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12年,当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入列之后,关于该舰的一些传闻也开始甚嚣尘上。

其中传播最为广泛的,就是:“乌克兰人是中国近代军工的起步导师,为了让中国能够顺利改装航母,他们将图纸放在了舰体内部,一起运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宁舰

一些人信誓旦旦地表示,在购买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时,乌克兰和中国政府早已达成了秘密协议,将图纸用一个秘密的方式送给了中国。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整件事情一直扑朔迷离。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航母的图纸,真的如此重要吗?

事实上,“瓦良格号”航母的图纸,确实是在我们手里。

但是其交付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其中充满了国家层面的尔虞我诈。了解了这件事后,我们就能明白,中国的强军之路走得是如何地不容易。

“瓦良格号”航母,是苏联“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第二艘舰。船体宽大,可以搭载五十余架各种军用飞机。

其船体设计和内部构造,体现了苏联当时造船业的最高水平。为了建造它,苏联政府动用了分散在15个加盟共和国的七千多个工厂和科研院所。

放眼整个世界,这一级军舰也是仅次于美国超级航母的第二档存在。

但是,这艘舰却从没能进入苏联海军服役,因为它实在是生不逢时。1991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两件大事结合在一起,让苏联海军彻底消亡了。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当时继承苏联遗产最多的国家。在“分家”的时候,还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被乌克兰获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瓦良格号

但是,受整体东欧经济的拖累,两个国家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不要说新航母的建造,就是手里有的东西,也没有钱去维护了。

尤其是“瓦良格号”这样的巨型军舰,简直就成为了累赘。

根据测算,如果这艘舰送到造船厂去解体的话,要花费2.5亿美元。

但是,卖废铁却只能得到500万,相差太过悬殊。而如果放置不管,对港口资源和船坞使用的占用,只会让花费更高。

于是在综合考量之后,乌克兰准备将这艘舰卖出去。

此时,已经在经济上开始崛起的中国,继续扩大自己的海军实力。作为一个有志于走向远洋的大国,没有自己的航空母舰是不可想象的。

而乌克兰正好要卖航母,这简直就是巧合。于是在1992年3月,我国派出了一个专家团,去考察了“瓦良格号”航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瓦良格号

最后专家们得出结论:“瓦良格号”虽然未完工,但是性能良好,可堪大用。不过,由于当时这艘舰的归属问题仍不清晰,中乌双方并未达成什么协议。

1995年,乌克兰总统库奇马访问了中国,再次就“瓦良格号”一事,和中国进行了谈判,但仍然没有什么结果。

库奇马回国后,立即作出决定,将处理“瓦良格号”的任务全权交给黑海造船厂。黑海造船厂发出了正式的消息,要出售这艘航母。

不管是从几年间的意向谈判,还是在价格层面,中国无疑是“瓦良格号”最好的买家。

但是,中国当时刚刚又经历了一次台海危机,国际关系十分微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国家决定委托香港商人徐增平出面,购买这艘军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增平

徐增平虽然是香港商人,但是祖籍却在山东,而且曾经在中国大陆当过兵,是个让人放心的人。

他接受这个任务后,将自己的公司进行了整合,创建了创律集团。之后,他给乌克兰方面发去消息,表示自己想要将“瓦良格号”买回去,改造成一个大型的水上综合性娱乐设施

1998年1月27日,徐增平来到黑海造船厂开始谈判。乌方此时狮子大开口,要价1亿美元

徐增平没有着急砍价,而是开始和几个主要负责人一起喝酒。他在十分钟之内,戏剧性地喝下了6斤白酒。凭借酒桌上的攻势,徐增平最终将价格砍到了1800万美元

这之后,徐增平在关于细节的谈判中,表示自己还需要“瓦良格号”的设计图纸。他表示,娱乐设施的改造十分复杂,没有图纸的话,连电线怎么接都不知道。

而乌方则提出,1800万美元只是船的价格。至于图纸,那是国家的最高军事机密。中方想要的话,必须报请乌克兰国防部批准。

很显然,乌克兰这是又想要一笔钱。双方又经过了一轮讨价还价,最终将图纸的价格定在了200万美元之上。不过,乌方表示,这笔钱要付现金。

如此大宗的现金交易,一时还真让徐增平头大。他的钱实际上是中国的某金融机构垫付的,为了保密,根本没有走正经手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增平

此时还要再加钱,他去哪里弄?不过,好在交易有4个月的延迟付款期,徐增平只能到时候再想办法。

本来这次交易到此,已经可以算完成了,但是乌方的反应却令人奇怪。他们突然对徐增平不理不睬,不再就交易的任何问题进行沟通。

徐增平正在奇怪之时,得到了一个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黑海造船厂已经决定,将“瓦良格号”公开拍卖!

徐增平立刻火了,乌方这么做,不是违约又是什么?他立刻找到黑海造船厂负责人,质问他们为何变卦。负责人苦笑着摇着头,什么话也没有说。

三天后,拍卖正式开始。参加竞拍的代表,分别来自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甚至还有日本。徐增平看着这些买家,手心里不由地捏了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