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6月21日,据外媒消息,近日,美国宇航局(NASA)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捕捉到了巨蛇星云的耀眼图像,揭示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天文现象,为一项长期存在的恒星形成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NASA

在这张令人震撼的图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左上角整齐排列、细长的“原恒星流出物”。这些喷流以有序的方式从周围物质的旋转盘中喷出,表明形成中的恒星群以相同的方向旋转。这一观测结果与天文学家长期以来的猜想相吻合。

NASA解释称,图像左上角的明亮块状条纹,类似于电影导演JJ Abrams风格的镜头眩光,实际上是星际气体云向内坍缩时产生的向外喷射的喷流所引起的冲击波。随着正在形成的恒星逐渐凝聚并加速旋转,部分物质会垂直于圆盘向外喷射。

“天文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当云层坍缩形成恒星时,恒星会倾向于朝同一方向旋转。然而,我们之前从未如此直接地观察到这一现象。”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克劳斯·蓬托皮丹在博客文章中写道,“这些排列整齐的细长结构为我们记录了恒星诞生的基本方式。”

巨蛇星云,距离地球约1300光年,仅有一两百万年的历史。NASA指出,图像中心的密集原恒星群包含年龄不到10万年的恒星。此外,巨蛇星云是一种反射星云,其内部或附近恒星的光被气体和尘埃云反射而发光。

此次观测由JWST的近红外相机(NIRCam)完成,覆盖面积广阔。NASA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利用该望远镜的近红外光谱仪(NIRSpec)研究巨蛇星云的化学分解,以期获得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