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打扰他人生活、侵犯他人权益获得的流量,不应也不能变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网红博主在姜萍家的院子里拍视频、做直播。图/社交媒体视频截图

| 丛林

一些网红博主,果然闻着味儿找来了。

这次他们盯上的是姜萍。据上游新闻报道,自江苏涟水17岁中专生姜萍获得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初赛第12名后,其所在学校及所居住村子也成了“打卡地”。一大早就有人在姜萍家的院子里拍视频、做直播。有村民表示,从6月13日起就没断过,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真是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摄像头。记者梳理短视频平台发现,有关姜萍家庭和学校的短视频内容有上万条。仔细看这些视频内容,不外乎是拍摄姜萍家院子、厨房等细节,竭力渲染姜萍成长环境多么不堪,居住环境多么不好,这样的环境培养出了数学天才等。

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网红博主如此“堵门直播”式地探访打卡,无疑已经侵犯了姜萍及其家人的肖像权、隐私权,以及生活安宁权。从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角度出发,对这些网红的这些越界行为,不应止于劝诫和道德谴责,当地以及平台也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限流”、制止。

据悉,姜萍父亲已经不堪其扰躲出去了,并不在家。即便如此,那些网红博主也并不离开,甚至追着院子里的鸡拍。有的博主驱车千里到姜萍家拍摄,嘴上说着“不会打扰其家人”,却3天发了21条短视频;还有博主扬言:“她不可能一直被保护起来,考完就回家了,肯定能堵上。”

不得不说,这样令人哑然失笑的一幕,已经发生了太多次。从深夜跑到孙海洋一家直播,到镜头围堵全红婵家,再到把姜萍家当成“打卡地”,这些谁红蹭谁的“黏糕型”网红博主奉流量为圭臬,靠着“傍名人”引流,毫无边界感,肆意打扰他人正常生活,以致让姜萍及其家人有家难回。

当然,不只是网红博主锲而不舍,还有一些想“沾沾喜气”的民众造访,不管是出于送祝福的理由,还是看热闹的心态,此时也显得不合时宜。且不说,姜萍现在是一名学生,还是未成年人。扪心自问,如此围观真的合适吗?

事实上,姜萍决赛在即,各方声音也该适当调低“音量”,给姜萍一张安静的书桌。像这种堵门直播,无底线、无限度骚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赠流量行为,该叫停了。

依法获取的流量可以变现,但以打扰他人生活、侵犯他人权益获得的流量,不应也不能变现。相关平台也不能为了热度,而放松尺度。

网红博主靠“姜萍”这个关键词获取流量,平台治理亦需有的放矢,对于社会热点话题的内容加强人工审核,其中若有侵犯他人权利的内容,及时采取限流、禁言、封号等措施,堵上“流量大门”,切断其变现途径。

此外,“眼球经济”也需要凝聚社会共识,明晰网络直播应有的界限与底线,获取注意力的方式也必须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对那些唯流量是从、无底线碰瓷的行为,坚决说“不”。

撰稿 / 丛林(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付春愔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