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纪洁

前言

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明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货币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大明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对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对金融、财政管理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建国之初,朱元璋就开始着手建立新的金融体系。他最初计划是采取唐宋之钱制,铸造铜钱进行流通。后来因为铜料匮乏等诸多原因,开始印制和发行大明通行宝钞,禁止白银、铜钱用于民间交换,逐步建立起单一的纸钞体制。因为宝钞发行没有准备金,主要用于财政支付,不久就迅速贬值,铜钱铸造开始增多。明代中晚期白银开始成为货币进入流通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出生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的经历可谓是充满了困苦与悲惨,家庭穷困到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更不用说提供给他良好的教育。由于家中贫窭不堪,朱元璋从小就以给地主家里放牛为生。元朝至正三年(1343年),濠州遭遇了严重的旱灾,次年春天,蝗灾和瘟疫接踵而至,致使濠州地区的百姓生活陷入绝境,朱元璋的父母、大哥、侄儿等亲人先后逝去,被迫背井离乡乞讨讨生活,一度还进入寺院出家。朱元璋25岁时,他的伙伴邀请他加入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队伍,他欣然接受邀请,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反对元朝暴政。他聪明能干,逐渐受到郭子兴的赏识,开始在军中崭露头角。由于朱元璋卓越的军事天赋,他很快成为郭子兴队伍中的核心人物,后陆续击破其他各支农民起义军,扫平元朝的残余势力,于1368年,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统一的中央集权正式建成。

铜钱取代纸币,可稳币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建国之初,朱元璋的本意是想以足值的铜钱来取代纸币,借以稳定币值,继而推动工商业的恢复与发展,但是实际上事情并没有按照他最初设想的那样发展。 朱元璋布衣出生,懂得民间疾苦,而且亲身经历了元朝末年政府钞法屡变,滥发纸钞,造成纸钞巨额贬值的过程。 因此,他深知货币的重要性,在明朝建立后,决定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铜钱流通制度,于洪武元年(1368年)颁布了“洪武通宝”钱制,规定五等钱式,分别是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即小平钱)。 除在京城设铸钱机构——宝源局外,另外在地方各省设立宝泉局,宝源局、宝泉局共同铸造“洪武通宝”钱,以供流通领域之需。 这种以铜钱为流通媒介的情况直至洪武七年。 这一时期,明朝以铜钱为本位币,但同时对民间交易中行用的各类通货并未严加干预,这种状况也是国家初创阶段的一种过渡。 因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起义军胜利后带来的果实,朱元璋很担心由于施政纲领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产生负面问题,不能获得民心,导致政权不稳,社会动荡,也会有人像他一样振臂高呼,拉起队伍,高举起义旗帜,推翻朱姓王朝统治。 所以,他登基伊始就实行了一系列减赋利民的优惠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初期百废待兴,朝廷决心实现小国寡民、藏富于民的社会模式: 为扩大耕地面积,鼓励老百姓走出去开垦荒地,由政府负担他们的路费和其他开支; 为大力促进百姓耕种,鼓励人们发展农业,不断降低农业赋税。 一系列减赋政策的实行,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提高了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受到民众欢迎,有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但同时也意味着国库收入的锐减。 一方面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国家各项支出并没有减少。 为此,朱元璋不得不缩减官员的俸禄,降低一些不必要的开支项目。 但是,明朝建立之初,面临退守草原蒙元势力的随时反攻、东南沿海地区倭患的不断骚扰,使得军费开支不断增大,如何在短期内充盈国库,满足各项开支,是朝野上下面临的棘手问题。

此外,从铜钱铸造成本、商品交易规律角度出发,政府也面对重重困难。 据《明实录》卷九八“洪武八年三月”条目记载: “洪武八年三月辛酉朔,诏造大明宝钞。 时中书省及在外各行省皆置局,以鼓铸铜钱,有司责民出铜,民间皆毁器物以输官,鼓铸甚劳,而奸民复多盗铸者。 又商贾转易,钱重道远,不能多致,颇不便。 上以宋有交会法,而元时亦尝造交钞及中统、至元宝钞,其法省便,易于流转,可以去鼓铸之害,遂诏中书省造之”。

具体说来,朝廷认为使用铜钱主要有三个缺点,那就是铸造铜钱的原料严重缺乏,政府甚至动员老百姓毁掉家里的铜器,造成铜钱铸造劳民伤财; 奸民盗铸时有发生; 商贸交易时,铜钱沉重,如果交易路途远就非常不便。 而纸币的使用则不然,两宋有交子、会子,元朝有中统和至元宝钞,宋元期间就已有了较为成熟的纸币流通管理经验。 纸币轻小,便于流通,可以避免鼓铸铜钱之弊。

纸币卷土重来,可稳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明通行宝钞

在这种情况下,惟有发行纸质货币方才可以帮助大明政府迅速积累财富,以期实现货币统一、财政便捷的目标。 朱元璋虽然深知纸币制度崩坏对元朝倾覆的影响,但出于强化中央集权、缓解财政压力、降低铸币成本、方便商品交易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加上钱法不畅,毅然决定发行纸钞,明代纸币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

洪武七年,朱元璋在京城设立宝钞提举司,印制“大明通行宝钞”,面值包括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六种,宝钞一贯等于白银一两,四贯等于黄金一两。 最初规定,民间交易一百文以上使用纸币,一百文以下则使用铜钱。 这就做到了纸币与铜钱、铜钱与黄金、白银的比值挂钩。

为扩大使用范围,宝钞发行之始,朱元璋还采取各种措施,严格禁止民间以金银为通货进行交易,以此提高宝钞的使用率和流通率。 朝廷还制定了明晰的法规,打击纸钞伪造,保障宝钞的信用。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又禁止铜钱流通,这样,宝钞就成为大明王朝唯一合法流通货币,但此时宝钞贬值已超过六倍之多。

大明通行宝钞最初在明朝政府的强力推行下,出现了二十多年的短暂稳定期。 但因为无限制滥发,没有制定科学的纸币发行制度和建立准备金制度,导致宝钞币值大幅贬值,物价上涨。 而且,因为伪钞印制数量也屡增,市场上随处可见,严重扰乱了流通领域的正常流通秩序。

朱元璋曾作《野卧》诗,“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伸长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这首诗气势恢宏,诗中洋溢出的藐视一切,颠倒乾坤的豪情震撼人心,但纵使作为一代枭雄,大明王朝缔造者,面对货币流通领域种种棘手问题,也是无能为力,尽管目睹和亲历元朝纸钞的泛滥,百姓生活穷困潦倒,由此导致爆发了风起云涌、席卷全国的元末农民起义,但朱元璋内心万般无奈,束手无策,只能重走发行纸币之路。 而他也不会想到,自己精心设计的纸币制度最后土崩瓦解,后期大明宝钞已经完全成了一张张废纸,“病根深伤赛毒瘤,纸币贬值如狂牛”,即便扔在街上都没有人捡拾。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