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项目,柏林爱乐乐团此次上海之行历时约10天,将带来四场交响乐和数场室内乐演奏,创下历次来沪的最长“驻演”纪录。

“超长待机”模式下,上海乐迷究竟能听到怎样的曲目?这些曲目的设计有哪些巧思,曲目背后又有哪些“花絮故事”?

新闻晨报邀请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陶辛以及音乐作家田艺苗带来花式解读,在曲目单里“深度吃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柏林爱乐乐团 | Stephan Rabold

和首日的轻快风格不同,此后三场交响乐演出的曲目放眼望去,就非常“德系”了。勃拉姆斯的序曲带来庄严的开场,随后的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贝多芬的作品也各具特色。柏林爱乐在后续几天“全面回归”,拿出了看家本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瓦格纳:始乱终弃、借钱不还,但还是写出了不错的音乐

如果对瓦格纳的名字不甚熟悉,那么听一听《婚礼进行曲》你就会恍然大悟了。但估计了解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之后,你大概不会希望自己的婚礼上响起他的音乐——始乱终弃、欠钱不还、欺骗朋友,自诩为天才便目中无人。

但他又确实在音乐上留下了不少佳作,在歌剧领域尤其享有盛名,创作出了《尼伯龙根的指环》《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等经典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瓦格纳

这一次柏林爱乐演绎的《唐豪瑟》序曲与维纳斯山,在田艺苗看来是瓦格纳最好听的作品之一。其中的主人公——吟游诗人唐豪瑟被维纳斯诱惑而沉迷于维纳斯山的声色犬马,后来他厌倦了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重返人间,却因在歌咏比赛上当众赞美维纳斯而触犯神规,最终因恋人伊丽莎白的牺牲而受到感化才幡然醒悟。

瓦格纳一共创作了三版《唐豪瑟》,德累斯顿首演版稍显收敛和传统,后来在前往巴黎演出时进行了改编,增加了一些浪漫香艳的芭蕾舞元素,以符合当时巴黎贵族的审美情趣。后来在维也纳演出时,又较巴黎版本进行了一些收敛的修正,但仍比第一版放肆很多。“这一版本演出的次数相对少一些,对于柏林爱乐而言,倒是有些学术试验的意味在其中。”陶辛介绍道。

理查·施特劳斯:不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施特劳斯!

施特劳斯这个姓氏实在在古典乐界太著名,必须要区分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常客《拉德茨基进行曲》、《春之声圆舞曲》以及《蓝色多瑙河》这些曲目,出自奥地利维也纳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父子。

而理查·施特劳斯是德国作曲家,与上述施特劳斯家族并无关联。此次在27日的音乐会下半场,将上演他长达45分钟的大型交响作品《英雄生涯》。

“这是一位有些自恋的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把自己比作英雄,表现自己的人生。”虽然创作者在作品中“夹带了私货”,但在田艺苗看来,理查·施特劳斯仍然是一位作曲技巧很强的作曲家,既可以创作哲学性很强的音乐,又可以创作出很具象化的音乐,常常一个人就可以掀起一个管弦乐团。

“我们现在的很多电影音乐其实都是从他的交响乐中得到了影响。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就用了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来配乐。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2001太空漫游》贝多芬:一生中最温暖的曲目,诞生在热恋期

王羽佳出场的第二个演出日,贝多芬的《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勃拉姆斯的《e小调第四交响曲》显得中规中矩。

虽然贝多芬的名字已经无须多做介绍,但此次演出的曲目还是非常值得一提。因为这部作品诞生于一个温暖甜蜜的时期,彼时的贝多芬正与他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经历着重逢后的热恋。

于是连同在这个时期创作出的《第四交响曲》以及他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都堪称贝多芬一生中最温暖的作品。罗曼罗兰更是评价说,《第四交响曲》保存了贝多芬一生中最明朗日子的香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贝多芬

有业内人士评价,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是在描写神话故事中奥菲欧向爱神哭诉、去地狱救赎自己爱人的情节——乐队最初非常强势,钢琴只能以微弱的态势进入,而随着音乐的进展,慢慢地乐队的声音柔缓下来,仿佛就是奥菲欧感动了爱神,最终救回爱妻的真实写照。“这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贝多芬当时心路历程的映射。”陶辛分析道。

但这场可能最接近婚姻的一次热恋并没有如愿修成正果,平民出身的贝多芬终究与贵族小姐有着巨大的身份差异,这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也只能以“BE”告终。这样看来,“贝四”的温暖欢乐不禁又多了份遗憾的色彩。

勃拉姆斯:抛开对舒曼夫人的苦恋之外,他偶像包袱还挺重

同样经历过情感纠葛的音乐家,还有勃拉姆斯。年少时遇到了自己的伯乐、著名作曲家舒曼,却在后来的日子里一发不可收拾地深陷对舒曼夫人“克拉拉”的爱恋中,并深情发言“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哪怕后来舒曼病逝,勃拉姆斯也没能大方地追求心中所爱,一封封不曾寄出的情书中写满了他心中的纠结。

此次柏林爱乐选了勃拉姆斯的两部作品,27日的开场曲目《d小调悲剧序曲》就是他的一部忧伤之作。而29日的《e小调第四交响曲》则是他功成名就之后最为松弛温暖的一部作品,也是他交响曲的绝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一直被当成贝多芬的传人,光《第一交响曲》就写了20年,他太害怕写砸了,所以曲风总有一种惊悚的夸张感,声嘶力竭的。好在问世之后还是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结果第二年他就写出了《第二交响曲》。”陶辛介绍道。可见心态对作曲家的创作有多重要。

“写第四交响曲的时候,距离他离世还有12年,这也是他最后一部交响曲了。前面三部作品都获得了世人的认可,到了第四部明显从容松弛了不少,曲风亲切温暖,一点也不晦涩,好像把这个体裁能说的话都娓娓道来、和盘托出了。”

如此看来,29日上演的这两首曲目,都是温暖柔缓的作品。适合在现场闭上眼睛,享受一场怡然的治愈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