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香港一日》的第1765期

香港将连续三年上调8所大学学费 每年幅度为5.5%

香港特区政府20日公布,自2025-2026学年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大学的学费将连续三年上调,平均每年上涨幅度为5.5%,涉及8所香港公立大学,包括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大学。

新收费标准下,教资会资助全日制学士学位、研究院修课及研究课程每名学生每学年学费,将由当前的42100元(港币,下同)上调至2025-2026学年的44500元,而2026-2027学年及2027-2028学年,学费则分别为47000元和495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资会资助学位课程学费上一次调整为1997-1998学年,已有27年没有调整。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将学费水平的目标成本收回率订在18%,多年来,成本收回率因经济起伏有所波动,但由于提供高等教育的成本普遍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成本收回比例持续下跌。以2024-2025学年的情况而言,预测收回成本将下滑至12.5%的低水平。而按经调整后的学费水平,2027-2028学年的成本回收率将稍微回稳并改提高13.4%。

发言人表示,特区政府一直以审慎的态度处理学费调整,并在考虑相关建议时,尽力在所有相关因素包括公共财政政策以及为学生提供可负担的高等教育之间取得平衡,以求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确保有关界别长远财政的可持续性。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当日会见传媒时表示,特区政府调整学费的原则是加幅温和,让学生能够负担得起。他表示,特区政府的目标是资助大学生约82%学费,但现时有关资助所占比例已经接近九成,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有在香港高校读大二的学生认为,特区政府要加学费无可厚非,学生不能控制,但不应连续3年涨价。该学生表示,不少同学都通过贷款缴付学费,如今加学费会加重学生还款负担,期望特区政府能延长还款时间,减轻财政压力。

香港学友社学生辅导顾问吴宝城则认为,大学学费冻结多年,为应对成本上升及特区政府财政压力,加价可以接受,又指分3年加价是适当且循序渐进的,涨价幅度贴近通胀,符合社会预期。吴宝城称,学费增加会加重部分学生的负担,但现有机制已有不同借贷计划,相信能支持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影响不大。

此前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认为,暂时无意在3年后再加学费,但吴宝城预料,特区政府为达到18%的学费水平目标成本收回率,3年后肯定还有再加。他希望特区政府不要视目标为硬指标,担心若学费加至超过每年5万元,届时将对学生构成较大影响。

调查:逾六成香港市民肯定特首上任两年施政表现

据港媒20日报道,紫荆研究院于6月6日至16日,以语音电话随机抽样,成功访问了685名18岁或以上的香港市民,了解他们对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两年以来整体表现的评价。

报道称,过去半年,特区政府成功争取多项中央挺港惠港政策,推动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扩大开放内地赴港澳自由行城市,提振香港旅游业发展。特区政府同时因应民意,宣布全面“撤辣”,暂缓实施垃圾收费,有效响应市民要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六成受访市民“倾向满意”特区政府整体工作表现。另外,对于特首李家超工作表现,表示“倾向满意”的也有六成三,结果反映特首李家超的施政表现得到市民普遍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近七成受访市民表示“倾向满意”特区政府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工作。就特区政府在不同政策范畴表现的取态,调查显示最多受访市民认同特区政府的房屋政策,有近两成受访市民表示“非常满意”,另外有超过四成表示“满意”,整体“倾向满意”的比例达六成,结果显示特区政府的房屋政策有助市民更快“上楼”。

针对特区政府在保障劳工福利方面的表现,过半受访市民认为“满意”或“非常满意”;结果也显示有超过五成受访市民认同特区政府在关照民生方面的工作,包括成立关爱队、暂缓实施垃圾收费等;针对政府推出的一系列鼓励生育措施,超过五成受访市民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反映施政报告提出缔造有利育儿的环境,支持新生家庭以鼓励生育,包括设立新生婴儿奖励金、提高与居所有关的税项扣除最高限额、资助出售单位和公屋优先安排等措施获得市民认同;还有过半受访市民表示“倾向满意”政府大力投资创科发展,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

宁汉豪:目标把大湾区打造成“组装合成”建筑科技中心

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宁汉豪20日在澳门出席第三届大湾区工程师论坛开幕式致辞时表示,论坛将见证粤港两地工程师学会签署多份资格互认协议,涵盖土木建筑、岩土、公路、电机和测控仪器等5个工程专业范畴,为粤港工程专业人才打开窗口,让他们有互相认可的资格在两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促进大湾区工程人才互联互通。

图源:香港“点新闻”(资料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汉豪称,面对庞大的基建工程量,香港特区政府积极带动业界采用建造业数码化、应用研发及“组装合成”和“机电装备合成法”等先进建筑技术。同时希望善用大湾区作为生产基地的优势,致力在香港为“组装合成”做好研发、质量认证和国际市场推广方面的工作,目标是把大湾区打造成“组装合成”建筑科技中心,使“组装合成”建筑法发展成为从大湾区走出国际的一个优势产业。

宁汉豪提到,今年内会成立香港建筑科技研究院,为创新物料、建造方法和技术等进行研发、制订标准、提供测试及发出认证,希望凭借香港多年来应用国际建筑标准的知识和经验,助力粤港澳三地为建筑工程制订湾区标准,打造“湾区标准”品牌,更好发挥香港“引进来、走出去”的角色。

作者:杨颖,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