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16日晚上,香港红磡海逸酒店照常开门营业。

10点左右,一名穿着性感的妙龄少女抵达酒店,她接了个电话,便转身走了进去。

半小时后,一部的士开到酒店门口,车上走下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子。

他左顾右盼后,也低头步入酒店。

这一男一女的举动,被不远处的摄像头一五一十地记录了下来。

手持摄像机的ICAC调查员按捺住内心的激动,静静隐藏在酒店附近的一个角落里,等待着上级的行动命令。

他知道,自己手上的证据,很快会扳倒一个声名显赫的香港警队高层。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冼锦华。

由来已久的“廉警冲突”

凡是看过香港影视作品的人,一定听过廉政公署(ICAC)的名字。

“ICAC请你喝咖啡”。

这句话足以让每个香港政商要人闻之色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廉政公署,几乎已经成为了香港的城市名片之一。

在电影《岁月神偷》、《金钱帝国》或者《五亿探长雷洛》中,人们可以窥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腐败风气。

而腐败的重灾区,恰恰就是大权在握的港警。

早年的港英政府拿不出卓有成效的反腐措施,干脆视若不见,任由腐败蔓延,搞得民怨沸腾。

直到1973年,“反贪污、捉葛柏”的社会运动爆发。迫于汹涌的民意,港英政府宣布成立了廉政公署(ICAC)。

经过多年的发展,ICAC已经成了令贪腐分子闻风丧胆的机构,香港百姓有一个共识,“ICAC是香港社会发展的基石”。

正如它的宣传词所言,“香港优势,胜在有你和ICAC。

作为反贪利器的廉政公署,除了最高行政长官本人,任何人不得干预其调查。独立是ICAC的精髓,也是它无往不胜的根本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也意味着,廉署会触动一大批人的既得利益。

ICAC出现并发展壮大后,首当其冲的就是腐败横行的香港警方。

原本归属于警方内部的反贪权力被独立了出去,警队受到ICAC监督制衡。

在这种情形下,警廉冲突时有发生。

据统计,1974年至1977年,被控贪污的警员高达260人,搞得警队内部人心惶惶。

许多内心有鬼的警员饱受心理折磨,害怕自己的旧账有朝一日被揭发,对廉署心怀仇恨。

时间来到1977年10月,矛盾终于激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