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在一次重要会议中。

毛主席怒批国宴太过铺张浪费,往往是吃掉的,还没有扔掉得多。

为了招待外国宾客,国宴一直是按照最高水准准备的,但很多外国人却根本不吃这些。

爱惜粮食的毛主席看不下去了,定下规矩:“我们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就可以了。”

从那之后,我国就一直秉承着毛主席的教导,国宴的规格也一直是四菜一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举国上下的目光都聚焦在10月1号的开国大典上。

随着毛主席慷慨激昂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开始走向了繁荣。

等到开国大典结束后,在场的600多位来宾,被安排到北京饭店进行用餐。

这顿晚餐也被称为“开国第一宴”。

北京饭店离天安门广场不远,为了照顾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们的口味,是费尽了心思琢磨菜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我国地大物博,光是菜系就有八种,那招待这些宾客,究竟用哪种菜系最为妥善呢?

其实,早在宴会前一段时间,周总理就在思考这一问题。

经过再三思虑后,周总理没有选择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而是选择了家乡的淮扬菜。

个中原因也很简单,鲁采虽然深受我国大部分人民的喜爱,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宾客,不一定能适应其菜品。

周总理所选的淮扬菜,南北方菜系都兼顾。

淮扬菜主要以鸡鸭鱼肉为主,且十分讲究刀工,菜品品相十分精美

并且口味也十分适合大众,对于五湖四海口味不同的来宾正适合。

接到了周总理定下的菜系后,北京饭店忙得是热火朝天,他们更擅长的是制作西餐,面对淮扬菜的烹饪是一窍不通。

周总理仿佛早有预料,他从当时北京著名的淮扬菜餐馆“玉华台”,专门调来了9名厨师,由他们来掌勺。

可见周总理对“开国第一宴”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9名厨师个个身怀绝技,厨师长朱殿荣十几岁就开始掌勺做菜,其拿手的“红烧狮子头”“烧四宝”俘获了多少老饕的心。

面点师傅孙九富,最擅长的是淮扬汤包,他做出来的汤包口感软糯鲜香。

并且孙九富做汤包的速度,也是非常快,面对600多位宾客也丝毫不慌。

用一双巧夺天工的双手,做出了600多份汤包,其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这次国宴上,一共准备了8道凉菜,8道热菜,4道点心,主菜主要是红烧狮子头、鲍鱼四宝、红烧鲤鱼、翡翠虾仁、红烧鱼翅等等。

面点则是:淮扬汤包、炸年糕、黄桥烧饼、艾窝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这些菜或许不算多名贵,但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已是最高水准。

国宴上的服务员,也经过了紧锣密鼓的训练,上菜的时间和站位都经过反复排练。

服务员们脸上都面对笑容,礼仪方面也做到了万无一失,给参加国宴的宾客,留下宾至如归的感受。

“开国第一宴”在各方的通力协作下圆满落幕了。

现场的一幕幕,参与宴会的厨师多年后仍然铭记于心,他们纷纷表示,能为这次宴会掌勺,是一辈子的荣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每年时逢国庆,都会举行一次国宴,来庆祝历史性的一刻。

等到了1959年,建国十周年时,国宴的地点也从北京饭店,搬往了刚刚建成的人民大会堂。

相较于十年前的600人,这次的国宴参加人数,增加到5000人。

面对庞大的来宾数量,这筹备工作早早就开始了。

这次被调来筹备的各路名厨,数量就达到了上百人。

这次国宴菜单的拟定,延续了之前国宴的风格。

但是考虑到众多外国友人也会参加,为了外国友人的口味着想,在菜品上也进行了一些调整。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此次宴会中的菜不能有骨头,现场宾客数量太多,当着众多人的面吐骨头,实在是有损形象。

面对众多的宾客,中央上上下下,各种工作人员忙前忙后,疲于奔命。

毛主席见状,便下令此次宴会菜品中减为2道热菜,其他多以凉菜和水果点心为主,也为严阵以待的厨师们,减轻了不少压力。

这次5000人的国宴,服务员数量也达到了上千人。

为了届时现场秩序不混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次的服务员经历了更严格的训练,上菜时能够做到整齐划一,像军队那样训练有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在一个月前就开始筹备,终于这次5000人的宴会也圆满结束。

此次国宴也获得了外国友人的高度赞赏,都称中国果然是东方文明第一大国。

此后国宴的规格,更是越来越大规模,人数也由5000人增加到了上万人。

然而1959年这次国宴所消耗的精力财力,也是巨大的,毛主席将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随着中国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往来日渐频繁,接待外宾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为了让外宾们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礼宾部门也顶着巨大的压力,为了让外宾们吃好喝好,那是煞费苦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的是,在60年代时,我国很多地方的人民,因为自然灾害都吃不上饱饭,和招待外宾的国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毛主席对国宴的铺张提出了不满,他批评道:“为了招待外国宾客,国宴餐桌上,都是燕窝鱼翅等名贵菜品。外国人根本不爱吃这些,浪费了很多钱。”

毛主席思考了一番再次说道:“我看以后,就用四菜一汤来招待他们就可以了。”

国宴之前每次接待外宾时,采用的食材都选用最顶尖的,等到宴席结束往往还剩下一大半,造成了很多浪费的现象。

毛主席也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带兵打仗时战士们往往要靠草根充饥。

看到国宴上铺张浪费的情况,再联想到老百姓们的生活水准,无疑对国宴铺张浪费的情况十分痛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5年,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中,着重对外宾接待作出了重要指示。

一要降低宴会规格,避免铺张浪费。

二是精简调配宴会陪同人员,不要造成人力的浪费。

三是减少礼品的赠送,不能放任送礼,这些不正之气增长。

四是收到礼品一律充公,以此来杜绝收礼的现象。

毛主席一向痛恨铺张浪费,提倡节约是美德。

生活中的毛主席也是一直以身作则,早在作战时期,便一直是做到了跟士兵同甘共苦。

有一天开饭时,毛主席看着自己碗中的白米饭,突然想了解下士兵们的伙食如何。

待毛主席来到士兵们吃饭的地方,打开食桶后,却发现里面只是稀薄的野菜粥。

毛主席没有多说什么,转身离去,等到回来后手中正端着白米饭。

毛主席再次打开食桶,将碗里的白米饭倒进去,然后用大铁勺搅合了起来。

随后,毛主席乘了一碗掺杂着白米饭的野菜粥喝下,他对周边的士兵说道:“我要和大家做到同吃同住。”

毛主席这一举动,直接将“官兵不同灶”这一行为废除,在他的部队里,不会有这种陋习。

面对着毛主席的所作所为,现场的士兵们十分动容,他们哽咽着喝下野菜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抗战胜利建国后,随着国家的发展,日子渐渐比从前好过了很多。

毛主席也没有忘记初心,一直秉持的节约的特色。

作为国家领导,他的饮食都是很朴素的家常便饭,衣服也是一穿好多年。

常穿的睡衣破了他也不换,打上补丁缝补过后继续穿着。

某一天,外交官在向毛主席汇报外宾来访的消息时,注意到毛主席穿着的皮鞋,有了破损的现象。

外交官深知毛主席朴素的作风,但是接见外宾在即。

外交官为了国家形象考虑,外交官准备为毛主席买一双新皮鞋,遇到重要场合都可以穿。

毛主席拒绝了外交官的好意,他认为这是不必要的消费,鞋子还能穿为什么要换。

毛主席还对外交官笑道:“外宾是来见我的,还是来见我的皮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了自然灾害时期,毛主席看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誓要做到与人民同甘共苦。

毛主席的饮食中从此不见荤腥,只有一些粗茶淡饭。由于日夜操作政事本就十分费神,最终因为营养不良得了浮肿病。

毛主席一直以来,都教导身边的人,要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拒绝铺张浪费。

看着国宴如此大费周章,毛主席是寝食难安,最终才下达了命令,要求精简国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对国宴规格有了明确的规定,外交部也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向中央提交了整改报告。

报告主要内容为:宴会上不得再出现燕窝、鱼翅等名贵菜品,菜品份量减少为四菜一汤,不得再有铺张浪费等现象出现。

中央很快也通过了这项报告,开始实行国宴精简。

可是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

从前的国宴标准已经实行了那么多年,现在变为四菜一汤,会不会引起其他外宾的不满,认为我国怠慢了他们。

眼看着不久后,来自阿尔巴尼亚的代表团,就要来访中国。

怎么接待的问题,困扰着中央上下,到底该拿出怎样的水准,来接待这些外宾呢?

周总理也很重视这一问题,再三思虑后,想出了个绝妙的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时间到了1965年5月,阿尔巴尼亚代表团来访中国时。

周总理带领他们来到了,山西大寨村参观,要带领外国代表团,体验一下我国人土风情。

等到了中午的时候,因为地处偏僻的寨子里,无法准备太多佳肴,只能就地取材。

给外国代表团们,拿出了村民们最常吃的窝窝头、碴子粥、咸菜等等。

这顿寨子里的午餐,最丰盛的是当地特色羊肉饺子。

阿尔巴尼亚代表团吃下食物后,反应也大大超乎了意料。

他们平常吃腻了山珍海味,乍一吃到这些民间粗粮,只觉得十分独特可口。

等阿尔巴尼亚代表团了解到,这些都是中国农民们的吃食后。

代表团主动提出了降低国宴标准,就和这些普通百姓吃一样的东西就可以,不用格外优待。

这次阿尔巴尼亚代表团的来访,也在双方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此之后,国宴就开始了四菜一汤的标准。

除却四菜一汤外,国宴上也会备好点心水果,还有一些可口的凉菜。

虽然数量上不似从前丰盛,但是食材的品质一直很有保障,菜肴的制作方面也是用尽了心思。

等到了1984年,国宴也由原来的“四菜一汤”增加修改为西餐“三菜一汤”。

凉菜也由以前的一道道上菜,改变为做成大拼盘统一上菜,这样上菜的程序也得到了简化,耗费的人力也大大减少。

后期,国宴更是加入了自助餐等形式,吃多少拿多少,也就不会造成浪费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准已越来越高,国宴的标准也一直还是“四菜一汤”。

真正做到了落实毛主席的所说的,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勤俭节约成为国宴一直以来的方针。

建国73年以来,从“开国第一宴”到现在的“四菜一汤”,也能看到我国接待外宾的转变。

国宴的变迁展示了,我国脱离虚幻的繁荣,开始了务实节俭风格。

毛主席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