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移动式剧场《蝶话·苏河湾》宣布启动:一部普通市民参与的原创戏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一家跨国公司中国办事处的负责人,我的优点是特别有毅力,跑完了好几个马拉松,我觉得我能演好河老板这个角色。”“我想应聘的是‘闪闪’,剧里他是新上海人,生活里我也是新上海人,角色介绍里的‘代表创新与现代’,我很认同。”6月20日下午,北站读者书房里,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移动式剧场《蝶话·苏河湾》宣布启动并迎来第一场剧本围读会。“豁出去了!”前来应聘的素人演员用沪语念出台词,引来一片笑声和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来应聘的素人演员们 施晨露摄

《蝶话·苏河湾》讲述上海苏州河边一家传统中式面店在现代社会餐饮业激烈竞争中的转型故事。老字号面店如何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背后是地域文化、新老文化的融合与变迁。故事将围绕四个主要人物展开:坚持传统的匠人精神、性格古板的河老板,处于人生十字路口、拧巴挣扎的河晨,包容中西文化、率真直爽的溪溪以及充满创新精神、热爱生活的新上海人闪闪。

《蝶话·苏河湾》将于今年秋天在苏州河畔推出。这座移动式沉浸剧场将涵盖万象天地、上海总商会旧址、四行天地等苏州河静安区段沿线新型园区和文旅地标,以“一条河的聚变演义,世代人的情怀咏叹”为主题,打造一个多元文化汇聚的文化体验平台。

发起方艾菲历奇文化交流中心相关责任人介绍,“沉浸式移动剧场”不是一个固定空间的概念,活动不仅落地静安区的历史文化地标,还将融合剧本杀等互动体验元素,让参与者通过沉浸式体验的方式了解上海城市文化和历史,促进不同年龄、职业和背景的人群参与文化活动,特别是针对青少年和学生群体,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传达历史知识,在年轻一代中培养对城市文化遗产的尊重与爱护。

苏州河的巨变,是上海城市变迁、时代发展的重要见证。苏州河及沿岸线呈现的众多独具魅力的都市风貌和人文传承,充满精彩纷呈的故事。苏州河静安区段,无论从地理区位还是从历史地位上来说,都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位置。发布会上,来自静安区文旅局、北站街道、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部门及中国长三角演艺联盟、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的专业人士和文艺评论家、作家等,共同参与了别开生面的剧本围读会。大家纷纷表示,一座城市的历史,离不开建筑背后的故事和人物传说。这些鲜活的故事与人,值得被看见、被倾听。通过一部普通市民参与的原创戏剧,走访经典地标,探寻建筑背后的历史风云,发掘宏大叙事下的个人历史,还原上海这座“人民城市”的风采,很有现实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素人演员们进行第一场剧本围读。施晨露摄

通过公益招募,《蝶话·苏河湾》原创剧组将由来自复旦、财大、同济等高校,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静安区青年律师联谊会、静安区戏曲协会等机构的爱好者组成,同时继续面向社会开放演员和幕后人员招募。

启动仪式上,在场者还收到一张特别的邀请卡片,可以在四行天地的一家面馆换取一份定制“蝶话”拌面。原来,毕业于上戏表演系的面馆老板和剧里的“老河”差不多年纪,谁说这座城市,不是处处“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