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jinian

每一次的低头,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上个月,朋友愁眉苦脸地跟我说,自己破产了。

因为投资失败,他奋斗半生的资产赔得血本无归。

眼下,他连孩子的学费都拿不出来。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中产家庭正在消失。

他们的日子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会一朝回到解放前。

博主@亮哥说:“这两年,聪明的中产开始消费降级,主动返贫,换更小的房子,开油耗更低的车子,把资产换成现金流,再把现金投入到医疗、教育、保险等抗风险的领域。”

面对眼前的困境,主动给生活降级,才是突围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教育降级

有人说,中产父母的教育靠两个字,一个是“砸”,一个是“刷”。

砸钱,砸补习班,砸学区房,砸出去的钱成了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刷级,琴棋书画各种考级考证,刷出一个麻木不仁的孩子。

中产家长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鸡娃,就像是一笔高风险投资。

你费尽时间金钱,最后却可能培养出一个平庸的孩子。

前段时间,网友辉哥把儿子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家门口的公办学校。

过去他生怕儿子输在起跑线上,特意花钱打通人脉,让儿子在私立学校上学。

一年光是学费加房租就得小10万,周末还要带儿子去兴趣班学奥数和围棋。

结果儿子的成绩却没有像预料的那样发展,反而直线下滑。

夫妻俩急得团团转,直到去年,辉哥突然被通知裁员,两人商量半天,决定让儿子转回家门口的公立学校。

转学后,师资水平难免有所下降,儿子不会的题,辉哥就亲自教。

渐渐地,一家人的关系变得更亲密了,儿子的成绩也比之前进步了不少。

很多时候,焦虑的家长,功利的教育,很可能会养出一个空心的孩子。

父母折腾得筋疲力尽,孩子被折磨得痛不欲生。

而聪明的父母,早已决定给孩子的教育降级。

砍掉不必要的兴趣班,减少教育上的支出。

想要培养真正优秀的孩子,我建议你:

1. 教育投入要有限度,不要超过家庭总收入的35%。

2. 学会给孩子的教育做加减法,减去费钱费时间的兴趣班,增加线上免费的教育资源。

3. 带孩子走出课堂,多去自然里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消费降级

媒体人@杨明远有个朋友,在一家贸易公司上班,收入颇丰。

他平时出手阔绰,最喜欢买奢侈品。

别人不敢多看一眼的香奈儿、LV,他家里有一排不重样的;就连随手用的打火机,都是国外进口的。

原本的高收入在他大手大脚地挥霍下,也只能勉强维持家庭开支。

后来,公司经营不善,朋友的工资大幅度缩水。

但他照常奢侈品不断,一点节制消费的心思都没有。

短短一年的时间,朋友欠下银行十几万,被银行起诉。

到最后,不仅工作没了,妻子也闹着跟他离婚,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瞬间四分五裂。

都说,成年人的体面是钱给的。

但在没钱的情况下,节衣缩食不跌份,打肿脸充胖子才丢人。

学会消费降级,不该花的钱就别花了,能省下的钱就省下吧。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降低消费欲,守住自己的钱包,才是应对一切风险的稳妥方法。

1.养成记账的习惯,将自己每天的开支记录下来,每周进行复盘,看看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

2.买东西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不是真的需要它?我使用它的概率是多少?我现有的物品中,有没有可以代替它的?

3.拿到工资后,先把三分之一的收入存起来,固定每个月的消费金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社交降级

年轻的时候,向往高朋满座,结交各路好友;

年纪大了才渐渐懂得,朋友在精不在多,过度的社交,反而是一种消耗。

前几天,朋友在一个酒局上喝到胃出血,被紧急送进了医院。

他是公司的副总,平日少不了各种应酬。

同事们都捧着他,在酒桌上跟他称兄道弟。

但他住院后,身边只有他老婆照顾他,那些酒肉朋友倒是一个都没来,只有寥寥几人给他发了短信慰问。

朋友也寒了心,苦笑着说:“这种酒局只有表面上的互相奉承,实则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病好后,再有酒局找上门,不管对方怎么劝,他都婉言谢绝。

平时自己在家里摆个茶桌,品品茶,看看书,倒也自在。

曾看过一段话:

“无效的好友就和多余的物品一样,看着实打实地存在,实际上压根没什么用。只会占据你的空间,把你的世界搅扰得拥挤不堪。”

酒桌上的交情,永远无法延伸到酒局外,出了酒局,谁还记得你是谁。

把时间浪费在这种逢场作戏的社交上,只会拉低你的生活质量,消耗你的精力。

倒不如拒绝无意义的聚会,不动声色地修炼自己,当你足够优秀了,身边的圈子自会焕然一新。

越清醒的人,越懂得社交降级。

1. 分清工作和社交,不要混淆界限,专时专用效率更高。

2. 尊重自己的时刻表,给自己布置成长任务,拒绝社交干扰。

3. 社交重质不重量,认识再多人,也不如用心维系三四个真心好友更实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就业降级

曾听过一个网友的故事:

网友今年41岁,之前是世界500强的部门经理,年收入几十万。在失业半年后,他选择了一家只有过去一半薪资的小公司入职。

起初,他以为凭自己的履历,很快就能找到跟之前待遇对等的工作。

半年过去,只有几家小公司向他递来了橄榄枝。

而他投的几百份简历,都石沉大海。

他愁得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可又不想就此认命。

那段时间,他就像魔怔了一样,每天一起床就打开电脑刷新页面,一看到公司就去投简历。

后来,在家人的劝解下,他入职了一家小公司。

虽然比不上之前的工作,但足够维持一家人生活。

中年人的世界,前有狼后有虎,一场突如其来的裁员、一次意想不到的风险,都可能压垮一个家庭。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降低预期,先活下去,再谈未来。

正如俞敏洪所说:

“当一个人面临生存问题,先活下去再说。只要这份工作不玷污你的人格,只要可以给你带来一份收入,你可以先做。”

未来几年,就业的不确定性依旧很大,你需要遵循三个法则:

1. 在不影响主业的前提下,打造职业的第二曲线,让你的就业维度更广。

2. 打磨技能至行业顶尖,当你拥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的时候,才能获得稳定的工作。

3. 保持归零心态,找工作的时候,忘记过去的成就,先活下去再等待机会。

罗斯柴尔德曾说:

要有极大的勇气和足够的谨慎,才能创造巨额财富,而要守住这些财富,则要付出10倍于创造财富所需的才智。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很多中产离破产都只有一步之遥。

从今天起请主动给生活降级,你的每一次低头,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点个赞吧,与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