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下旬的一天,位于台北松江路127号的一处老宅子里,曾叱咤中国近代军坛几十年的风云人物白崇禧竟一脸落寞地坐在客厅内。

在他的面前,是一封刚刚看完的报纸,其中一个加大的标题赫然排列在头版头条:原桂系军队领军人物李宗仁已抵达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崇禧,也曾是桂系军队中一号响当当的人物,与李宗仁并称为“李白”,更是凭借在战场上层出不穷的计谋被军界尊称为“小诸葛”。

可是,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甚至敢于和蒋介石拍桌子的军阀头子,此时却两眼无神地盯着面前的这份报纸。

闷热的天气似乎让他憋闷得喘不上气,窗外一声声刺耳的蝉鸣更是让这位已年过七旬的老人更加烦躁。

为了让自己舒服一些,他特意解开了军装上面的几颗纽扣,随后继续发着呆。

沉默了良久之后,白崇禧才夹带着悲情与愤懑、喃喃地说道:“德邻(李宗仁)投共,我今后没法见人了。”

1949年底,面对势如破竹、一路南下的解放军,身处同一阵营的“李白”二人却在此时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宗仁逃到了美国,而白崇禧则去往了台湾。

可是如今,面对昔日的老搭档、挚友回到北京,投身于祖国故土的怀抱,白崇禧心中却没有半点欣喜,甚至吝啬地不愿说出一个祝福的字。

反而在经过漫长的沉默之后,对着李宗仁的照片不断地发牢骚,情绪愈发激动之后、甚至转而破口大骂!

然而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李宗仁回国一年之后,白崇禧竟然意外地死在了家中,死状十分凄惨。

那么,当白崇禧得知李宗仁回国之后,为何表现得如此激动?他又是为何惨死的呢?

故事还要从当初二人的不同选择开始说起。

1949年1月,随着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相继结束,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覆灭,一时之间蒋介石成为众矢之的。而此时,身为中华民国副总统的李宗仁异军突起。

其结果就是蒋介石被迫宣布下野,而李宗仁得以扶正、成为南京政府的代理总统。

此时的李宗仁心中是抱有幻想的,他希望解放军能够止步于长江北岸,于是派遣张治中、章士钊、黄绍竑等人组成的代表团飞抵北平进行谈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前前后后三次的会谈之后,最终1949年4月16日,黄绍竑等人带着拟定好的《国内和平协定》回到了南京。

在谈判进行的这半个多月时间里,身在南京总统府的李宗仁、白崇禧显得十分焦灼。

当黄绍竑等人回来后,白崇禧急不可耐地接过那份协定,可是看着看着,他的脸色逐渐变得阴沉起来。

等到看完最后一页,白崇禧怒气冲冲地对着黄绍竑说道:“亏得你把这样一份协议带回来”。

4月20日深夜,这是毛主席、周恩来等人给南京国民政府最后的考虑时间。

很显然,从白崇禧的态度我们就能看出,他们是绝不会在和谈协议上签字的。

而退居幕后的蒋介石也开始从中作梗,他先是给担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的汤恩伯打去电话。

“喂,克勤啊,这一仗你一定要好好打,一定要守住长江天险。”

随后,蒋介石又找到了白崇禧,假惺惺地对他说道:“和谈已经破裂了,现在华中地区就靠你支撑了。”

可是,任凭老蒋怎样排兵布阵,都难免失败的结局。

就在李宗仁宣布拒绝接受和谈协议的当晚,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便发起了渡江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3日,南京解放。

5月27日,上海解放。

白崇禧统帅的桂系精锐部队大部分被歼灭,其余部队先后起义。

此时,“李白”二人真正意识到,他们大势已去。

那么后路该如何走下去呢?原本亲如手足的两位老搭档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1949年11月3日,李宗仁逃到了昆明。而此时,白崇禧竟然破天荒地提出了一个“拥蒋方案”,支持蒋介石再度出任总统。

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两人的分歧:李宗仁是无论如何也不愿再与蒋介石有任何瓜葛。而白崇禧呢?依旧希望能够靠着“表忠心”来博得老蒋的好感,幻想着以此来获得优待。

不久之后,李宗仁带着妻子乘飞机经香港远赴美国,从此开始了流亡生涯。

而白崇禧依旧有些举棋不定。

在他看来,自己仍旧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像李宗仁那样流亡海外;二是跟随老蒋逃亡台湾。

跑到国外去,的确可以过上无忧无虑的平常人生活,但却要放弃在国民党内的一切荣誉、地位。对于这样的结果,白崇禧心中是舍不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跑到台湾去,就能得以善终吗?白崇禧无法给自己打包票。

毕竟早年间自己与蒋介石结下的矛盾太深。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白崇禧则主动请缨打先锋,带领手下的部队屠杀工人。

可是当政变结束之后,蒋介石对于白崇禧的付出却只字不提,也没有给予任何奖励,这让出了一把力气却毫无收获的白崇禧十分记恨。

不久之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对蒋介石发出声讨,而直系军阀孙传芳也集结部队卷土重来。面对外部的重重压力,白崇禧意识到机会来临,于是和李宗仁联手逼迫蒋介石下野。

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是“李白”二人的桂军、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绥军抱团取暖,共同对蒋介石发起的一场挑战。

而就在不久之前,面对解放军重兵南下,白崇禧再次与李宗仁联手,逼迫蒋介石下野。

所以,在这二十多年时间里,白崇禧就与蒋介石几次撕破脸,他的心中一直怀揣着隐忧:老蒋那睚眦必报的性格,真的会不计前嫌吗?

就在白崇禧犹豫之际,蒋介石派来的特使,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罗奇捷足先登找了过来。

两人刚一会面,罗奇就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如果先生能追随总裁去台湾,行政院长的位置是优先考虑您的。”

原来,就在不久之前,蒋介石已经逃到了台湾,并且特意嘱咐罗奇,一定要想尽办法把白崇禧也带过来。

而行政院长是什么职务呢?相当于现如今的国务总理,属于总揽政务的一把手。

对于蒋介石开出的这个条件,白崇禧心动了,于是在1949年12月28日飞往台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白崇禧抵达台湾之后,才发现自己上当了。

因为蒋介石根本没有履行当初的承诺,行政院长这一职务,被任命给了他的心腹陈诚。

而白崇禧,只不过被安排了一个“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这样的虚职。而且,白崇禧的身边被安插了许多特工间谍,监视着他的日常起居、一举一动。

由此来看,蒋介石对白崇禧依旧不放心,甚至可以说是恨之入骨。

蒋介石之所以没有对白崇禧下毒手,是因为考虑到他和李宗仁是桂系的代表人物。

现如今李宗仁逃到了美国,老蒋就需要紧握白崇禧这张牌。一是来宣扬自己的宅心仁厚,二是以此来制造舆论,给身在美国的李宗仁施压。

白崇禧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保住性命,他特意发表声明,要求李宗仁如果继续留在美国的话,就主动辞去代理总统的职务。

“深恐久旷国务,应请致电中央,自动解除代总统职务。”

在台湾的那16年时间里,白崇禧每天都如履薄冰,但他心中也清楚一点,只要李宗仁依旧生活在海外、并且身上还挂着“中华民国代理总统”这个帽子,自己在老蒋心中就是有价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李宗仁竟然回国了。

李宗仁曾经有个秘书名叫程思远,解放战争临近结束时辞去了国民党内的职务、前往香港生活。

1956年回国参观时,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接见,并且按照周总理的指示,与远在美国的李宗仁取得了联系。

经过程思远的牵线,李宗仁夫妇最终于1965年7月20日抵达北京,收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热烈欢迎。

这件事对于国内外来说,都是轰动一时的大事件,机场外早已被记者围得水泄不通,摄影师纷纷拍照记录下这一难得的历史时刻,记者们也开始纷纷提问。

就在李宗仁面对镜头一一作答时,突然有一名记者问道:“李宗仁先生,您和蒋介石的关系如何呢?”

听到这句问话,李宗仁笑着回答道:“他有许多缺点,但就我个人来说,还是有些喜欢他的。”

随后,李宗仁话锋一转,继续说道:“我们都是失败者,但我同时对自己的失败感到庆幸,正因如此,新中国诞生了!”

回国后的李宗仁一时之间引起世人的关注,而身在台湾被严密监视的白崇禧却大为恼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看着面前的报纸,看着报纸上昔日老友的照片痛心疾首,怒气冲冲地指责道:“德邻投共,我再也没法见人了。”

在老蒋眼中,白崇禧已经彻底失去了他的价值。

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惨死在自家卧室中。

最先发现这一幕的人,正是白崇禧的副官,根据他的回忆:白崇禧死状极惨,身体发绿、衣不蔽体,并且根据房间的杂乱程度来看,他临终前曾剧烈挣扎过。

正因如此,坊间有很多传言,声称白崇禧是被蒋介石派人毒害的。

但根据官方发布的声明,白崇禧是死于突发心脏病。蒋介石更是亲自前往灵堂吊唁,葬礼也是按照最高规格安排的,并且由何应钦、顾祝同、陈立夫等200多位军政要员组成治丧委员会。

由此可见,蒋介石对于白崇禧的葬礼极为重视,不少人也因此改变态度,认为白崇禧并不是死于老蒋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至今日,白崇禧的死因依旧迷雾重重。

李宗仁得知白崇禧的死讯之后,说的一句话似乎暗藏深意:“蒋介石待人毫无诚意,唯知玩弄权术。当兽尽狗烹之时,就要致人于死地。”

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因病去世,享年78岁。

至此,白崇禧、李宗仁相继离世,“桂系”这个代名词也就此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