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贾樟柯的言论,汪海林也忍不住要骂娘了,虽然没有指名道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数据和某些现象就可以看出,汪海林说的一点都没有错。

例如,2022年中国电影年度总票房TOP20中,来自好莱坞的佳作仅占一席!

这个数据简直让好莱坞人无地自容。曾几何时,他们对亚洲市场视若珍宝,可如今在华市场的票房表现却是一路下滑,简直惨不忍睹。

自2017年起,一众备受好评的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内地接连遭遇滑铁卢:《X战警:黑凤凰》、《阿凡达2》、《蜘蛛侠:英雄无归》、《星球大战9》......这些被视为"保底大作"的科幻巨制,在华上映后收获的口碑和票房都相当糟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其原因,固然有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好莱坞对内地观众的审美偏好仍存在着难以弥合的认知鸿沟。

被边缘化的"眯眯眼"

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硬伤",就是影视作品中对亚裔形象的固有偏见和丑化倾向。

多年来的好莱坞大片,我们不难发现亚裔面孔通常是出镜率极低、地位微不足道。就算是出现在大制作中,所扮演的也多半是一些小角色、反派或者"低智"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2016年的科幻大片《独立日:卷土重来》中,一个亚裔角色不仅个头矮小,而且长相丑陋、说话夹杂"芝麻"口音。整部影片中,他的存在感可谓是极低。

可以说,在好莱坞人的潜意识里,亚裔就应该是这副愚笨、丑陋的模样。

然而,这种歪曲和贬低亚裔形象的做法,对整个亚裔群体而言无疑是一种文化歧视和精神伤害。久而久之,难免会在青少年群体中造成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影响。

根深蒂固的"美国救世主"情节

除了上述偏见,好莱坞影视作品中还存在着另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们往往将美国塑造成了"拯救世界"的英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反恐、救灾还是阻止外星人入侵地球,美国英雄总是要冲在最前线,扮演"人类救世主"的角色。与此同时,包括亚裔在内的外国角色,要么是彻底的"路人甲",要么就是助纣为虐、与反派狼狈为奸的家伙。

比如2019年的科幻大片《复联4》中,当钢铁侠痛失所爱、陷入孤独绝境时,身旁唯一的"朋友"就是一个憨憨的胖子酒保——而这个酒保,依然是一个亚裔面孔。

可见,即便是在漫威的"正义宇宙"中,好莱坞人也难以摆脱对亚裔形象的固有成见。他们认为,亚裔只配做陪衬,而不是去担当真正的"英雄"角色。

这种"美国英雄主义"和"白人至上"的潜在逻辑,是否已经根深蒂固,令人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莱坞影人的"骄横"

面对在华市场的每况愈下,近来不乏一些好莱坞影人开始肆意指责和质疑中国观众。

比如著名制片人乔·卡纳汉就曾公开抱怨:"中国观众为什么不爱看我们拍的电影了?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一位不具名的好莱坞导演也曾斥责说:"中国人有义务支持我们的电影,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他们必须反思一下,为什么不爱看我们的作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言论是视中国观众为"理所当然"的奴仆和摇钱树,极度缺乏基本的尊重。他们不思自省,只会一味地责骂观众。如此骄横的态度,让人失望。

中国观众之所以"弃挡"好莱坞大片,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作品中存在太多文化偏见、缺乏包容开放的心态。

我们爱看中国电影人自己拍的国产佳作,并非出于任何"民族情绪"或"排外心理"。相反,这正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和本土影视事业蓬勃发展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至今日,中国电影已在全球影坛占据一席之地。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优秀的中国电影人,敞开胸怀创作出更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