待观影。简工博 摄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与上海市民文化节牵手,继续举办“电影中的真善美”市民主题征文活动,邀请市民用文字写出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中观摩影片后的所感所想。专业影评人、普通市民,以及社交平台上的“野生影评人”一起分享有关电影、电影节以及电影之城的美好,也吸引年轻人回到影院,找到属于自己的电影。

大众影评提供了更鲜活的角

写影评,是看电影之外,参与电影节的重要方式。“电影中的真善美”市民主题征文活动目前已经收到不少新鲜影评,有人一口气点评了《七层纱》《Kyrie之歌》《尼基》《法式火锅》等影片;有人用科幻小说似的笔法想象3001年的自己穿越到上海这座未来之城的高楼之巅,欣赏《2001太空漫游》;还有人被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感动。

在观众的长文和短评中,有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妙笔。有人觉得《铁扇公主》里的每一页都跳跃着童年的影子,“这部电影是给所有长不大的孩子最美的梦。”有人形容《2001太空漫游》“是一杯陈年的酒,越品越有味”。还有观众由电影想到现实人生,“在电影中,看到了从远方到上海漂泊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院门口的一个个“满”字映射出影迷的热情。钟菡 摄

上影节开幕电影、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今年的热门电影,也是影评的热门题材。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陆俊伟看完电影后难掩激动,立刻写下短评。在他看来,影片最后一幕里,主演在今日上海天空下的独舞,是全片的点睛之笔,“历史照进现实,今天的和平是无数先烈用牺牲换来的,不忘过去,珍惜未来,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所在。”他还关注到电影的英文片名,“RED RADIO OVER SHANGHAI,真是奇妙无比的翻译,十分点题,相信能成为出海传播中宣传上海的又一利器。”

“演员们的精湛表演,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这部电影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英雄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在一位市民影评人眼里,这部舞剧电影好像用数字技术“复活”了李白,“嘟,嘟嘟嘟………电波声音传递出胜利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散场,年轻观众从扶梯拾级而下 赖鑫琳 摄

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刘春在今年上影节担任金爵奖动画单元选片人,并为上影节公众号重点影片介绍撰写影评。工作之余,她注意到一些“野生影评人”的评论,“有些一看就能推测出是年轻作者,有很多流行的网络语言、流行梗,很能反映青年观众的欣赏趣味和评价标准。”在她看来,大众影评有趣的角度、分析方法,提供了学院派之外更鲜活的角度和批评语言。

“在当下思想交流和输出快捷甚至有些快餐化的时代,很多人都会用看短视频的方式了解一部电影的主要剧情,但那并不是欣赏杰作的好方式,也会错过很多精彩表达。”刘春认为,鼓励更多观众走进影院看电影而不是在网络“速食”,关注影片细节中的技术手段、美学特征,思考其情感背景、文化逻辑等,是上影节发起市民影评征文活动的题中之义。“优质的影评对于培养观众欣赏水平、影企后期项目评估和前期市场调查都有现实的促进作用。”

在电影节找寻电影院的意义

在电影节,分享、打卡,也是一种参与电影节评论,为电影之城注入活力的方式。小红书上,一位观众在大光明电影院拍摄的照片引来众多点赞,四周人群用滤镜处理成黑白,只有中间的《红辣椒》电影海报露出一抹鲜艳红色,有人不无诗意地评论:“人潮匆匆而去,唯有艺术永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拍摄的上影节

一位喜欢小众题材的观众平时总是独自看喜欢的影片,今年电影节,他在大光明电影院看了一部漫画改编题材新片,周围还有上百号观众一起感动、欢笑,尽情享受,突然觉得“腰杆子挺直了”,“原来电影院的意义就是可以正大光明看电影啊”。

“对我来说,电影节的意义是能与好电影、电影人相遇。”这是“90后”影迷肖千的第四个电影节,“我会优先抢首映或有主创见面会场次的电影票,借电影节的机会与电影主创面对面交流。”她说,自己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刷到其他影迷“偶遇”知名影人,比如周迅、梁家辉、贾樟柯等。

今年电影节,肖千计划看五六部电影,大部分是晚上八九点的场次。“想到晚上要去看电影,这样的工作日就充满了盼头。”她笑言,6月的上海是最适合看电影的城市,“今年上影节的主海报很漂亮,经常能在上海影城或大光明看到这幅海报,与湿漉漉的天气相映衬,很梦幻的感觉”。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我今年电影节的第一部电影,虽然早就看过小说,也在电脑上看过电影,但在电影节N刷,更是让人觉得经典永不过时,你始终会被电影中的复杂人性所震撼与感动。”6月14日一早,白领章影坐上地铁7号线,直奔天山电影院—宛平剧院影城,“参加电影节的人似乎有一种默契,坐在车厢里,我听到旁边两个乘客在聊电影节,我直觉她们和我要去看同一场电影,最后果然如此,我们走进了同一个影厅。”在宛平剧院,章影第一次加入影迷群,“转票、讨论观影礼仪和附近餐饮,让人有一种归属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众在上海影城排队盖章。钟菡 摄

在影迷群里,有人“点赞”宛平剧院的服务:“上海电影节,已经去了五家影城,最喜欢的还是小而美的宛平剧院影城。我喜欢那里工作人员的朝气蓬勃,她们会主动上来告诉你,哪里取票,哪里可以排队领取场刊;转场前来不及吃饭,他们会有轻食提供;冷了,开映前她们会询问谁需要毛毯。”

遵守上影节的观影礼仪,是这群年轻影迷的共识。“鼓掌是SIFF的特色,不鼓掌的电影节是不完整的。”有影迷说,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观众们都会将时间完全交给电影,“电影院会等字幕全部播放完再亮灯,影迷们也会安静坐到字幕结束再离场,这是电影节的仪式感,也是大家对所有幕后电影工作者的尊重。”

“对影迷来说,电影节就跟过年一样。”00后影迷柳菲欣喜于朋友送了一张《红辣椒》电影票,“今敏真的是鬼才,这部十多年前的动画电影现在看都不过时,哪怕十年后也不会。”今年,她又多了一种参加电影节的方式,“我自己抢到《刺猬》《前往未知之地》等好几部电影,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趁看电影的时候‘跑章’。” 柳菲说,大光明电影院、宛平剧院等多家剧院、影院都可以盖章,有些章是建筑的造型,有些章是电影节相关,“作为对电影节的留念,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今年,《红辣椒》《攻壳机动队》《蓦然回首》《名侦探柯南》等动画电影都是抢票热门,哪怕工作日或午夜冷门时间段都售罄,“这充分说明经典自有成为经典的理由,也说明上影节的观众非常识货。包括《铁扇公主》《大闹天宫》这些中国经典动画片,也都受到不同年龄观众的喜爱和追捧。”刘春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铁扇公主》

“作为80后新上海人,从事与电影相关的工作,在电影节看喜欢的电影,很能带给我归属感。”刘春认为,上海观众非常有素养,全程安静,最终字幕结束时鼓掌,让她觉得每一场电影都是与许多志同道合的陌生朋友的相遇。“今年电影节的服务也很周到细致,能感觉到为了这样一场盛宴,幕后工作者付出了非常多心血。”

上影节如上海这座城市一样

呈现出开放、包容的姿态

人人都可评论,人人都乐于评论

不少影迷群在出票、换票的热闹之余,也分享着有关电影节的所见所闻。这两天上海偶有暴雨,影迷蒙克在群里看到一张打着红色雨伞、身穿粉色纱裙的年轻女性赤足在大光明电影院前翩翩起舞的照片,和影院外墙上的巨幅“电影之城”海报相映成趣,仿佛在致敬经典电影《雨中曲》。愉悦的舞姿充满青春、活力,让他有说不出的感动。“看到这一幕觉得,还是有真心热爱电影的人存在。只要有这些人,电影节就有意义,电影这门艺术就不会消亡。”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蒋迪雯 钟菡 张熠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wing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