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夏天,毛主席终于回到了阔别35年之久的故乡韶山。

有道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毛主席清楚地记得,他是在1924年离开的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时候,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年仅32岁的毛主席就被选举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不久之后便因为工作需要、不得已离开这片生活了多年的土地,前往广州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

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转眼之间新中国已然建立,而自己也不再年少。

走在那条熟悉又陌生的乡间小路上,毛主席不禁向随行的罗瑞卿、周小舟、毛继生等人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之间咱们都老喽”。

既然回到了故乡,毛主席就越发思念曾经的乡亲们,于是让当时担任韶山公社书记的毛继生,邀请乡亲们吃一顿饭,地点就安排在他们下榻的松山一号楼。

当天晚上,40多名亲友、烈士家属、还有战争年代屡立功勋的地下党员、农民自卫队员们齐聚一堂,接受毛主席的接见。

与在场的众人一一握手之后,毛主席指了指桌子上的一盒“中华”香烟说道:“诸位还要给后厨的师傅们一点时间,毕竟好饭不怕晚嘛。大家也不要客气,谁抽烟就自己去拿”。

话音刚落,众人也不再客气,抽烟的几个人便拿起桌上的香烟、一根根分了起来。

等到毛继生抽出一根、递给毛主席的时候,对方却摆了摆手。

只见毛主席在口袋里摸了一会,终于掏出一个皱巴巴的烟盒。伟人熟练地抽出一根点燃,随后颇有些得意地说道:“那盒‘’中华这是招待所拿来招待你们这些客人的,我不能抽。不过嘛,我这个烟虽然便宜,但在韶山这里,你们恐怕也是抽不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继生再次将目光移到那个皱巴巴的烟盒上,虽然只是看了一眼,但脸上却满是不可置信。

毛主席拿出来的,竟然是市面上一盒只卖一毛两分钱的烟!

毛主席拿出来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香烟?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他为何要抽如此廉价的香烟呢?

此次韶山之行,他又做了那些事情呢?

1

早在1924年,毛主席踏上前往广州之路的时候,就曾对前来送行的韶山父老乡亲们许诺:“如果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无颜面对家乡父老、绝不回韶山!”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斗争,一个崭新的新中国终于建立,毛主席也终于可以履行当初给乡亲们的承诺,回到祖祖辈辈生活过的故土。

然而,面对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局面,一心为国为民的伟人还是将全部的精力、扑向了新中国的未来发展上,根本抽不出时间回家乡走一走、看一看。

于是,思乡心切的毛主席便在1950年5月的时候,委托长子毛岸英回到韶山,和那里的父老乡亲们见上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毛岸英从韶山回到北京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向父亲把在家乡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遍。

等到话音落下,全神贯注的毛主席这才欣慰地说道:“很好,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我的心里就放心了”。

从那之后,毛主席更加迫切地想回家乡看一看。

可是,他心里惦念的又何止是韶山的人民?战争带来的创伤还未修补,全国各地饿肚子的老百姓比比皆是,作为新中国的领袖,又岂能为了一己私情放下工作?毛主席心中惦念的,是全国人民。

一直到1959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新中国的工农业水平得以全面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并且第二个五年计划稳步开展之后,回家乡看一看的念头、再次萦绕在毛主席的脑海中。

毛泽荣,是毛主席的堂弟,在家族众多兄弟中排名第五,他曾不止一次地回忆道:“三哥(毛主席)是怀念家乡的,我曾经去北京看望过三哥,临走的时候他对我说‘我想回韶山住一段时间’。”

终于,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在罗瑞卿等人的陪同下,他终于回到了阔别35年之久的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担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周小舟为了让毛主席住得清静一些,特意选择距离韶山不远的松山一号楼、作为一行人的暂时寓所。

这里环境幽静、景色宜人,又鲜有人至,的确是个不错的住处。

刚刚入住松山一号楼,毛主席就迫不及待地对周小舟说道:“还得麻烦你一趟,帮我把这里的‘山神’请来”。

对于毛主席的这个指示,周小舟有些摸不着头脑,连忙问道:“主席,这里的‘山神’是谁啊?”

当地陪同的人员便赶忙笑着说道:“当然是公社的书记毛继生同志啊。”

没过太长时间,毛继生便匆匆赶了过来,他顾不得擦干鬓角的汗水,就迫不及待地伸出手与毛主席紧紧相握。

“主席,没想到您还记得我!前些年的时候,我代表韶山的乡亲们去北京看过您,您就说想回家看一看,这一晃好多年了”。

看着对方激动的模样,毛主席连忙拉着他落座,随后才感慨道:“手头上的事情太多,回来迟了,乡亲们可不要怪我啊”。

随后,毛主席顿了顿,委托毛继生办件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己离开韶山30多年,现在回来,一是考察一下家乡的发展情况,二是祭祖,第三则是要和乡亲们吃顿便饭、唠唠家常。

毛主席便向毛继生细数着邀请的人员,包括亲友、烈士家属、曾经的地下党员,共有40多人。

毛主席一边说着,毛继生坐在一旁、拿着纸笔认真记录,等到毛主席数完之后,他又重新复述了一遍,生怕有遗漏。

等到这件事谈完之后,毛继生便站起身准备离开,毕竟这些人分散在韶山各地,而且乡下交通也不方便,他必须今晚就挨家挨户地送去请柬。

2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整个山区都被一团白色的浓雾包裹。

当罗瑞卿刚刚走出房间、来到院子的时候,警卫员便匆匆地跑了过来。

“罗副总理,刚刚毛主席出去了,说要自己四处转转,不让我们跟着”。

听到这个消息,罗瑞卿皱褶眉头说道:“保卫主席的安全最重要,你们怎么能不跟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罢,罗瑞卿便带着警卫员匆匆向外赶去,不一会儿的功夫,便看到远处有一个模糊的身影。

看着那个身影的姿态,罗瑞卿认定那肯定是毛主席,便再次加紧脚步赶了上去。

发现众人跟在身后,毛主席笑着摇了摇头:“本想一个人四处转转,没想到你们还跟过来了,既然这样那就一起吧”。

一行人闲庭信步地走在路上,即将抵达祖宅的时候,毛主席自顾自地说道:“我要到父母的坟上去看看”。

走过一段崎岖的山路、在攀上一处陡峭的山坡,众人的视线中、终于出现了几座坟茔。

毛主席径直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鞠了几躬,警卫员则顺势折了几根柳枝递了上去。

看到警卫员如此体贴的举动,毛主席感慨着接过柳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在该轮到我为先人遮阳了”。

随后,他小心翼翼地将柳枝放在坟茔的土包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毛继生也闻讯赶来,他为了不耽误毛主席宴请乡亲们,昨天夜里奔走了四十多户人家,把请柬递到每个人的手中后,已是午夜。

见毛主席站在父母的坟前,一脸沉默,毛继生匆忙揉了揉发酸的眼角,走到近前询问道:“主席,要不要修成石墓?”

毛主席这才回过神来,轻轻摇了摇头道:“不必了,只是要劳烦你们每年清明时培土了”。

罗瑞卿曾回忆,下山的时候,毛主席曾意味深长地对自己说过几句话。

每一位党员,都应该是坚定的唯物主义战士,应该对那些牛鬼蛇神嗤之以鼻。但是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友,对于那些逝去的人,我们理应尊敬。

下山之后,毛主席来到了从小生活的村子,走在那个熟悉的石板路上,毛主席一脸娴静。

在他的印象中,不远处就是毛氏宗祠,毛主席决定进去看一看。

就在毛主席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跟在一旁的毛继生神色却不自然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问及缘由时,毛继生这才讪笑道:“祠堂里面精光了,解放之后,菩萨像、牌位都烧了”。

毛主席听后,正色道:“封建迷信的东西,烧了就烧了,可是牌位是后人心里的一种念想……”

对于此事,毛主席并未责怪,毕竟已经走到了这里,索性进去看一看、祭奠一下。

面对着祠堂里空空荡荡的墙壁,毛主席依旧深深鞠了三躬之后,才与众人踏上归途。

3

转了一大圈,回到松山一号楼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

此时,院子里人头攒动,受邀的40多位乡亲们已经到齐,本就不大的小院子显得十分拥挤。

工作人员赶忙搬来小凳子,每个人都坐下之后,毛主席笑着指了指桌子上的香烟:“大家都不要拘谨,抽烟的自己拿就好”。

听到这句话,乡亲们拿起这包“中华”烟,抽出一根后便传给下一个人。

毛继生是最后一个接过烟盒的,他知道毛主席抽烟,于是抽出一根递了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他没想到的是,毛主席却摆了摆手,自顾自地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皱巴巴的烟盒,笑道:“这是招待所拿来招待你们这些客人的,我不能抽。不过嘛,我这个烟虽然便宜,但在韶山这里,你们恐怕也是抽不到的”

当毛继生看清主席手里的烟盒之后,当即便认了出来,那是“珞珈山牌”香烟,市面上的售价只不过一毛两分钱。

原来,毛主席回韶山的途中,特意到武汉视察了一下当地的工作,当时湖北省委给安排的住处,正好就在珞珈山的对面。

当担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的王任重、和武汉大学刘仰桥前来汇报工作的时候,毛主席透过窗子、望向对面珞珈山秀丽的风景时,不禁感叹道:“好一个珞珈山,风景确实不错”。

毛主席的话音刚落,一旁的刘仰桥就笑着说道:“主席,珞珈山可以算得上是我们武汉的一个地标了,任重同志还特地让当地的烟厂、生产了珞珈山牌香烟呢”。

闻听此言,毛主席来了兴趣,接着问道:“贵不贵?多少钱一包啊?”

刘仰桥照实回答道:“好像是一毛两分钱一包,价格实惠,销量好着呢”。

岂料毛主席听完后,当即表示要二人帮忙弄几条抽抽。

一旁久未发声的王任重却阻拦道:“主席,您怎么能抽这种烟呢?”

毛主席自然明白他的好意,便一脸严肃地说道:“这种烟怎么了?生产出来不就是给人抽的嘛!现在国家的经济还很困难,每位同志都应该秉承艰苦奋斗的精神,我更要以身作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毛主席的一再坚持下,王任重第二天便带来了十几条“珞珈山牌”香烟。

得知是王任重按照市场价格,从周边的商店买来的时候,毛主席这才点头收下,并且将钱交给了他。

从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毛主席走到哪里,口袋里揣着的都是售价一毛两分钱的“珞珈山牌”香烟。

听到毛主席手中香烟的来历,手拿“中华”香烟的乡亲们这才意识到不妥,便连忙放下手中的香烟。

毛主席见状笑着说道:“既然是一场普通的家宴,大家就不要拘束,‘中华’只此一包,等抽完之后,我把自己的分给大家抽就好了嘛”。

6月27日,是毛主席在韶山的最后一天,当天早上他起了个大早,接见了一批当地的干部、群众,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之后,下午三时左右便再次踏上返回北京的列车。

对于故乡,毛主席心中有太多的不舍。

1966年6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韶山之行,已是古稀之年的毛主席待了大概12天时间,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山,老人家心中都满是不舍。

临别之时,毛主席特意嘱咐秘书:“你们先上车吧,我还要再坐一会儿”。

或许,他已经料想到,这可能是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回到家乡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毛主席也曾多次向身旁的人提起,想再次回韶山一趟。

可惜的是,那时候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再允许他长途跋涉。

一直到1976年9月9日凌晨,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也再没能实现这个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