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科幻影视正迎来一波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三体》系列、《流浪地球》等作品的成功,国产科幻电影逐渐崭露头角,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关注与讨论。

然而,面对AI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有效融合这一新兴力量,推动国产科幻电影迈向更高的艺术与技术巅峰,成为了行业内外共同关注的话题。AI技术以其高效、创新的特性,正逐步渗透至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从特效生成到前期设计,乃至剧本创作,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AI在国产科幻影视实践中的利与弊”专题论坛上,多名电影人从自身实践出发,阐明了AI目前能够在影视制作中发挥的作用,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的短板,以及从业者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视AI对产业的影响

目前,电影《流浪地球3》已定档2027年,此外,《球状闪电》《三体2:黑暗森林》《赡养人类》等作品的改编拍摄也都被提上日程。

作为科幻片,最重要的就是科幻场面,需要大量的高级特效完成视觉效果。现场一位从事影视特效的人员告诉记者,特效是科幻电影的重中之重,这几年国产科幻电影能够取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特效优秀,如果一部科幻电影的特效做好了,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在AI风潮高涨的当下,AI对特效到底能有多大帮助?尤其国产科幻电影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

浙江传媒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陈奕说,他的学生都是艺术类,在专业上下了十多年的功夫。有学生问:“AI出来之后,大幅降低了绘画的门槛,自己何必还要学画画?”陈奕给出的答案是,人要作为一个好的提问者和一个好的决策者,就是给AI发出指令,也要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你要让AI画一幅名家的画,你自己也得知道名家画的特点”。

对于目前AI在影视方面的应用,他觉得,从文学化到影像化的过程中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还可以在前期创作过程中提供多种选择,最后再经过人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设计。

对于电影制作的成本,汪诘并不认为AI能够大幅度降低高质量电影的成本,“将来即便AI发展成熟,用它来制作电影,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对于AI未来的发展,汪诘觉得可能跟CG动画的路径有些类似。他说,20年前CG动画生产出产品时,人们十分惊艳,当时曾有观点认为“未来的电影不需要真人,将全部是动画”,可是20年过去了,CG动画并没有取代真人。

徐竹也说,目前在具体运用中,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前期工作,比如美术指导制作相关图形,现在一两天就能完成,确实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但她认为,AI终究只是工具,无法取代人类,因为AI没有发展出自己的智能,所表达的都是人们赋予的内容。生成内容没办法完美地实现人们想要的东西,永远都有超出人们预料的地方,“AI确实能够给到一些更新的灵感,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