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八联圩的小天鹅。 傅云飞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庐江矾矿生态修复治理后满目青翠。

青山绿水醉人眼,风景如画入心间。

自2021年5月起,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下简称“巢湖流域山水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第一批山水工程,合肥就持续推进巢湖流域山水工程。

修山育林、节水养田、治河清源、修复湿地……目前,这里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成功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优秀案例。

记者从巢湖管理局获得,巢湖流域山水工程47个子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底全部完工。

  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入选联合国优秀案例

夏日时节,十八联圩水清岸绿,繁花似锦,飞鸟还巢。

芦竹沼泽、湖泊湿地等多种生境初具雏形;“长腿娘子”黑翅长脚鹬等各种鹬鸟正在这里繁育后代,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上仙子”水雉也正与“爱人”共筑爱巢,还有前段时间过境的全球极危物种黄胸鹀……随着湿地环境越来越好,十八联圩的候鸟们总会如期而至。

肥东县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属于巢湖流域山水工程的重大支撑性子项目。该湿地位于巢湖北岸,巢湖一级支流南淝河的入湖河口就在这里。总规划方案中湿地总面积约27.6平方公里,是环巢湖十大湿地之首。

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位于该湿地核心保育区,面积约4.3平方公里,属于巢湖流域山水工程“一湖两带八区”中“环巢湖生态保护带”4个子项目之一。

经过恢复,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累计恢复林草植被263.2公顷,现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沉水植物带、浮叶植物带、挺水植物带。同时,十八联圩湿地在退养鱼塘基础上,进行了地形改造和水系连通,打破了区域阻隔,构建多种湿地生境,包括浅水区、深水区、湿草地、沼泽林、第二滩岛、季节性草滩和生态渗滤岛7种生境,十八联圩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

“这样的生境修复对于鸟类等生物多样性的提升有着极大作用。”巢湖生物资源调查专家虞磊表示。留鸟和候鸟纷纷在修复区内栖息觅食,十八联圩鸟类由建设前的64种增加至190种,包括东方白鹳、黄胸鹀、卷羽鹈鹕、白琵鹭和小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21种。

十八联圩湿地曾因种植业、养殖业和居民生活造成的污染相互交织,湿地生态功能一度遭到严重破坏。此次“山水工程”修复完成内源污染治理面积270.62公顷,消除鱼塘底泥污染释放风险通过水生植物的合理搭配,构建完整的水生植物净化系统,有效净化南淝河来水,削减入巢湖污染负荷。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进水水质为IV或Ⅴ类,净化后水质好于IV类甚至达到III类,部分时段可达II类。

此外,十八联圩湿地修复还让城市防洪压力得到缓解。通过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可以提高行蓄洪功能,在极端降水条件下,这里可消纳1.09亿立方米洪水,能初步缓解防洪压力,有效保护城区安全。

“通过退渔还湖、退塘还湿,内源污染分级处理、生态渗滤岛等技术,消除底泥释放风险,构建湿地生境,形成‘水下有草、水中有鱼、水上有鸟’的湿地风貌,十八联圩湿地生态效应已初步显现。”该负责人表示。

目前,十八联圩湿地三期修复面积320公顷、林草等植被生态覆绿面积286公顷、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面积410公顷,分别占巢湖流域山水工程相应绩效目标的81%、7%、88%。

更让“巢湖流域山水工程”的建设者们兴奋的是,2023年,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获“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2024年4月成功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优秀案例并向全球展示。“收到入选邮件的那一刻,跟上学时论文被接受一样兴奋。”巢湖流域山水工程技术服务负责人傅海峰的这句话也代表着整个团队的心声。

  兆河庐南矿山生态修复绿水伴着青山来

当车子驶入庐江县矾山镇境内,千年矿山矾山映入眼帘,而今这里早已没有了滚滚浓烟,而是绿水伴着青山而来,各种生态美景相映成趣。

自2021年7月起,包括矾山在内的兆河庐南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开启。这一修复工程属于巢湖流域山水工程“一湖两带八区”中“大别山丘陵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维护带”的子项目之一,重点治理包括矾山、福泉山、牛头山3处废弃矿山,治理区面积约74.94公顷。

兆河庐南矿山位于大别山丘陵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维护带,而庐南地区矿山的开采可追溯到唐中宗时期,历史悠久。长时间的矿业开采,对周边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由于这里地处巢湖流域上游,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意义重大,矿山修复并恢复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势在必行。

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针对废弃矿山特点,实施地形地貌重塑、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植被重建及水土污染治理等工程措施,恢复和重建已退化或破坏的生态系统,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使其恢复到自然演替状态。目前该矿山项目正处于生态维护期。

如今的庐南矿山不仅实现了生态效益,很好地解决了受损山体中高坡水土流失问题,植物多样性逐步恢复,还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里打响矿山旅游品牌,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植物相搭配,构建了多样层间植物景观群落,与原山貌既融为一体又彰显特色,实现了“山中有水,水绕山流,山明水净”。

如今的庐江矾矿已经成为休闲游憩的新打卡地,与庐南川藏线、民宿文旅等结合,总体游客接待量从2021年8000人次增加至2023年10万人次。将废弃矿山打造成集科普、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矿山公园,也实现了“旅游+”多业融合发展,吸引了约3000万元的社会资本投资民宿等矿山文旅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业的发展,也吸引了当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矾山镇常住人口从2021年的3.4万增加至2023年的3.9万,助力乡村振兴。

  巢湖流域山水工程 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完工

巢湖流域山水工程是“十四五”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湖泊型项目。

项目一共包含了47个子项目,包括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兆河庐南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巢湖市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黄陂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

按照巢湖流域以湖区为核心、以入湖河流为轴线的向心状水系特点,针对巢湖流域诊断出的生态问题与保护修复目标,将巢湖流域划分为“一湖两带八区”11个生态修复单元,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实施修山育林、节水养田、治河清源、修复湿地、休渔养湖、乡村整治、空间管控及智慧监管等8大类工程措施,总投资估算约151亿元。

2021年5月,“巢湖流域山水工程”正式开启,截至2024年6月,巢湖流域山水工程47个子项目中,41个子项目已基本完工,6个子项目正在建设。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949平方公里,矿山生态修复面积352.95公顷,水源涵养区生态修复面积20.4公顷,湿地修复面积417.1公顷,河道修复长度110.3公里,林草等植被生态复绿面积4270公顷。“山水工程”绩效考核两次在自然资源部通报中排名前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要“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如今,巢湖流域山水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两山”理念在这里深入人心。青山环绕绿水,飞鸟穿过丛林,风光旖旎的巢湖正在向人们展示一幅幅美如画卷的姿态。

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记者 张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