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章,我读过不少版本,白话文的翻译几乎都不合理。

尤其是“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很多人读不出其中的道。

这篇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大家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做大事的人,要稳得住,有耐心,掌握时机和技巧。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表面意思是说,治理大国就像烹饪小鱼一样。

烹饪小鱼,要小心翼翼,不能频繁翻动,否则鱼肉就散;要注意火候,否则容易烧焦。

引申到现代,可以理解为,做大事者,要稳得住,有耐心,懂得把握时机,做事有技巧和方法。

在职场中,如果你只是一个基本员工,你做错事,大不了就重做,损失不是很严重。但是,如果你是一个领导,你下错指令,中层领导跟着错,基层人员跟着错,你领导的团队越大,犯错的人数和涉及面就越广。

这就是为什么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位置越高,影响力越大,做事越要小心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

2、有道之人做事,顺应规律,不会伤天害理。

老子说:“以道莅位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君临天下,顺应天道做事,就像自然规律那样,顺其自然,不故意而为。

顺其自然,表现出来就是平常,所以“其鬼不神”,不会让人觉得有神通,很厉害。

自然的规律,有顺,有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的时候,就顺着走;逆的时候,就逆着走;不忤逆规律,就是“不伤”。

我们现在说“逆来顺受”是一个贬义词,而这个词最开始的时候,是说有道者的行为特征。

普通人,逆境来了,就会挣扎,抗拒,逃避,只想要好的处境。

有道人,洞察道的规律,自然规律有正,有负;有阴,有阳;有顺,有逆。不管什么样的状态来临,都以平常心看待。这是“逆来顺受”的本意。

所以,“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很多人理解为鬼啊、神啊,都不恰当。

是说一个人顺应天道,保持平常心,平凡,自然,不出奇,顺势而为,不和规律相悖,所以不神,不伤。

3、保持平常心为人处世,就是修道。

世俗人,得之则喜,失之则忧。沉陷在喜、怒、哀、乐,情绪的大起大落之中,难以自控,这是情绪心。

有道之人,不管遇到多大的意外、困境;又或者天降多大的幸运、好事,都能用平常心看待。

保持平常心,看似简单,坚持每日做到,那非常难。

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取得优秀的成绩,却不炫耀,保持谦卑;遭遇重大打击,也不叹气,冷静面对;面对突发状况,也不惊心,顺其自然。做到这样的人,就是有道者。

大道法自然,小道显神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通人认为,这个人有神通,好厉害!

在修道者看来,神通,只是小道;真正的大道,像自然那样,平常,普通。

外表看很平凡,实际上内心的世界,和道是一体的,普通人看不出来。

老子说:“圣人披褐怀玉。”

有道之人,外表看就像一个披着粗麻布的凡人,实际上内在却像怀着玉那样高尚。只是世俗人的眼睛,只看到外表,却看不到内在。

平凡中蕴含着不凡,平常中蕴藏着无常,自然中隐藏着规律。这就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