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甫一入夏,已经有了好几次势头猛烈的强对流天气,好风凭借力之时,因舞台表现而热度暴涨被称作“黑马”的陈昊宇,名副其实地“乘风破浪”了——她主演的电影《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上映几天就拿下了“端午档票房冠军”。越是频繁营业的时期,越能直观体会到观众反馈的热情,很俗气地问她有没有在新电影路演期间感觉到自己比以前“更受关注”了?她却很不俗地放弃使用那些委婉客套,直白答道:“肯定有,很明显。在首映礼、在机场都会感受到——‘被看见’。演员都是需要被看见的,这个对我来说挺重要的。最可贵的就是,大家对我的这份认同不会只停留在电视画面上,也许会因此走进电影院,有的人可能还会想知道我是个什么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个“互联网有记忆”的时代,只要你对她产生了好奇心,多少都能挖掘到关于“她是个什么人”的信息:大学期间组建乐队担任主唱,做过学生会文艺部部长,在“交换生”期间就拿过校园歌唱比赛的冠军,也得过“华人星光大道第三季”总冠军,“不合常理”的是,与此同时陈昊宇的学习成绩还非常好,简直像青春校园文学里的完美女主。很容易令人觉得只有把一切规划得井井有条的“J人”才能安排出这种什么都不耽误的学生时代。然而陈昊宇是公认的INFP,不仅朋友和粉丝早已周知,这个型格在节目里和路演活动现场也频频得到她本人认证。

“I人”一定不擅长社交?“P人”不易坚持追求?这些自“16型人格”分类流行以来就不被怀疑的问题,在陈昊宇这全都有了不同的解释。“我是一个超级没有规划的人,从生活到工作的大事小情,规划不了一点儿,但能做那么多事,反而正是因为我没有规划。在任何时候发现自己喜欢的事,我就会很绝对地去做。所以一直是到处跑一跑,然后什么都做了一点儿,我很喜欢这样的自己。可能把动力交给兴趣和好奇心,反而是开始做事的关键。”的确,谁也没有理由否定广度是和深度同样有意义的维度:“长期坚持”是一种追求,广泛尝试亦是一种追求。“P人自豪”之后,陈昊宇再度提及了曾在《乘风2024》里表达过的“I人社交”观点。毕竟这是个有三十多位女性竞演嘉宾的真人秀,除了舞台表演,观众总是对姐姐们之间的互动更加津津乐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认为大家对‘I人’有点小误解。我是个纯 ‘I人’,但我有正常的社交能力,只是我们的社交需求偏低。有时在机场,大家都说我好像很‘害怕’,其实不是。我们不恐惧外部的空间,只是更习惯自己的空间。独处的时候是舒适的,那对于我来说并不难受或尴尬,不必非要打破界限走出去跟人说话。”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几句话就能让人更加明白她是个怎样性格的人。问她觉得观众看到的她和真实的她之间是否有偏差,她也很精准地先加了条件状语,再下结论:“他们眼里看见的我,如果他们不加以自己想象的话,应该就是真实的、部分的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把重音放在了“部分的”这几字上,认为别人能看到全部的自己是不太可能的,“但被看到的部分也都是真实的。尤其在真人秀节目里,我时时刻刻都在尽量表达那一刻真实的感受跟想法,但因为有镜头,知道这个话要被更多的人听见,所以不能不考虑大家会怎么想,会不会被误解、被放大,所以我会设法说得更清楚些,这点和生活中是不一样的,但这不代表不真实。”终于明白为什么是她,能如黑马一般青云直上,演员的理性观察和感性表达就如她这番话一般完美融合,这次表演的歌单很多都是她自己选的,从《野子》《行走的鱼》到《愿与愁》《This Is Me》都是兼具狂野与文艺的调性,陈昊宇用它们恣意地唱出“部分的”自己:既狂野自由,又文艺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陈昊宇交谈,能感受到她的“自由”与“文艺”以另一种形式反映出来,那就是敞开心扉的坦诚。这也许是“社交需求低”带来的附加值——因为没有用虚伪矫饰换取更多情绪价值的必要。坦诚足以维护人与人相处的必需,甚至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相处。四年前的剧版和新上映的电影版《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让陈昊宇收获了和同组另一位主演的真挚友谊,问她什么样的人能吸引她走近做朋友,她的答案也几乎在表达“坦诚”的意思:“愿意对我敞开自己的人,会很容易和我变成朋友。因为长大以后去到的环境里,很难遇到完全没有社交面具的人,这也是一个很正常、很健康的事情,没什么不好,只是如果这个人愿意对我脱下社交面具,一句真心话,或者哪怕只是一个真实的反应,对我来说就很值得走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陈昊宇认为人和人相处的亲密程度,是以共同的经历为培养条件的,共同的剧组拍戏是这样,共同创排舞台也是这样。“可能外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乘风》这些姐姐们只是一起待了这么几天,怎么情感浓度就非常高了,那是因为我们共同达成舞台所需要的时间被压缩了,没经历过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录制的压力跟强度,我们一个礼拜做的事,相当于节目外一个月做的。每天同吃同住,一起彩排练习,这对我来说不属于‘社交’,是正常的相处了。”打磨舞台的时间被压缩,感情浓度却膨胀了。原来在陈昊宇的字典里,相处是相处,社交是社交,这不是文字游戏,是内心的泾渭分明,借用电影名字的句式形容她的态度:脱掉社交面具才和你做朋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昊宇:拍之前的一个礼拜,我不停地在看四年前的剧版,希望自己能尽量回想起那时的自己,年纪最接近时的表演和状态是最对的。电视剧版里我没有演37岁的李青桐,这一次电影版我特地跟导演申请,让我把“大李青桐”也演了。我对这个人物的塑造目标是,不想让成年版的李青桐在电影里是一个很疲惫、日子过得很苦的一个单亲妈妈,而是把重点放在她面对生活里的现实问题时有多么顽强,就算有再多困难,也不会把她变成一个消极的人。她的积极一方面来源于她本身是一个勇敢的女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她生命里还有一个“李进步”,希望观众能把这两个点联系在一起。所以如果说不同,这是最大的不同,有意地调整。

其次就是,四年前我对李青桐的认知只针对她17岁时,这一次都是我演,我对人物的认知更深入、更完整了,这也一定会投射到最终的表演效果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昊宇:讲实话就是都没有。之前那些比赛年纪太小,有什么经验也不记得了。音乐剧里我是一个演员,我在舞台上不是我自己,每一秒都在演角色,只是把台词换成了歌而已,现在的乘风舞台展现的是我本人,在做一件全新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昊宇:因为队长需要做的决定太多了。每次做这些决定,要顾全大局,要统一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要面面俱到,但每个“大局观”的决定之后,我心里也都还有每个人不同的需求和感受。我的个性没办法克制这种顾虑,不能一个决定做完就做完了,我回去还是会辗转反侧,一直在想哪个姐姐心里会觉得怎么样,这就让自己非常疲惫。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依然会说我不要做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昊宇:强度太大时真的没办法。但如果在一个正常的工作秩序里的话,我的方法是早起早睡。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吸收能量的方式,而且我的生物钟就是太阳一升起的时候,我就会醒过来,应该也值得分享出来给那些没试过的人试试,没准也具有这样的身体潜能。

陈昊宇:我可能会做三件事:第一是找个没有人的地方,然后先自己待一阵子;第二是去山里,去大自然里,比如某个村庄去住一段时间;第三是去见比较好的朋友,进行一些很健康的社交,就是在我可控范围内的、安全的社交。

监制:张娜

摄影:MarioWang

策划:李希

造型:倪新童

化妆:张原溪

发型:李佳溯

采访、撰文:李慧

艺统:宋敏

制片:Pency

场地鸣谢:长沙新派庄园

新媒体编辑:平面镜

新媒体设计:梦伊

视频监制:豹纹儿2姐

视频剪辑:张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